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華良院士致新生:新時代的大學精神需要00後來創造,而南中醫將是你們夢開始的地方!

大學之精神

——在2018年南京中醫藥大學

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致辭

蒋华良院士致新生:新时代的大学精神需要00后来创造,而南中医将是你们梦开始的地方!

蔣華良教授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中醫藥大學新中藥學院共建單位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

各位今年入學的新生、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今天,受胡剛校長的邀請,為南京中醫藥大學新生開學典禮致辭,這是我莫大的榮幸!

面對今年入學的新生,面對這麼多燦爛無瑕的年輕面容,我今天斗膽講一講“大學精神”。這個題目很大,也是中國自有高等教育120多年來,大學永遠討論的主題。為什麼我給你們講這一主題?原因是我覺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知道為何要讀大學,如何在大學學習和生活。

大學是實施高等教育的學校,我們來大學的目的是為了接受比中學更高級的教育,獲得今後賴以生存、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併為人類作貢獻的知識和技能。因此,我們來到大學,一定得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即想獲得什麼樣的知識和技能。只有目標明確了,在大學學習的效率才會高,心情才能愉快,才會有一個一生值得回味的大學時代。

蒋华良院士致新生:新时代的大学精神需要00后来创造,而南中医将是你们梦开始的地方!

大學精神是動態變化的,每一個時代,每一所大學,都有不同的精神。陳寅恪等學者提倡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大學精神的第一要義。要真正做到非常不容易,“獨立”和“自由”的定義非常複雜,也會隨著社會時代發展而變遷,我不想,也沒有能力與大家探討這樣的大學精神。因此,我只能講一講我所理解的大學精神。

我的大學生活也是在南京度過的,1983-1987年我在南京中醫藥大學隔壁的南京大學學習化學,四年大學生活豐富多彩,我的基本知識結構是在南京形成的,南京的人文歷史和美麗環境深深地烙印在我腦海裡。南京大學的前身是中央大學,我的導師,著名藥物化學家嵇汝運院士,1937年考入中央大學,正值抗戰爆發,中央大學不得不搬遷重慶。嵇先生那個年代的大學生,都是在茅草房中上課,在敵機的轟炸聲中自習。嵇先生曾告訴我,他們有一種信念,一定要讀好書,為抗戰勝利學真本領。當時中央大學學生的口號是:“成績超過東京大學的學生,也是一種抗日”。這是那個特殊時期大學生的精神,這樣的精神造就了那個時代的大學精神。正是這樣的大學精神催生了一代棟樑——楊振寧、李政道等獲得諾貝爾獎,培養了錢學森、鄧稼先等23位兩彈一星功臣……

解放後,雖然我國的高等教育採用的是前蘇聯體系,那時的大學也有一種特殊的精神——為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努力學習。當時有限的大學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服務於新中國的建設事業,南京中醫藥大學等一批中醫藥類大學就是在那個時代創建的。文革期間,我國的教育體制遭到嚴重破壞,高等教育也停頓10年。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120多萬學子參加高考,這是空前的盛況。文革十年,使得莘莘學子們逼了一股勁——一種需要知識的渴望。那時的大學精神是為祖國實現四個現代化而發奮學習,1978年3月31日,科學院老院長郭沫若先生在全國科學大會閉幕式上的那篇著名發言《科學的春天》曾激勵多少年輕人勇攀科學高峰。葉劍英副主席還專門寫了激勵年輕人努力學習的詩篇:

攻城不怕艱,

攻書莫謂難。

科學有險阻,

苦戰能過關。

這也是一個教育的春天,培養了一批為中國改革開放後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教等各項事業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中堅力量。胡校長和我們這代人是那個時代培養的大學生。

我剛才列舉了三個時期的大學精神,同學們是否注意到,這三個時期也是中國有高等教育120多年來的三個黃金時期。歷史和社會的鉅變,必然產生偉大的大學精神。這三個時期是中國近現代發展的三個關鍵時期:民族存亡、百廢待興、撥亂反正,大學精神鼓舞了幾代大學生,造就了他們的事業,也成全了中國的發展。例如,沒有抗戰時期培養的大學生,就沒有兩彈一星,中國現在的腰桿子也就不會像今天這樣硬朗。

同學們:你們是幸運的!中國發展又到了一個關鍵的歷史時期。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當今新時代的主題。新的時代必將產生新的大學精神,這種大學精神需要你們這些零零後去創造。

同學們:你們是幸運的,你們考進了南京中醫藥大學。你們在這裡可以學到其他大學學不到的知識與技能。在這裡,你們既可以在中醫藥的古籍中暢遊,又可以學到現代生物醫藥的知識和技能。如果你們努力學習,可以做到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南京中醫藥大學藏龍臥虎,高手如雲。我親自領教過南中醫老師的水平:不久前,我到南京來參加新中藥學院合作共建儀式的路上腰部扭傷,疼痛難忍,走路都困難,到南京後,學校立即聯繫了吳雲川老師為我針灸,他在我的左右肘關節各紮了一針以後,我的疼痛立即得到緩解。

胡剛校長是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的校友,學的是西醫,在上海藥物所攻讀博士學位時,學的是藥理,現任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這本身即是一種模式創新,業界稱為陳凱先模式。陳凱先院士是我的另一位導師,從事藥物分子設計研究,是我國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2005-2014年任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為上海中醫藥大學積極向上地發展作出極大的貢獻,也進一步推動了中西醫藥的融合。後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等均聘請非中醫藥出生的學者當校長,結果表明,成效顯著。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是一個具有86年光榮歷史的國立專業化藥物研發機構,在我國近代各個歷史發展時期,均為我國的藥物事業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上海藥物所創始所長趙承嘏先生是前清秀才,為實現科學救國之夢想,棄文從理,去英國和瑞士留學,1914年獲得化學博士學位,是我國第一位化學博士,博士論文做的是中藥延胡索甲素的全合成。1923年回國第一個工作單位也在南京,中央大學的前身——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去協和醫學院工作,並於1932年創立藥物所,從事中草藥活性天然產物研究,建立了我國天然產物和現代藥物研究體系。用遺傳學語言來講,上海藥物所的基因中有中藥的成分,基於中藥的藥物研發一直是上海藥物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由於上海藥物所與南京中醫藥大學這種自然的關係,我們兩家開展全方位合作,其中的一個重要方向是共建“新中藥學院”,院長由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柳紅兼任,之前上海藥物所輸送了兩位傑青給南中醫,他們是醫學與生命科學院院長沈旭教授和藥學院院長鬍立宏教授。從今年開始,新中藥學院開始招收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今年,我們招收了首屆“4+5”本博連讀九年制學生,本科教育在南京中醫藥大學完成,研究生教育和部分本科生的畢業論文在上海藥物所完成;並招收了首屆碩士和博士各15名,基礎課程學習和畢業論文研究均在上海藥物所完成,我們將既教授基礎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特別重視用現代化學和生物學方法和技術研究、開發我國傳統中藥寶庫。這是一個全新的辦學模式,相信會成為一種新型辦學模式的典範。這種辦學模式目前在南京中醫藥大學試點。在條件成熟時,這種模式可以推廣到其他中醫藥大學,形成中醫藥和現代科學技術協同發展的新中醫、新中藥教學和研究體系。

同學們:我還想說的是,你們來南京中醫藥大學完成大學教育,是來對了學校。這裡鐘山毓秀,虎踞龍盤,你們在這裡可以大有作為。南京中醫藥大學是以中醫藥為主體的綜合性醫科大學,培養的學生今後從事的是治病救人事業,促進人類健康事業發展。你們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我衷心希望,與你們一道,在南京中醫藥大學,發展出一種新時代所需要的大學精神!

同學們:你們都是優秀的,相信你們在這裡一定能茁壯成長。昨天晚上胡校長還吩咐我給你們講一些鼓勵的話,我想你們一定是有志向的青年,不需要我給你們講勵志的語言了。26年前,中國流行一首臺灣歌星童安格唱紅的歌曲——《夢開始的地方》。南中醫是你們夢開始的地方,我把歌詞修改一下,送給我們的新同學們。

蒋华良院士致新生:新时代的大学精神需要00后来创造,而南中医将是你们梦开始的地方!

浩瀚夜空遙遠的角落,

掛著一顆藍藍的星球緩緩地轉動。

就在那緩緩轉動的星球上的一個角落,

有一個夢開始的地方。

就在你我不經意之中,

我們在這裡一起尋夢。

當浮雲問候陽光的時候,

溫暖已在你我的心頭。

當星星出現在夜空的時候,

夢想和希望一起飛翔。

夢想是生生不息的歲月,

希望是蜿蜒流淌的江河。

尋夢,是為了我們的緣分,

別忘了,珍惜這美好的時光。

蒋华良院士致新生:新时代的大学精神需要00后来创造,而南中医将是你们梦开始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