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崛起风云人物——白起(十六)

赵括被围困的消息传回了赵国,但是赵国并没有很快组织起一支援军以解战场上的危局。为什么呢?因为此时赵国国内日子并不好过。一方面,廉颇长时间的消耗,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已经早早地投入到长平战场,而所剩的一支骑兵在北方防御者蠢蠢欲动的胡人,他们现在正摩拳擦掌,只要赵国调兵,他们马上就会趁虚而入。所以这支军队是不能动的。但是国内只剩下了老弱病残,而廉颇自从被调回之后就已经开始消极怠工,而平原君赵胜也成壁上观,不愿意出力。赵王屡次派人向齐国、魏国求救,而这两个国家一直犹豫不决。赵王尽了最大的努力,也未能组织起援军。

在看秦国这方面,秦王得到白起的报告,马上亲自出马,动员河内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从军,跟随者秦王奔赴昌平站场增援白起。秦王抵达了战场的消息,大大鼓舞了秦国前线的士兵,各个争先恐后,奋勇杀敌。而白起将这些新来的部队形成一道道封锁线,另赵军无从突破。眼见着秦军日益增多,而赵军却没有援军的消息,这让赵括陷入到深深的苦恼当中。他只能利用自己的能力,尽量保存昭君的实力。但是,在老道的白起面前,这却变成了一件天大的难事。

秦国崛起风云人物——白起(十六)

忽有一日,赵括在视察军情的时候,突然发现右翼军队不稳,他马上派人打探情况。原来不知何故,秦军包围圈在赵军右翼的位置上出现了一个缺口,于是右翼的士卒快速的通过这个缺口突围,并且没有受到什么阻挡。赵括大叫一声不好,于是催快马跑到右翼。他马上让亲兵调集战车,将这个缺口堵住,并且斩杀了几个不服从命令还想向外奔逃的赵军。赵军将领纷纷不解。赵括告诉大家,之所以这里会有一个缺口,是因为秦军在外面设置了另外一个包围圈,通过这个缺口分化赵军的主力。当赵军被分为若干段的时候,就是秦军实施歼灭战的时候了。话音刚落,阵外杀声震天,不用想,刚刚跑出去的赵国士兵成为了刀下之鬼。自此,赵军在也没有人敢独自行动。

白起分化赵军的计策失败了,就又生一计。他把士兵分成几队轮番向赵军发动攻击,把赵军整个军队调动起来,使他们疲于奔命。这种打法部分白天黑夜,随时都会成为攻击的时间。而秦军可以在部队轮换的时候进行休息。白起的这一做法主要是将赵军调动起来,不停地运动,一方面可以造成赵军疲惫不堪,另一方面赵军运动起来,就会增加消耗。而被围困的赵军粮草有限,是支撑不了多久的。白起的这一战术,加速了赵军粮草的消耗。而赵括组织赵军加强戒备,同时将粮草集中起来,减少粮草的派发。同时将军中受伤的战马进行统一管理,每日宰杀几匹,用作补给。就这样,赵括尽量在保证己方有一定的战斗力的情况之下,减少对粮草的需求,以图支撑更长的时间。

秦国崛起风云人物——白起(十六)

就这样你一来我一往的,白起和赵括开启了高水平的智斗。但是赵括基本上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疲于应付。就这样,40十多天过去了。秦国这边集结的士兵越来越多,将赵军围得像铁桶一般。秦军每天喊杀声震天,士气一天天高涨。而赵军的局面就不是很好了。粮食早就已经吃完,地上的植物也基本上被吃光。那些伤马也只剩下了一堆白骨。甚至那些在战场上的战死的士兵,也被赵军一部分兵士偷偷拉回营帐,变成了口粮。风萧瑟的吹过赵军的营帐,这里似乎已经没有了一点生气。士兵各个面黄肌瘦,那些负责瞭望观察敌情的士兵只能勉强拄着长戈执行任务,其他兵士几乎都躺在地上等待着,等待着什么,谁也不知道。是救兵么?那么长时间都没人来,他们已经失去信心。时死亡么?他们还没与放弃。是什么不重要了,只是这样躺着、饿着、痛着、绝望着。

白起看到赵军这一派凄凉的场景,他知道时机成熟了。他马上下令,要求阵前的士兵向赵军做思想工作,要求赵军投降,只要投降了,就有饭吃。与此同时,秦军向赵军投放了香喷喷的包子。而正是这些包子,在赵军当中引起了一阵骚乱,很多士兵为了抢这几个包子,动起手来,甚至发展到互相残杀的局面。赵括马上赶到了事发地点。他立刻制止了这场骚乱,他拿起了一个包子,咬了一口,果然香呀赵括知道,赵括也是十几天没有尝过粮食了。他用眼扫了一下众将官,只见大家眼巴巴的看着自己手中剩下的那半个包子,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当他吃下整个包子时,他们眼中的贪婪变成了愤怒。在这样下去,就要兵变了。

是夜,赵括派一名亲兵带着自己写好的赵国来信跑到一处空场之处,向天空射出一枝响箭,刺耳的声音惊醒了正在熟睡的赵国兵将。赵括先人一步冲到响箭掉落的地方,打开上面的书信,装作一副认真庄严样。这时,其他将官不断向着赵括围拢过来,他们不知道究竟是个什么状况。赵括读完信后仰天大笑,众将官更是摸不到头脑。赵括随即向大家宣布:“援兵已经到了包围圈外,大王要我们在坚持几日,等待时机与外面的救兵里应外合,大破秦贼!”士兵们听后欢欣鼓舞,终于有救了。赵军那一触即发的紧张情况被赵括的一句谎言缓解了。

也是这个夜晚,赵括派手下人到秦军大营面见白起,和白起商谈投降交接一事。白起看到赵括的态度很是高兴。我十分欣赏这名初出茅庐的小将。他的气魄以及作战能力,颇有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如果能够此次收为己用,大秦的未来将会更加明朗和远大。白起马上与众将官秘密的讨论了此事。大家不禁舒了一口气。是呀,在这种人困马乏的情况下,投降不失为一种最好的选择。但是白起还是没有掉以轻心,他命令明天黄昏时候与赵括碰面商讨此事,选择这个时候,也是为了保住赵括投降的秘密,避免赵军发生兵变。同时他还命令秦军最为肖勇的王龁带上几个最精锐的兵将,和自己一起去见赵括,以防备不测。

第二天傍晚,赵括带着几名亲兵出现在了约定的地点。白起一行人和赵括一行人都离开了本部人马,相对行进着。白起求才若渴,所以一再催促着战马快步向赵括的方向行进。而赵括似乎有所疑虑,队伍走得很慢。看到了白起,赵括大吼一声:“武安君何在!”白起勒住战马,向着赵括的方向大喊一声:“白起在此”。赵括顺着声音看去,一名威风凛凛的老将在对面那只队伍的最前面向自己快速地移动着。这时,赵军突然散开,第二排的弓箭手突然发出冷箭,射向白起的队伍。只见队伍最前面的老者应声摔落马下。赵括领兵就要冲上去砍杀,这时王龁率着精兵将白起团团围住,滴水不透。几个冲锋过后,赵括迅速博马掉头返回大营。

回到营中的赵括内心十分激动。白起中箭了,这也许是我们应该反击的机会了。不过赵括还是担心,不敢轻易下决定。到了晚上,夜空静悄悄的,秦军没有像往常那样轮番骚扰赵军。这个现象很不正常。应该是秦军主将发生了变故,导致秦军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定是白起出事了。太好了。赵括马上下命令召集众将官。赵括向全体兵将发出了总动员:“各位,我已经接到了援兵的口信,今夜就是发动总攻的时机了。同时,我得到消息,白起受重伤已经没有了作战能力。我赵国的英勇男儿们,随我一起,乘着如此机会,与那秦国的虎狼之师来次决战吧!”赵国军士欢欣鼓舞。就这样,在赵括的谋划下,赵军开始为明天的决战做好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