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官道——茅竹岭

千年官道——茅竹岭

千年官道——茅竹岭

文&图 张崇珍

大罗山茅竹岭,因种植茅竹而得名,位于龙湾区瑶溪街道白楼下村。岭不高,海拔不过100米,是大罗山的余脉,却像一条腾跃的苍龙,一直延伸到瓯江。茅竹岭古道始建于南宋末年,全长500米,路面宽2米左右。是古代永强去往温州的陆上主通道,更是一条历经沧桑的千年古道!

千年官道——茅竹岭


在白楼下村茅竹岭古道入口处,有两座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的宗教建筑紧挨在一起,分别是二圣观和太阴宫。


千年官道——茅竹岭


太阴宫


千年官道——茅竹岭



站在岭头处,回看白楼下村。白楼下村坐落于瑶溪街道北首,清光绪《永嘉县志》载,温州卫右营游击所建茅竹寨,寨建牌楼,村位其下,名牌楼下,因谐音,故称今名。


千年官道——茅竹岭



拾级而上,见岭头立有二块龙湾区文保单位石碑。茅竹岭古道东西走向,是横穿大罗山的千古驿道。是古时永嘉场通向温州腹地的咽喉。坡不陡,原上山台阶有一百九十七级,年久破损修补后为一百八十五级,岭背平缓,舒坦,整条古道基本保持原貌,是温州著名的十大古道之一。


千年官道——茅竹岭


千年官道——茅竹岭



茅竹岭自古就是温州的“东南锁匙”和“入温咽喉”的江防要塞。在明朝,这里是温州卫守备之地,清朝这里曾筑城驻防,称为茅竹寨或茅竹讯。晚清温州将领陈百川、洪筱山等曾在这里建炮台,抗击西方侵略者。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提出建立强大的人民海军,彭德怀曾亲临茅竹岭查看地形,并在茅竹岭山下选址建造了海军基地。


千年官道——茅竹岭



茅竹岭古道每阶用雕刻有花纹、绳纹、云纹防滑的条石铺就,两旁置边沿石。条石上镌刻的组组花纹有似锯齿状的,似水波浪的、回形方块的、棱形、鱼鳞形的,一级台阶一个样,密密缜缜,匝匝麻麻,粗犷而固执,精致又华美。这就是古代官道的重要标志,官道是指由国家出资,为方便外地官员顺利办事而修筑的公路,不同于一般的民间古道。


千年官道——茅竹岭


千年官道——茅竹岭


千年官道——茅竹岭



古道两旁尽是数不清的古树名木,遒劲苍老、华盖盘郁、蔽阴匝地、古韵盎然。在绿树掩映中,古道蜿蜒曲折,阳光穿过绿树缝隙,投射在刻着图纹的石板古道上,透着岁月的沧桑!


千年官道——茅竹岭



性空亭

千年官道——茅竹岭



缘起亭

千年官道——茅竹岭



行走在茅竹岭古道,行人稀少,偶尔会看见有一两个人提着山泉水下山。静谧的林间古道,茶树花、油茶花、茅花静静的开放,与山脚下机场路的车水马龙,形成鲜明的对比。


千年官道——茅竹岭


乘闲聊赴野云期,水荇牵风荡桨起

求友黄鹂声缓转,伺鱼白鹭步轻移

江清似此谁同渡,山好吾今更有诗

茅竹岭西千树竹,繁阴如盖坐多时

——明.王瓒《茅竹岭西庄》


千年官道——茅竹岭



石级顶端,有一座寺院,名平山禅寺。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因寺在茅竹岭背山坪而得名。该寺古朴,祥和,佛像宝相庄严,一派清幽之地,与山下喧嚣繁华的红尘截然两个世界。晨钟暮鼓,偶尔经过,可听到僧人梵唱,静静的咛听,也令人生出几分禅意!


千年官道——茅竹岭


千年官道——茅竹岭



平山寺保持着清代建筑风格,近年来又在寺后扩建部分建筑,1990年被定为温州市文物古迹保护单位。


千年官道——茅竹岭


千年官道——茅竹岭



平山禅寺是茅竹岭古道的“分水岭”,一边是继续往白楼下村延伸的下行台阶,一边是通向茅竹岭的森林绿道。绿道两侧有新建的水泥路台阶,可通向古道两侧的山顶。


千年官道——茅竹岭


千年官道——茅竹岭



在古道的岭背上,原有一座“便止亭”,取“便是民之困而止者也”之意。明代礼部尚书王瓒曾撰有“便止亭记”一文,后来该亭被改建为三间砖木结构,名“茅川精舍”。


千年官道——茅竹岭


千年官道——茅竹岭



茅竹岭尚存有宋代文化教育的遗址,据清光绪《永嘉县志》记载:“茅竹岭又名丁公岭,以八行丁廉夫所居”。早在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4)人称皇祐三先生之一的丁昌期、丁廉夫父子寓居茅竹岭,构筑“醉经堂”,聚徒讲学,后演变为茅川私塾,为龙湾区内最早的教育场所。


千年官道——茅竹岭



座中古物多仙意

窗外青山似世情

种竹栽花自雅处

明窗净几绝尘缘

千年官道——茅竹岭



如今,在平山禅寺内还保留着一块残缺的便止亭石碑,上刻《便止亭记》四字,见证着茅竹岭曾经的往事。


千年官道——茅竹岭



水井。茅川精舍对面空地上有两口水井,井水甘洌清甜,常有许多附近居民到此提水回家泡茶或生活所用。

千年官道——茅竹岭



茅竹岭是永嘉场乡亲赶路的休息站,也是远方游子心中的“乡关”。农夫们挑着产自永嘉场一带的盐、海鲜、蔗糖、大米等物资通过这里;乡亲们求学经商,走过这里;张璁、王瓒、项乔、陈宜中等历史先贤也是从这里走向外面的世界,建功立业。


千年官道——茅竹岭


千年官道——茅竹岭



茅竹岭,这里虽然没有奇峰怪石般的雄壮,也没有碧波流水似的秀美,与大罗山别的地方相比,这里实在算不上拥有独特的风光。然而,论古道,她确确实实是永嘉场最出名的,最具有时代意义的。她是一首歌、一段历史、一个传奇!


千年官道——茅竹岭



站在高处,远眺瓯江。温州大桥、七都岛就在眼前。永嘉的东蒙山、胜美尖峰峦叠影,尽收眼底。江上船来船往,龙湾码头一派繁忙景象。晴好的天气,山顶处是极佳的摄影和观景之地。


千年官道——茅竹岭



茅竹岭上俯视机场路

千年官道——茅竹岭



茅竹岭隧道

千年官道——茅竹岭



茅竹岭古道称不上分水岭,但她却成了我们人文的分水岭,因为两边的民俗、方言均有所不同。以东称“永嘉场”(今永强),以西的状元等地称“岭上”。


千年官道——茅竹岭



茅竹岭早在唐朝时期,在这个当时世界超级大国的上空,曾升起过一颗国家级的企业明星——永嘉盐场(今永强一带)。盐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当时全国置十大盐场,永嘉盐场就是其中之一。古书云:“天下之赋,盐利居半”,盐税利润是朝廷的财政支柱,国家经济的栋梁。在大唐盛世宏伟的经济运行中,就有来自于我们永嘉场的一份支撑,这里的盐就是通过茅竹岭源源不断的运到全国。泱泱中华,悠悠历史,弹丸之地的永嘉场居然能在伟大民族的繁衍壮大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时势造就英雄,永嘉盐场的开发,也造就了千年古道茅竹岭的辉煌!

千年官道——茅竹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