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文化的傳承——看大戲

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秦人齊吼秦腔,這一句氣勢震天的描述,展現的就是我們三秦兒女對“秦腔”這一傳統戲曲的鐘愛。

儘管我耐不住秦腔曲目中“旦角”咿呀咿呀的唱功,對震耳欲聾吼聲的“大淨”也絲毫不感興趣,但秦腔戲裡的“丑角”卻也能勾起我極大的觀看欲。

在關中農村,秦腔戲的表演形式非常豐富多彩,禮泉“皮影戲”、周至“木偶戲”、民間勞動的“咣咣亂彈”;各地沒有戲裝的“自樂班”、咸陽市的“大眾集團”、陝西省的“易俗社”等馳名大西北;尤其是“咣咣亂彈”有的老人犁一整晌地,就一句“見嫂嫂他直哭得——打起、喔、喔(呂、呂)”,吼秦腔與指揮牲口兩不誤。

生長於這樣的氛圍裡,怎能沒有去戲臺下看大戲的經歷呢?大戲,是關中農民對戲臺上正規劇團演出的尊稱。往往是老人們挎著凳子、大孩子們頭頂凳子、年輕人揹著小孩子,男女老少開開心心的去看戲。印象中就有過樂顛樂顛的跑著去看戲的開心記憶。

一種文化的傳承——看大戲

——攝於咸陽市“鳴翠樓”廣場東南角《去看戲》銅塑

禮泉縣王禹村,著名作家鄒志安老師的家鄉有一年過會,請的是“易俗社”演出,接連好幾天小夥伴們都眉飛色舞的講述自己去看大戲的逸聞趣事,唯獨我不喜歡那些婆婆媽媽的戲文,但是他們饒有興趣的模仿《張連賣布》《看女》中戲詞時,那誇張的動作及調侃的戲詞,令我也有幾分沒有親眼目睹的遺憾。

玩伴擠眉弄眼的告訴我“最後一天了還有丑角戲呢,去不去?”好奇心的驅使,我和他一起踏上看大戲的路途,我們一路小跑超過了許多大人到了王禹村,擺攤“炸麻糖(麻花)”、賣軟柿子、“炸油糕”圍滿了人,玩伴四下看看沒有熟人就從褲兜掏出一個雞蛋,在炸油糕攤換了兩個熱油糕,顧不上燙嘴地熱糖的灼燙,我倆就吞下了熱油糕,看著別人細嚼慢嚥的模樣,我倆只能伸出舌頭舔舔嘴角,回味一下甜絲絲的感受,當年的油糕確實太酥、脆、綿、甜了,至今仍記得那股香甜的味道。

他帶我進了戲園子,戲臺上靜悄悄的,臺下已經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凳子,除了換做油糕的雞蛋,我倆什麼也沒有,繞道戲臺後我倆爬了上去,工作人員呵斥聲中,才知道等一會才開戲,原來演員們還沒有“化妝”呢。

無聊的我倆又回到大街上,看著別人津津有味的吃著零食,我倆什麼也沒有了。漫無目的的轉到了一圈人跟前,原來是寫數字掙錢的攤子,押一毛錢從1寫到200,寫錯了一毛錢歸攤主,一字不差的寫完了攤主給寫的二毛錢,玩伴瞭解了規則問,一個雞蛋可以寫一次不?

攤主頭也不抬的說,雞蛋在哪?歲(小)雞蛋可不行哦。

原來,玩伴的另一個褲兜還有一個雞蛋,攤主收下了雞蛋,玩伴讓我寫,錯了算他的,寫完了二毛錢是我倆的,想想離開戲還早著呢,我就大膽的坐在攤子跟前,不緊不慢的寫開了,等到我頭上冒汗的時候,200個阿拉伯數字終於寫完了,攤主卻挑刺說我的7寫的像1,不給錢,玩伴氣得要他雞蛋,我倆看二毛錢沒有希望了,就圍著攤子亂喊叫,其他不認識的小夥伴也偏向我倆,不大工夫我的一個堂姐夫來了,他看了我寫的數字後,義正言辭的讓那個攤主給我倆錢,否則“治安辦”就收拾攤子,拿到了二毛錢後,堂姐夫就忙去了,我倆再次回到戲臺,原來大戲早開演了,是《十五貫》,鼻子周圍抹著白色的“婁阿鼠”可是我倆都愛看的主,大喇叭傳出婁阿鼠詼諧的戲詞,逗得鄉親們此起彼伏的笑聲,等婁阿鼠進了幕後,出來老旦咿呀咿呀喲的唱詞,我倆都覺得索然無味的唱詞太鬧心了。

玩伴又拉著我出去消費那二毛錢,看著紅彤彤的軟柿子,我倆一人一個的買了,軟柿子的享用,我倆是細嚼慢嚥的品味,畢竟這是我倆用錢買的,兩個人慢條斯理地轉悠著,不知不覺又回到戲臺下,軟柿子的醇香還在口中回味,《十五貫》結束大幕落下。主持人介紹:應老家鄉黨盛情,我們禮泉籍著名的小生——陳妙華老師給鄉黨們講話,一位穿著“草綠色軍上衣、滿頭華髮”的秦腔藝術家陳妙華老師出現在戲臺中央,鄉親們一浪高過一浪的掌聲送給了陳妙華老師,陳妙華老師講話結束,又給鄉黨們清唱了她主演的電影《三滴血》的精彩唱段,也許是鄉黨們熱烈的掌聲讓藝術家搽拭自己的眼眶,也或許是藝術家為著名秦腔劇作家範紫東老先生的精彩劇情所打動,我第一次看大戲的結束,竟然是以秦腔藝術家陳妙華的抹淚而告終。

大戲看完了,村子的玩伴們也都聚集在一起,我倆掏出剩下的一毛五分錢,慷慨地買了酥脆的“麻糖”,一人一截的品嚐著,一路上,他們分享著看大戲的精彩,我倆添油加醋的吹噓我倆寫數字掙錢的經過,吃油糕、軟柿子的花費改編成了靠寫數字掙的,偷雞蛋的糗事也僅僅只為我倆的秘密,歡快開心的歸途留下了至今不忘的美好記憶。

郝景望 陝西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見《陝西日報》《陝西農民報》《西安晚報》《咸陽日報》《新聞知識》《農友》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陝西人民廣播電臺”,中宣部編輯出版的全國讀書徵文集《攀登書山的歡歌》《書海暢遊》;“文化陝西SQ”“魅西安”“壯美昭陵”“韓家文苑”等平臺,實名認證——新浪博客,頭條號原創作者,東方頭條,強國博客,搜狐博客等新媒體。

https://mp.weixin.qq.com/s/UUk51I6aJaCRoJj9tTOa1g文化陝西SQ平臺9.7首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