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的真实实力到底如何,在三国众谋士中处于什么水平?

尹禾


贾诩绝对算的上是三国顶尖的谋士,他在未卜先知上,甚至比诸葛亮更高一筹。

我若是这样说的话,你肯定不服,毕竟空口无凭呀。下面我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证明贾诩到底有多牛?

贾诩刚开始是跟着董卓的女婿牛辅混的,在牛辅和董卓被杀之后,贾诩又跟随了董卓的手下李傕,郭汜混。

大家都知道董卓是乱臣贼子,他的手下当然也好不到那里去,天天除了杀人,放火外,什么好事都不干。

这就是一波亡命之徒呀,像贾诩这么聪明的人,肯定知道跟着他们混是没有前途的。于是,贾诩就有了离开他们的打算。

贾诩分析了一下当时的形势,他觉得若是这时候他去投靠张绣的话,张绣肯定会待他如上宾一般,因为张绣的军队里根本就没有谋士。

当贾诩来到张绣这里后,张绣果然对他尊敬有嘉,只要贾诩提出来的建议,张绣一般都会选择听从。

我们看看贾诩都为张绣出过哪些高深的计策?

曹操要伐张绣,那时候的曹操,已经挟天子已令诸侯了。虽说他的势力并不怎么强,但是,比起张绣来还是强了很多的。

张绣向贾诩问计,曹操来攻打我们了,我们是否可以给他们一战?

贾诩对张绣说道,跟曹操打仗你没戏,若是擅自出军,肯定会吃败仗的。

张绣觉得若是不去和曹操打上一仗,自己先投降了,那也太丢人了。所以,他带领着大军去迎战曹操了,结果,张绣果然吃了败仗。

张绣带着败军,垂头丧气地回来了。不用看,就知道张绣吃了败仗。

张绣对贾诩说,先生说的果然没错,我们没有打过曹军。

贾诩问张绣,现在曹操的大军怎么没有乘胜追击呢,我猜他军中必有变故。

张绣附和道,我也纳闷呢,他怎么无缘无故撤军了呢?

贾诩听张绣这么一说,他告诉张绣,将军赶紧带着你的人马,再去和曹军打仗,这一次你去了,肯定会打个大胜仗的。

张绣搞不懂了,我要去的时候,你不让我去。我打了败仗回来了,你怎么又让我去打人家呀,这是怎么回事?

贾诩告诉张绣,将军就不要问这么多了,你赶紧去就是了。

张绣半信半疑的去打曹军了,这一次张绣果然打了一个大胜仗。

打了胜仗的张绣跑到贾诩面前说道,先生果然是料事如神呀,这一次我还真的打胜了。先生能不能告诉我,您怎么知道,我第一次出军必败,第二次出军必胜的?

贾诩告诉张绣,这很容易,你第一次出军攻打曹军的时候,对方的将领是曹操。拿您和曹操来比,您肯定不是曹操的对手了。这就是第一次您吃败仗的原因。

曹操明明打了胜仗,却选择了退兵。这说明曹操的大后方肯定出了问题,曹操急于撤军,所以,最后防守的肯定不会是他了。

这时候您在带着大军杀过去,防守的将领也就肯定不如您了,这就是您第二次打胜仗的原因。

贾诩说完这些,张绣对贾诩佩服的是五体投地。

当然曹操和张绣的战役还没有打完,曹操有统一天下的雄心,所以,这个张绣他是早晚要灭掉的。

曹操第二次来打张绣的时候,张绣很知趣的选择了投降。但是,这一次因为曹操霸占了张绣的婶子,让张绣觉得很没有面子,张绣又不想投降了,他想和曹操在干一次。

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张绣已经告诉了曹操,自己要投降了,他们要一起,随着曹操回许昌。

张绣又向贾诩问计,如今这种形式,我若是在反抗曹操,能不能打曹操一个措手不及呢?

贾诩给张绣出的计策就是,你去和曹操说,自己的后勤兵力以及车马运输工具不足,你的士兵,要随手带着武器,跟随曹操的大军北上。

在北上的路上,你们趁着曹军防守薄弱的时候,打曹军一个措手不及,这是很有可能的。这件事成与不成,就看曹操让不让你的手下,带不带武器行军了。

若是曹操同意你的士兵可以随身带武器的话,这一仗你肯定能打赢。

当张绣把这个提议告诉曹操的时候,曹操并没有多想,因为他想的是张绣已经投降了,难道张绣还会反他吗?

因为张绣的投降,这个胜利来得很意外,曹操很得意。就是因为曹操太得意了,所以,在这一次战争中,他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一次张绣在行军中给了曹操一个突然袭击,曹操的长子曹昂,以及爱将典韦全部战死,曹操也是极其狼狈的逃跑了。

你看贾诩就是这种人,是不是很料事如神呀。

虽然这次张绣打败了曹操,但是,最后贾诩还是建议张绣投靠了曹操,就这样贾诩又成了曹操账下的重要谋士。

三国中的谋士,尤其是曹操手下的谋士,只有这个贾诩有一个很好的结局,他活了七十六岁。这不得不说和贾诩的谋略有关呀,他懂得自保,同时还能讨好主子。


史学达人


三国里面有两个人跳槽换主很厉害,一个是吕布,一个是贾诩。

吕布最后是死的难堪,白门楼直接被曹操吊死。

而贾诩却是活的长寿并且善终,在三国,没多少人可以最后善终的,贾诩就是为数不多的那一个。

从这点就能看出贾诩有着非常人的能耐。

别的不说,像贾诩这种人,什么仁义道德,在他眼里都没有活着重要,他为了能在乱世中保身,什么计谋都能用的出。

到了后期,他在曹魏诸子相争中,早早的看好曹丕,暗地里给予曹丕很大的支持,在军师联盟里面司马懿很多和曹丕的剧情,有不少其实原本是贾诩与曹丕的。

贾诩在曹操麾下,非常低调,没事都不出门,也不参加曹魏内部各方势力。所以曹操也是十分信任他,还曾经问过贾诩太子人选的事情。最终曹丕称王,封他为太尉。

总结的说

贾诩此人,有着非常高的生存智慧,能察言观色,用计可不择手段,本身谋略也是三国中顶级的,所以有着毒士的称号,可见一般,他与司马懿是有不少相似之处。


Judas2011


贾诩是三国时期的绝顶聪明的谋士之一,事主能尽其忠,筹谋划策必有中,波谲云诡的政坛中能独善其身。

贾诩刚开始的时候,跟随的是董卓女婿牛辅,后来董卓牛辅被杀之后,李傕郭汜在长安暴乱,贾诩又追随者他们。但当时李傕郭汜之辈,看到自己的主子董卓被杀之后,想回凉州,解甲归田(正是应了那句话:城市套路深,我想回农村),但是当时贾诩站出来了,给他们说你们如果现在逃跑了,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绑走,你们能跑到哪里去呢?不如率兵杀回去,劫走汉献帝以号令天下,如果失败了再回凉州也不迟。贾诩这番话点醒了李傕郭汜,后来他们果真掳走了汉献帝,造成了长安的大杀戮。

我想贾诩劝李傕不要逃走,也考虑到了自身的安危,因为现在董卓已经死了,董卓是天下英雄人人尽诛之的人物,你贾诩和他们这些人搅在一起了,肯定会受到清算,所以从自身的角度来考虑,贾诩劝李傕郭汜不要回西凉这件事就不难理解了。但是却苦了关中百姓,长安到处白骨累累。

后来,贾诩投奔了南阳张绣。后来曹操征讨张绣,有一次曹操打着打着,突然退军了,张绣想趁机追击,当时贾诩劝他说不能追,追了必败。可是张绣不听,果然失败而归,然后张绣归来之后,贾诩又说如果现在追一定能胜利,张绣这次听了,果然大胜而归。张绣就问原因,贾诩说,曹操这次突然退兵,肯定会亲自断后的,曹操用兵的才能比你要高,所以你一定会失败而归。当你第二次出动的时候,曹操肯定放松警惕了,因此能胜利而归。故此,贾诩善奇谋划策。

再到后来,曹操和袁绍对峙的时候,曹操想拉拢张绣,张绣一时间难以决断,站到那一边。因为当时的情况是绍强曹弱,况且曹操的爱将典韦以及长子曹昂都死在张绣的手中。张绣就问贾诩,贾诩说要归属曹操,原因如下第一,袁绍和袁术兄弟之间还不能相容更不能会容忍外人;第二,曹操现在正是缺人的时候,现在归属他之后,曹操肯定不计前嫌。张绣最后投降曹操了。

归属曹操之后贾诩陆续又出谋划策,随曹操征袁绍战马超,后来关于曹操选择接班人时,支持曹丕,后来官越做越大,官至太尉,最后享年七十七岁去世。

贾诩的计谋能从大局出发,站在战略的角度分析,而不仅仅能指挥一城一池的争夺的战斗。举个例子,曹丕继位之后,壮志未战就想一统天下,于是就问贾诩,蜀国和吴国到底先打哪一个。当时贾诩就分析了:吴国和蜀国虽然是小国家,但是蜀国有刘备的雄才大略,并且还有善于治国诸葛亮辅佐,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世了,他们凭借着长江的天堑,据险守要,所以想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内修文德,外具农战,伺机而动,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先文后武,这样才不会失策。后来,曹丕没有采纳,果然失败了。但是贾诩的战略眼光还是非常独到的,把握住了实质,实质就是打仗不能靠运气,而是只有扎扎实实把基础打牢,把综合国力提升上去了,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不用打蜀国和吴国,他们自己就来投降了 。孔子就说过“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所以国与国之间不打无准备之仗,因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就是说:战争机器一旦发动,关乎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以此必须慎思,而有准备了才不会失策。

提到贾诩了,就不能不提到郭嘉,同为曹操的谋士,郭嘉何许人也?

郭嘉字奉孝,是颍川人,本来郭嘉在袁绍属下当差的,后来感觉袁绍优柔寡断,不会用人,难成大器。后来通过荀彧推荐给了曹操,曹操和郭嘉谈论一番之后,感慨道:“有这个小伙子辅佐,必成大业”。当时郭嘉才二十七岁,所以郭嘉出山的年龄和诸葛亮一样。

郭嘉

郭嘉献过哪些计策呢?

首先征讨吕布。当时吕布在徐州,曹操打了三次都没有把吕布拿下来,士兵也疲惫不堪。曹操当时想退兵而还,郭嘉就赶紧劝说曹操让他继续打吕布,因为连续打吕布三次了,吕布现在也是气衰力尽,内外失守,不如乘胜追击一口气拿下,后来吕布果然被杀。这其实就像打游戏,眼看着对手就剩半滴血了,何必等着他满血复活呢,直接憋出一个大招,把它放倒得了。

其次讨伐袁绍。官渡之战大败而归的袁绍病逝,曹操进攻他的两个儿子,连战连捷。曹军诸将都想乘胜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时,先前力主北进的郭嘉却力排众议,建议退兵。他为曹操分析了袁氏两兄弟之间的矛盾说:“袁谭、袁尚素来互不相服,又有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在当中搀和,必然要反目。不如佯装征刘表。后来曹操撤军之后,袁谭和袁尚果然打起了,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因为郭嘉的妙计,这一仗赢得既轻松又顺利。后来,又随曹操征讨三郡乌桓,彻底解决了袁绍家族。

准确的预料孙策死亡

曹操和袁绍对峙时,孙策才有江东,因此想率兵偷袭许都,曹操阵营听到这个消息都很害怕,在此紧急关头,只有郭嘉预测说:“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拥有百万之众,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孙策到了江边,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郭嘉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进程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在曹操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郭嘉死后曹操很痛苦哭道:“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郭嘉作为曹操阵营的联合创始人,郭嘉见证了曹操逐步统一北方的过程,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郭嘉刚来到曹操阵营的时候,曹操的地盘如下图所示:

曹操被四面环绕,曹操的敌人有袁绍、刘备、吕布、张秀等等。而郭嘉死了的时候曹操的地盘如图所示:

此时曹操已经完全统一了北方地区,而刘备才三顾茅庐,事业刚起步。所以在曹操的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没有郭嘉,可能难度要加大不少。郭嘉之所以成就这么大,是因为看透了人,他看透了袁绍、刘表、吕布、刘备,所以再面对他们时,能刀刀见血,剑剑封喉。

至于郭嘉和贾诩那个更厉害?我只能说,两个人作为顶级谋士,智力都是超群的,唯一的区别就是郭嘉找到好领导更快一点,能够尽快的实现自我的价值,而贾诩可能慢一点。但是对于时局的把握以及对于指挥战斗两者都不含糊,都不落下风。你如果非要分出个上下高低,其实这个问题就像问99.99℃和100℃那个热一样的,0.01℃的差别,你是感受不到的。


管窥历史


贾诩的实力可不是盖的,用通俗点的话来说,那就是"恐怖如斯"。贾诩人称"毒士",他一生中,可以真的称得上是算无遗策,奇计百出。


那么,到底该怎么评价贾诩这个人呢?

在我看来,贾诩是一个有着"权谋自由思想"的奇人。他似乎热衷于自己的"谋略施展",对"侍奉君主"并不是上心。

且看贾诩一生的追随君主的经历:

原先是董卓的手下,董卓死后,便像李傕郭汜献计反攻长安。郭李失败后,贾诩又去投靠了张绣,并且两次向张绣献计,击败曹操。最后归顺曹操,为曹操所用。



由此看来,贾诩似乎和"三姓家奴"吕布没什么分别。但是,贾诩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却是吕布所不能比拟的。

对郭李献计,攻进长安,拐走少帝,直接导致了东汉政权后来的名存实亡,若是郭李不攻长安,东汉政权尚能延续一些时日。


再者是向曹操献离间计对付马超韩遂,此战不仅解了西凉之围,还使曹操的势力大大增强,为日后的官渡之战奠定基础。

曹操很敬重贾诩,甚至想贾诩询问立太子的问题。曹操故意屏退众人,请教贾诩。贾诩则是面露难色,问曹操是否还记得袁绍刘表,实在是高明。


总的来说,贾诩一生无心权术,懂得"明哲保身"一生传奇无数,最后也得以善终,获得高位。陈寿所著《三国志》中甚至将贾诩和荀彧荀攸同传,可见此人之厉害


历史惊文


贾诩在群星璀璨的三国众谋士中出类拔萃,就是境界低了点,贾诩看得透人心,了事如神,问题是他所献计策的唯一标准是对自已是否有利,如果有利那怕坑害天下苍生也无所谓,如果对自己不利,不论自己的主子还是天下苍生滑到深渊里他也假装不知道,不像诸葛亮,荀彧有理想有当担,为了理想信念不惜舍身忘死!


空江话雨82493803


三国中有两人有“算无遗策”的称号,一个是荀攸,另一个是贾诩,从大量史实来看,贾诩的计谋确实没有失算过,实力自然数一数二,而且善于揣摩人心,这是他能多次易主却能得善终的关键。


天行逆主



wind小飞


贾诩相当厉害,玛德三个技能,完杀恶心人,乱武控场神技,也亏的乱武是限定技能,一场游戏只能用一次。要是改成每回合限用一次,不输任何神将


君洛月


呵呵 一群人 老是瞎猜古人智慧怎么怎么厉害 有的厉害 没听说过一将功成万骨枯?上面给你任务你完成了你就是头 玩不成你就是不行。上面说你行 你就行 你不行就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