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中小學“停課不停學”的10條建議

-1-

中小學“停課不停學”的 10 條建議

延期開學期間,教育部已就中小學如何做好“停課不停學”工作做出了總體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廣大中小學已行動起來,“停課不停學”工作正在平穩有序地推進之中。

近期,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張志勇組織十幾位中小學校長,就中小學如何做好“停課不停學”工作進行探討。在探討中,感到以下 10 個方面對於中小學校做好“停課不停學”工作,至關重要。

  • 把抗擊疫情作為一門特殊的人生教育課程

現實生活是最好的人生課程,經歷和體驗是最好的教育!按照教育部要求,中小學“停課不停學”要“堅持國家課程學習與疫情防控知識學習相結合,注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經歷這次全民抗擊疫情的戰爭,是中小學生最難得的人生經歷,將對他們的成長與進步產生重大的影響,在心靈上、思想上、價值觀上,會打下深深的烙印。

  • 科學組織安排延期開學期間的教育教學工作

一是明確延期開學期間仍然屬於學生的假期生活。二是恰當安排部分新課的學習。三是充分發揮居家學習的優勢。四是注意處理好延期開學教學與正式開學後新課程教學的關係。

  • 緊緊抓住推進教育技術變革的特殊歷史機遇

一是要有強烈的機遇意識。二是為教師提供適宜的教學平臺。三是要有技術應用集成意識 。四是教育技術骨幹團隊探索意識。五是教師教育技術應用體驗意識。六是鞏固推廣教育技術習慣化。

  • 在課程資源開發與供給上要保持學校主體性

一是建立學校課程資源庫。二是重視課程資源的二次開發。三是建立教師課程開發共同體。

  • 教學活動安排切忌照搬學校班級教學的做法

一是統籌好學校統一規定和學生自主安排的關係。二是統 籌好學科知識和實踐活動兩類課程的安排。三是儘量不要直接照搬學校學科教學的做法。

  • 積極探索學生居家期間教師教學的有效方式

在教學活動組織上,筆者主張做到“四個不照搬”: 不照搬學校課程表、不照搬學校作息時間表、不照搬學校課時時長; 不照搬學校教學模式。為此,要深入研究學生居家學習背景下教師的教學模式變革。

  • 充分發揮學生居家學習的獨特優勢

一是具有更強的自學優勢。二是具有更強的生活化優勢 。三是具有更強的實踐製作優勢。四是具有更強的德育和勞動教育優勢。五是具有更強的家校合作優勢。

  • 尊重不同學段不同年級不同群體學生學習規律

一是尊重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二是尊重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三是尊重不同學生群體的學習特點。

  • 高度重視發揮家庭教育的積極性

一是喚醒家長責任意識。二是指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三是強化學校與家庭的溝通 。四是指導家長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五是指導家長和孩子共同做好規劃。六是要做好榜樣引領。七是要配合學校履行好管理責任。

  • 要探索學生居家學習的有效管理方式

一是發揮團隊管理的作用。二是發揮虛擬班級的管理作用。三是發揮學生學習小組的管理作用。四是發揮家長管理的作用。五是要發揮 技術監管的作用。六是要發揮榜樣引領的作用。

來源張志勇思想會客廳 《中小學“停課不停學”的 10 條建議》

-2-

疫情下的在線教育:

最大挑戰不是技術,而是“教育”

中小學“停課不停學”的10條建議

線上開學以來,據調查,目前的網絡遠程教育主要有三大問題:一是卡頓、掉線,技術上缺乏支持。由於承擔著前所未有的峰值,許多在線課程平臺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卡頓的現象;二是效果不如線下教學,大部分教師沒有網絡教學經驗;三是家庭負擔重,學習管理和監督“轉嫁”至父母。

其實,這些問題,都不是網絡(遠程)教育本身的問題,從技術支持、質量保證、管理監督來看,我們只要加快國家 5G 網絡建設,加大國家教育資源平臺建設,鼓勵社會教育機構參與課程開發,上述問題也都有解決的可能。

所以,問題的關鍵,還是我們如何看待新的技術革命與教育變革的關係,如何有效地利用好新技術改造傳統教育,以更好地應對疫情這樣的災難,應對未來發生的變化。這次疫情,敲響了未來學校轉型的衝鋒號,也為“空中課堂”在未來的常態化提供了可能。

人類總是藉助於工具認識世界的。工具的發明創新推動著人類歷史的進步,同樣,教育手段方法的變革創新也推動著教育的進步與發展。

人類發展到今天,不僅知識的積累突飛猛進,而且傳播知識的方式也多次發生顛覆性的改變。按照法國學者莫納科提出的觀點,大約經歷了四個主要階段:依靠人與人之間直接傳遞的表演階段,依靠語言文字間接傳遞的表述階段,依靠聲音圖像記錄的影像階段,依靠人人平等互動的互聯網階段。

每個不同的階段,教育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

教育手段方法包括三個維度:學即獲得信息的手段、教即傳播信息的手段以及教學互動的手段。我們可以看到,每一次傳播方式的變革都極大地改變著教育手段方法,促進著教育效率和教育品質的提高。

在表演階段,獲取信息的手段比較單一,完全依靠口耳相傳;在表述階段和影像階段,因為有了文字、活字印刷和影像技術,教師不再是獲取信息的唯一來源,教和學有了相對分離的可能性;在互聯網階段,特別是隨著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超級計算、腦科學等新的科學技術的出現,世界變成了一個家園,知識的傳遞更快捷平等,而且導致傳授方式、模式也發生著深刻變化。

過去老師和學生之間居高臨下、我教你學,現在完全可以顛倒過來,師生共同面對問題,老師不一定比學生懂得多,學生在某一個領域可能超越老師;過去在學校上課學習,回家做作業,現在完全可以在家裡學習,在教室裡解疑釋惑;甚至,今後知識的學習已不再是學校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學生在網絡上、家裡、其他社區中都可以獲得知識。

來源

騰雲 《疫情下的在線教育:最大挑戰不是技術,而是“教育” | 病毒與未來》

-3-

“話題教學”是特殊時期開展遠程教學的基本模式

在當前的形勢下,把課堂從教室轉移到“網上”是無奈之舉,也是應對之策。但是,我們仍然要向網絡教學要效果,而不僅僅是要學生緊盯遠程教學的屏幕完成每個課時。特殊時期的遠程教學活動必須要從屏幕轉向頭腦,從 PPT 呈現轉向學生的深度思考。

  • 什麼樣的話題最值得教學?

“不允許教授新課”的遠程教學,最適合的基本模式是開展“話題教學”。特殊時期以話題教學模式開展遠程教學的總體思路是:把“已知的知識”放在現實的情境中去解決某個現實問題,尤其是將一個學科或多個學科知識置於全球化、未來社會發展的大情境中,從而找到“已知的知識”的缺陷,通過深入的探究、對話與分享,可以清晰地發現所謂的“已知”仍然還是“未知”,讓學生以體驗的方式深入探究貌似“已知”的“未知”。

例如,關於“英雄”和“勇敢”的話題,針對當前防控疫情時期被稱之為“逆行英雄”的醫務工作者、工程技術人員、貨車司機、志願者,原有課本內容中有許多“已知中的未知”可以拓展、深化,這是教學設計的新思路,也是教學過程的新挑戰。

  • 能讓學生學到什麼?

只有立足於社會生活現實,與學生自身世界有著強大聯結和影響力的話題,才能被學生認為是有意義的。因此,需要採取更好的方法來推進課程與教學的改變,主要包括:

激發學生深度參與。關注學生的興趣點,通過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呈現,挖掘教學話題與學生生活的聯繫。例如,疫情期間隔離在家的所思所想,由於“獨居”引發自己對於現實生活、家庭親情、同伴友情等方面原有所持觀念的衝擊,以及疫情帶來的恐懼及對社會穩定與動盪的討論,特別是那些父母在抗疫第一線的同學,“大家”的責任擔當與“小家”的親情離別所帶來的情緒糾結。教師要通過精心的設計以觸發學生持久的學習激情,深入地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

尋找“與更大的世界”聯結。一個現實的、本土的話題,與未來社會及當今時代的全球化存在著多個維度的連接,更能促使學生積極探尋與教學話題相關的各種文化變量。

以我校的外語學科為例,可以藉助對於這次疫情發生後世衛組織的緊急決定、有關國家對中國的態度,以及這些國家對於本國疫情風險的處置措施,促進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跨文化的全球性解釋”或“全球政策對地方問題的影響”的話題,這些話題對於學生將會有特別的吸引力。

以強大的學科支撐來展開教學。我們應當面對這樣一個現實,當前的中小學校沒有抽象的教師而只有具體的學科教師,客觀上必須考慮“教學話題”,能夠在多大程度上促進學科學習。“學科知識和技能對於解釋情景和創建解決方案是非常必需的”,高質量的教學不是讓學生記住事實,而是讓學生了解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實質及其複雜性,這一點,必須要以學科知識和技能作為支撐。例如,化學學科可以討論“消毒劑的環境汙染問題”,以此去討論科學防疫的現實話題。

來源

人民教育 《林衛民:“話題教學”是特殊時期開展遠程教學的基本模式 | 關注》

-4-

停課不停教背後,更需凝聚教師群體智慧

中小學“停課不停學”的10條建議

  • 第一步:分析特殊時期核心需求

學校均有共性的“停課不停教”需求:

1)疫情時間,幫助教師提前做好更充足的教學準備,以備疫情結束時快速實現教學進度趕超追;

2)利用假期時間輔助教師自我提升,將教師“被困在家”變為“閉關進修”,以“滿電狀態”迎接開學;

3)以網絡研修、線上輔導和在線視頻的形式組織教師線上教學培訓;

4)留存教師網課資源,沉澱優質校本知識。幫助教師提高信息技術運用於教學的能力,適應新的教學方式變革。

  • 第二步:升級教師工作發展平臺

面對特殊實情,學校聯繫果之教師工作發展平臺的客服人員制定了疫情期間體系化解決方案,包括:協同備課、混合教學、校本培訓、校本科研、資源留存五大場景。助力廣大教師群體在疫情期間做好遠程協同備課、線上混合教學和教科研工作;支持學校開展在線教師培訓、項目研究等專業發展工作;幫助教師和學校留存電子成果,為“停課不停教”做好保障。

  • 第三步:方案落地實施

1)做好教學預備,疫情期間跨空間協同備課;

2)實施混合教學,幫助教師遠程為學生答疑解惑;

3)休假不掉隊,在線校本科研,教師互助發展;

4)實施校本培訓,針對疫情特殊需求精準提升教師素養;

5)沉澱校本內容,打通數據閉環,持續利用資源。

來源

果果科技 《停課不停教背後,更需凝聚教師群體智慧》

-5-

李鎮西:非常時期,給教師的六條建議

中小學“停課不停學”的10條建議

第一,足不出戶。最近別出門,就是對國家抗疫最大的貢獻。鍾南山院士反覆呼籲,每一個人都不要出門,自我隔離,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就是對醫務人員最大的支持。

第二,閱讀。教師的專業成長,主要途徑就是閱讀。但平時大家都說“很忙,沒時間讀書”,這也不完全是藉口,確實平時大家很忙。那現在突然有大把大把的時間自己支配,不正好可以把應該閱讀的書好好讀一讀嗎?

我曾經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教師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這對學校發展是真正的威脅。”老師們一片叫好。隨即我又說了一句話:“教師有了自由支配的時間而不讀書,這對教師發展是真正的威脅。”

第三,寫作。優秀教師的自我提升,除了上面說的閱讀,還有就是寫作。每天的忙碌中,有多少教育素材供我們思考、提煉、總結的啊!現在閒下來了,想想過去的一學期、一年中,有哪些教育故事值得珍藏?有哪些課堂精彩值得追憶?有哪些教育思考值得記錄?有哪些工作教訓值得汲取?這一切都可以通過文字凝固下來。

第四,整理。這裡說的“整理”,是指整理和教育有關的資料,包括學科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方面的資料。平時每天都在往前趕路,好多資料比較凌亂,現在正好利用這段時間清理清理,歸歸類,便於以後需要的時候查找。

第五,健身。這次新冠病毒感染的對象,據說主要是免疫力相對比較弱人群,這對我們的身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們平時工作量很重,好多老師都是超負荷工作,甚至帶病工作,想健身也難以有時間。這次在家裡,一定要安排出時間鍛鍊身體。雖然不能去戶外鍛鍊,但在家也有健身的方式:俯臥撐、仰臥起坐、健身操、太極拳、跳繩、舉啞鈴……都可以達到健身的效果。

第六,醞釀教育。最近老師們可以從容細緻地構思一下,面對我們國家史無前例的“抗疫戰爭”,如何搞好我們的開學教育?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如此豐富的抗疫經歷和素材,沒有理由排斥在我們的教育之外。

來源

鎮西茶館 《非常時期,宅在家裡的老師如何為國家的抗疫做出貢獻——?我的六條建議》

-6-

校園公共建築如何安全防疫?

中小學“停課不停學”的10條建議

校園公共建築如何安全防疫呢?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的公共建築防疫運行技術指南,可作為正常使用的公共建築在傳染疫情防控時期運行管理的參考。以下內容選自該指南的“建築”、“通風”和“空調供暖系統”三個板塊。

  • 建築

1)防疫期間,公共建築出入口宜設置疏導,設置只進和只出的門,採用人流單行進出的方式。

2)多層公共建築的電梯宜停止運行;高層公共建築的工作人員建議儘量採用走樓梯步行方式,儘可能不使用電梯。有條件的公共建築可分開設置上行和下行樓梯,避免人員交叉。

3)防疫期間,公共建築宜根據建築物實際使用功能、使用人員和使用時間臨時將建築物劃分為不同性質的相對穩定的使用區域,對於頻繁流動變化的人員,宜設置獨立的空間區域,如在其入口附近設置訪客區且採用預約訪客制,避免同一時間人員聚集。

4)防疫期間,公共建築中的多功能廳、劇場、大報告廳等人員密集場所宜停止使用。公共建築宜進行使用人數總量控制。

5)防疫期間的會議應儘量採取電話會議、視頻會議等方式進行,公共建築中的各類會議室儘可能少用或者不用。

6)公共建築的人員停留區的空間佈置應考慮人員相互交流空間距離 1m 以上。公共建築中庭、公共休息區等人員停留區,應減少或不佈置桌椅等傢俱,儘量避免停留接觸。

7)公共建築的空調機房內應保持清潔、乾燥,嚴禁存放無關物品。

  • 通風

防疫期間的公共建築日常通風應按以下原則運行:

1)公共建築中,每 2 小時應主動開窗通風 1 次,每次 15 分鐘~ 30 分鐘以上。開窗通風宜在上午 10:00 至下午 16:00 之間室外溫度較溫和時。

2)公共建築中,所有平時用送排風機均應啟動。

3)公共建築中有外窗房間,在空調運行期間宜保持外窗一定的開度(高層公共建築隨著高度增加,開窗開度可以適當減小),確保空氣流通;若外窗與空調設置窗磁聯動控制,建議在傳染疫情防控時期取消聯動。

4)公共建築中無外窗或固定外窗房間,在空調運行期間宜將房間門保持一定開度,使房間與其他非人員停留空間保持相同。

5)公共建築夜間無人期間,在確保室溫不低於 5℃ 的防凍值班溫度前提下,應關閉所有制冷供暖設備,開啟外窗,啟動所有排風系統進行通風換氣,換氣時間不少於 2 小時。對於無外窗與固定外窗房間,應設置臨時移動式風機對房間向公共區域排風,並通過公共區域與室外換氣,避免通風死角。

6)公共建築的廚房通風與餐廳食堂通風時,應識別氣流組織與正負壓方向。廚房通風時,應通過室外補風,不應通過公共建築內其他區域負壓滲透補風。餐廳食堂通風時,若原有排風口設置於售賣區,且售賣區處於負壓區或迴流區,不應啟動原有排風系統,可在餐廳食堂設置臨時移動式風機從人員停留區向室外排風。

公共建築自淨通風可採用下列方式:

1)公共建築通風換氣宜採用自然通風方式;或啟動排風系統,外窗自然進風的混合通風方式;對於無外窗房間或大開間內區公共區域,可同時啟動排風與新風(送風)系統機械通風方式。

2)對於不具備自然通風條件且未設置較大排風量措施的區域,可在徵得物業允許的情況下,臨時採用啟動排煙風機排風,加壓風機送風的方式定時送排風。

3)對於嚴寒和寒冷地區,需要注意運行的時間,保證室內無人期間的室溫不低於 5℃ 的防凍值班溫度。

  • 空調供暖系統

防疫期間的公共建築在日常運行過程中,室內空調供暖溫溼度宜按以下原則設定:

1)運行使用時空調供暖溫度宜設定為 20℃ ,有條件時可以適當提高室內的設定溫度。當室外溫度達到 20℃ 以上時,宜停止使用空調供暖系統,採用自然通風方式或全新風直流通風方式。

2)室內溼度不宜過大,不宜大於 50% 。

公共建築中央空調供暖系統宜按以下原則運行:

1)當公共建築採用風機盤管(或者 VRF )+新風系統時,其新風系統應全部啟動投入正常運行並宜 24 小時運行。

2)當公共建築採用全空氣系統時,宜關閉迴風閥且封閉迴風口,採用全新風運行。

3)公共建築的新風應直接從室外清潔處取風,嚴禁從機房、樓道及天棚吊頂等處間接吸取新風。新風口應當遠離建築物的排風口、開放式冷卻塔、垃圾排放點和其他汙染源,並設置防護網和初效過濾器。

4)公共建築中空調供暖送風風口葉片角度可調時,應調整葉片角度;葉片角度不可調時,宜調整人員停留區位置,避免向人體直接送風。

當公共建築中發現疑似病例時,應採取立即隔離措施,對疑似病例停留空間的空調系統宜停止運行,並對其停留的空間及空調系統相關部件消毒後方可使用。

有條件公共建築宜配置空氣淨化器,但空氣淨化器不能替代自然通風。

來源

必達更好的學校建設 《疫情當前,校園公共建築如何安全防疫?》

-7-

讓教育督導“長牙齒”——中辦、國辦印發

《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簡稱《意見》)。這份意見著力解決哪些問題?改革的目標是什麼?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 20 日圍繞這些問題對意見進行了解讀。

  • 圍繞教育督導“長牙齒” 致力於解決 4 方面問題

這次深化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緊緊圍繞教育督導“長牙齒”,致力於解決 4 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在管理體制方面,主要是教育督導機構缺乏相對獨立性,督導委員會各成員單位還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地方各級教育督導機構設置不規範、管理不嚴格。

二是在運行機制方面,主要是督導定位不夠清晰,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現象還普遍存在,督導工作重點不突出,督導方式方法仍比較落後。

三是在結果運用方面,主要是督導報告缺乏權威性,督導意見常被“束之高閣”;整改問責不力,沒有真正形成震懾。

四是在督學隊伍方面,總體上人員嚴重不足,各級督學都面臨專職少兼職多、年齡結構老化、專業水平不高、條件保障不夠、吸引力不足等問題。

  • 督導“長牙齒” 問責須有力

《意見》在強化督導問責方面提出了 8 大舉措:

一是完善報告制度。二是規範反饋制度。三是強化整改制度。四是健全複查制度。五是落實激勵制度。六是嚴肅約談制度。七是建立通報制度。八是壓實問責制度。

  • 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業務精湛、廉潔高效、專兼結合的督學隊伍

《意見》提出了 4 個方面的改革舉措——

一是配齊配強各級督學。《意見》明確提出了國家督學的基本素質要求,即講政治、敢擔當、懂教育。同時,對督學的數量也作出了明確規定。

二是創新督學聘用方式。《意見》要求,要結合教育督導職能和當前實際,探索從退休時間不長且身體健康的幹部中,聘用一批政治素質過硬、專業經歷豐富、工作責任心強的督學,專門從事督政工作;從退休時間不長且身體健康的校長、教師、專家中,聘用一批業務優秀、工作敬業、有多崗位從業經驗的督學,專門從事學校督導工作。

三是提高督學專業化水平。一方面,完善督學培訓機制,制定培訓規劃,出臺培訓大綱,編制培訓教材,將督學培訓納入教育管理幹部培訓計劃,開展督學專業化培訓,紮實做好分級分類培訓。另一方面,強化督學實績考核,對認真履職、成效顯著的督學,以適當方式予以獎勵,激發督學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同時,著力優化隊伍結構,逐步擴大專職督學的比例,並建立督學退出機制。

四是嚴格教育督導隊伍的管理和監督。意見明確要求,各級政府要建立對本級教育督導機構的監督制度,各級教育督導機構要完善對下級教育督導機構的監督,健全教育督導崗位責任追究機制。

來源新華社 《讓教育督導“長牙齒”——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