中小學「有償互助」需科學價值引導

近日,有媒體報道,中小學校園出現“有償互助”的跡象。“做一本暑假作業20元,講一道題5元,借一次筆記5元,如果沒錢,用筆記本、簽字筆、橡皮、薯片等東西來換也行。”這種交換的情況,讓人驚得說不出話。

據瞭解,現在在學生之間,包括“學霸”講課收費在內,“有償幫助”盛行,並得到了部分家長和學生的認可。而如何面對這種情況以及積極疏解,應該是不少家長現在頭痛的問題。

其實, “有償互助”這個詞本質是沒問題的。在成人世界中,只要合乎法理、合乎道德、雙方自願,那“有償互助”就可以在現實中正當操作,得以實現。可當其進入兒童世界,就沒有那麼簡單了,對“度”的把握衡量成了關鍵。

由於一定程度上缺乏成人世界中的法律規則與情理道德,中小學的一些“有償互助”,便容易出現“異化”的傾向,比如容易出現有償代寫作業、有償作弊和有償背鍋等事件。這類事情,表面上看也屬於“有償互助”,但呈現出的卻是“用錢來踐踏和消解學校世界的基本規則”的價值觀,留下的也只是被金錢物化的不純粹交易。這不僅刺痛著孩子們的價值理念,更玷汙著校園層面的教育環境。

對於這種現實傾向,應該是學校和家長應共同抵制的,並進行現實疏解,這應該是正本溯源的唯一路徑,以此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和思想價值規範保駕護航。不過,也要意識到,被異化的“有償互助”只是中小學裡的一部分而已,並不是全部。對於那些不觸碰學校規則底線的“有償互助”,仍然需要理性看待、寬容看待、適度引導。

以“講一道題5元”為例,這是一種借用學校和同學的關係,用合理的手段獲取利益的方式。對於這種常態的“有償互助”,要一分為二認識。首先,這種情況的存在確實能較好培養和提升孩子的商業思維,也能讓孩子一定程度上提升“金錢意識”,這一積極傾向值得肯定;不過,也要避免其過度滲透與現實異化,避免孩子對金錢的過度沉浸,對商業獲利的過於推崇,進而失了同學之間的基本情分,以及玷汙原本純真的兒童世界,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因此,對於這一層面,也需要做到最大程度兼顧健康的商業思維和正常的人情意味,值得家長和學校方面深思。說到底,就是讓孩子持有正確的金錢觀和義利觀,保證其價值取向正常規範,又不失現實活力。至於具體的價值引導,家長和學校要注意方式方法,追求“循序漸進”,而不是“一蹴而就”,尤其是面對孩子已經出現的“有償互助”現實傾向時,更不應偏激。

歸結來說,對中小學“有償互助”進行科學價值引導,既能讓孩子科學認識金錢,又能理性明晰地認識到超出金錢之外的人情與人性,了悟金錢的無價,又洞悉金錢的有價,在平衡中走向健康的成長狀態。(默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