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炒老闆魷魚?95後畢業生被吐槽中看不中用

今年820萬畢業生已經正式告別校園。從學生到職場人,第一份工作往往既是轉型期又是迷茫期。第一份工作不喜歡要不要辭職、第一份工作應該堅持多久再換、畢業了還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怎麼辦……被諸多問題困擾著的職場新人,在面對漫長職業生涯的未知數時,擔心走錯任何一步都會產生嚴重的“蝴蝶效應”。

第一份工作在職時間顯著縮短,95後平均7個月就離職

職場社交平臺領英統計分析顯示,職場人第一份工作在行業選擇方面呈現顯著的集中化趨勢,超過1/3的95後畢業生進入了互聯網和金融行業;而第一份工作往往都不是職場人的理想工作,日後轉行比例逐年增高。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數據顯示,職場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職時間呈現出隨代際顯著遞減的趨勢。70後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才換,80後則是3年半,而90後驟減到19個月,95後更是僅僅在職7個月就選擇了辭職。

辭職是大部分職場人都會經歷的,為什麼偏偏95後一言不合就要炒老闆魷魚? 難道是因為家裡有礦?

“進寫字樓拿3000不滿意,進工廠拿5000不願意”

“有的畢業生簡歷漂亮,但一到面試,問他們一些基本、具體的專業問題,竟然都回答不出來,要的薪酬卻比有工作經驗的人都高。”北京一家企業一位招聘人員嘆息。

這種現象並非個例。一些用人單位反饋,許多畢業生的專業能力與崗位實際需求還有一定差距,崗位匹配度不高。

一位國有施工企業從事人事工作多年的邢先生說,近幾年招的大學生“學得都偏理論,專業知識不紮實”,崗位匹配滿意度僅有70%。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虞秀芬同樣稱,招來的畢業生跟企業需求對接有差距,並且缺乏創新意識。

“有些同學就是因為專業基礎沒有打好而失去競爭力。”上海一所高校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中心主任說,去年,深圳中學來校招聘,有130多位研究生競聘但全部落選,落選主要原因是專業考試成績差。根據學校調研,不少學生自我約束力差,將大量時間用在打遊戲上,影響了學業。

“感覺招的大學生不少是眼高手低。”合肥科碩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慶介紹,很多學生想進寫字樓做白領、拿高薪,但能力又達不到,“進寫字樓拿3000不滿意,進工廠拿5000不願意”。

“上不上班無所謂,成天工作不回家受不了”

“現在學生的責任心、事業心都不如過去,在他們眼裡,辭職很正常;他們大都追求安逸的生活,培訓時跟他們講老一輩人奉獻吃苦的精神,他們反問為什麼那麼傻,大不了辭職唄!”邢先生說,近幾年來,因受不了工作的苦累,新人流失率越來越高,一年內就辭職的比例達30%,去年增長到33%。

邢先生舉例說,有個大學生剛工作1年多,表現不錯,公司本打算重點培養,但學生因要回老家結婚,就輕易放棄了工作,稱“上不上班無所謂,成天工作不回家受不了”。還有個大學生就因為項目經理說了他一句“你大學學的啥,怎麼連這個都不會”,就覺得這是對他“人格的侮辱”,憤然辭職。

一些用人單位反映,現在大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就業中普遍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追求安逸生活和個人享受,抗壓能力較弱。

一家企業的人事部門負責人表示,“90後年輕人不太願意跟老員工交流,謙虛學習的態度、團隊協作能力欠缺,心氣較高。”一家企業負責人說,公司一些年輕人遭遇挫折後通常無法很好地自我調節,有的不想面對乾脆就跳槽,抗壓能力比較弱。

“學生們都喜歡去好城市、掙大錢,男生比較急功近利,女生缺乏進取心,‘下了班別找我’,累的活兒不去。另外還有一些家裡條件好的畢業生不著急找工作,或考研或出國,推遲就業。”遼寧一所高校就業辦老師說。

“投簡歷比較盲目,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

邢先生觀察,許多學生在報考大學專業時都較盲目,大學期間又缺乏職業規劃和對自己的清晰認知,導致對專業和行業並不熱愛,學不精深,入行後就堅持不下去,有的乾脆轉行不幹了,這對於高校、用人單位和學生自己都是資源和時間的浪費。

“很多來應聘的學生對目標不明確,投簡歷比較盲目,也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北京一家企業招聘人員說,“有人拿著簡歷直接問我,‘您看看我能幹什麼’,而不是說‘我想幹什麼’。求職者還是該有自己的想法和對職業的追求。”

虞秀芬介紹,一些學土木工程的大學生根本不知道工程項目的環境如何,也沒有去過項目部。“學生不瞭解將來的工作,如何喜歡、選擇這份工作?企業招聘也有風險,因為錯過這個時間就招不到人了。”

為進一步提升畢業生能力,更精準對接崗位需求,多家企業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建議,一方面,需加強校企合作、聯合培養,在研究、應用上對標社會發展和企業需求,讓企業參與到學生課程教學中,便於學生了解行業前沿動態和崗位需求,可與企業以“訂單式”培養專門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應加大對學生正確價值觀、職業素養、綜合能力的培養力度,幫助學生找到興趣,提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領英中國人力資源負責人張競義建議:“職業發展並非直線,職業生涯的成功也沒有一條統一適用的路徑。無論第一份工作如何起步,最重要的是在職場初期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和心態,並能保持學習,拓展全球化的視野和行業知識、積累技能和人脈資源。這些職場軟實力都是日後職業生涯更好更快發展的堅實基礎。”

綜合:半月談 中國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