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四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助推精准扶贫

定西市四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助推精准扶贫

临洮紫斑牡丹

近年来,定西市充分发挥旅游优势和产业特点,深入推进旅游产业与贫困村融合发展,探索形成核心景区带动、乡村民宿带动、旅游产品带动、龙头企业带动等四种乡村旅游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旅游扶贫工作的健康发展。

核心景区带动型。通过景区建设、发展服务、特产销售等提供就业岗位,带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漳县遮阳山景区带动周边新联村、酒店村、晨光村等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先后建成标准化农家乐60户,发展旅游服务马队41户,特色小吃26户,组建农家乐协会1个,带动附近1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48人直接参与旅游经营。

乡村民宿带动型。将乡村房屋与自然景观、民俗、饮食、农事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乡村旅游标准,积极引导和带动农户建设精品民宿,发展乡村体验游,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渭源县渭河源村依托当地4A级渭河源景区,不断拓展旅游客源市场的有利条件,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农户”“基地+农户”“协会+农户”等形式,发展星级农家乐2家、农家客栈11家,建成特色农产品网店1家,带动当地422名农户从事乡村旅游脱贫致富。

 旅游产品带动型。积极推动旅游商品开发,将当地土特产品运送到景区、农家乐等游客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销售,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临洮县车刘家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依托村内百年牡丹观赏园,开发曹家坪牡丹园旅游项目,通过举办紫斑牡丹旅游文化节吸引游客,带动周边农户进行牡丹和芍药等花卉销售。渭源县锹峪镇峡口村建设乡野香民俗度假山庄,按照“农户负责供货,山庄负责销售”的模式,与周边100多家农户合作,大力推广销售当地山野菜、土鸡等土特产食品,开拓了农民增收新途径。安定区内官营镇充分挖掘节假日消费潜力,结合当地特色资源,把农家乐、采摘、农事体验等配套起来,打造李家峡乡村旅游点,聚集人气、带动消费。

龙头企业带动型。把龙头企业作为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堡垒,通过企业搭建平台,免费为农民提供产销渠道、服务指导和技能培训等,提高农民专业化水平。渭源县元古堆村以“企业主办+农户入股”的方式,打造扶贫创业旅游小镇,积极引导群众参与企业发展,带动全乡152户贫困户累计分红58.4万元,实现户均年增收4000元左右,实现企业融资与农民致富的双赢。安定区巉口镇利用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采取“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带动模式,开发巉口古镇·康庄花苑田园综合体旅游项目,建成集吃喝、游玩、娱乐为一体的水上乐园,打造了全省首家全家总动员式消费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