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槍手替考到答題卡掉包,誰在河南考生的獨木橋上設障?

從槍手替考到答題卡掉包,誰在河南考生的獨木橋上設障?

高考,被喻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最近河南這起鬧得沸沸揚揚的高考答題卡掉包事件,讓人們看到這根獨木橋上,還設置著重重障礙。不僅有荊棘,還有無數的坑。

河南考生難,單從客觀條件講,這一點無可爭議。

難在河南省情,人多,一億多人口。

在河南無論多麼小的問題,乘以1億都會變得很大,無論多麼大的經濟總量,除以1億都會變得很小。教育之境況,尤甚。

雖說河南GDP排全國前五,但除以1億人口,著實囊中羞澀。

難在河南高校資源貧乏,偌大一個省份只有一所211高校。至今尚無一所985院校。

這也是河南考生高招分數很高,卻沒學上、沒好學校上的根本癥結。

難在河南每年近100萬的高考考生,2018年為98.38萬,居全國第一。

英國《金融時報》FT中文網曾撰文指出,以2006到2013年間各省(即各考區)為例指,上清華大學最容易的北京,每萬名考生有47人就讀清華;而最難的河南,每萬名考生僅有不到2人。

對河南考生來說,高考已經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了,而是萬軍、幾十萬馬過獨木橋。

教育資源貧乏不怕,高考低錄取率不怕,為了好學校孩子苦讀書也不怕,怕就怕,有人竟然還在百萬考生過的獨木橋上設置諸多障礙。

最近,4名來自鄭州、洛陽、周口等地的考生家長表示,4家孩子今年的高考分數與以往成績、高考後估分嚴重不符;

他們懷疑孩子的答題卡被人掉了包,並向紀檢監察部門實名舉報河南省高考招生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濫用職權、組織考試作弊、內外勾結”。

4名放榜成績與考後估分相差懸殊的考生中,三人的家長通過各自的私人關係或者正規維權途徑,看到了自己的答題卡。

他們均稱,被認定為高考成績的答題卡,與考場上填寫的答題卡不同。

且不論其他,哪個粗心考生會把自己名字、考號、座位號寫錯?又有哪個粗心考生會把4門課寫成4個不同的考號?

最離譜的是,這些錯上加錯的考卷,還能被所謂機器“準確”識別。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件事對河南乃至整個社會的衝擊,都非常大。

一方面家裡沒有考生的,是對未來的焦慮和不安;另一方面家裡有考生的,是對孩子成績的擔憂。

當下,中國教育資源不均衡的頑疾仍存,輿論也曾引發“寒門難出貴子”以及“窮孩子沒有春天”的討論。

正因如此,包括河南等地在內的考生,更加體會到高考公平公正性的意義所在,更加痛恨高考作弊,更加渴望公平。

雖然掉包事件還沒有最終結果,這已經讓我們看到,河南百萬考生過的獨木橋上,不僅擁擠,且佈滿荊棘,到處是坑。

猶記得2014年高考,河南的通許縣、杞縣被曝光有“槍手”替考。最終,河南省招辦查實違規違紀考生165人,其中替考127人。

當時教育部以及河南、湖北兩省相關部門聯合調查此事,官方承諾讓舞弊者付出代價,對涉案人員依法依紀進行追究。

曾有媒體2015年梳理稱,近10年來,陝西、河南等5地已發生了至少9起高考替考事件。其中河南在2007、2012、2014年三次被曝光。

就在今年高考前夕,河南官方包括教育部門也多次強調,要為廣大考生創造公平和諧的高考環境。

如今,面對4名考生家長掉包的質疑,上述“槍手”替考的教訓,教育部門的強調和官方的承諾,顯得多麼的蒼白無力。

面對洶湧而至的輿情,河南省教育廳新聞辦8月6日就此回應稱,紀檢監察部門正在依法依規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佈,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監督,維護高考公平公正,維護高考良好聲譽。

調查此案並不難,河南省招辦曾在5月16日給全省2018年高考考生及家長髮了一封公開信,其中提到,該省所有考場均為全省聯網的標準化考場,考試期間全程錄像、同步視頻監考和網上巡考,任何人的入場信息、考場行為都將被全程記錄,所有違規行為都將被嚴肅查處。

據此,調出4名考生的考試錄像,這不難。

調出4名考生的同步視頻,這不難。

既然“任何人的入場信息、考場行為都將被全程記錄”,我們相信,查處掉包案一點都不難。

就算錄像、視頻有了問題,就現在科技手段來說,驗證試卷筆跡也不難。

需要反思的是,為什麼在三令五申,為什麼在前些年出現多次替考案後,河南還會出現高考舞弊的事情呢?

一千個人可能有一千種說法,也可能一千種答案,核心的因素在於懲處不嚴,舞弊者付出的代價太小!

這一點,不妨參考一下古人。

自從隋煬帝正式設置進士科,中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後,對於科舉作弊,古代懲處的辦法十分嚴苛,主要有枷號、斥革、刑責等。

清代對賄買考官查處更嚴。清朝入關初年,便曾發生了震驚天下的“丁酉弊案”。順治十四年,順天、江南、河南、山東、山西發生“五闈弊案”,最後江南闈16名主考全部被斬決,數十人被判流放到遼寧尚陽堡、黑龍江的寧古塔。其間,數百舉人在官兵看護下赴北京重考。

的確河南考生人數眾多,的確河南本省高等教育資源貧乏,在全國優質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誰也不可能一夜間找到完美的分配方案。

但在這種情況下,確保高考公平公開公正,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最基本的底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