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古老紋身習俗

大洋洲這片炎熱的陸地由澳大利亞大陸及大約一萬多個島嶼組成。在澳大利亞陸地和許多島嶼上,很久以前就有土著人頑強地生存著, 他們不耕種土地,不栽培作物,以“採食”、“捕魚”為生。吃蛇、蜥蜴,也吃魚與植物, 甚至吃袋鼠和鱷魚。當然,他們不穿衣服,大多赤身裸體,不過他們的皮膚並不光潔,因為上面佈滿繪紋、切痕或刺紋。16世紀之前,大洋洲一直是孤獨的。人類有了航海業後的幾百年中,它一直未被繪入航海圖裡,航海家們沒有到過這裡,其它 各洲的普通人更不知道它的存在。

後來,航海家終於發現了它,殖民者的屠刀也跟蹤而至。他們帶來了文明,也帶來了殘暴。如今,歐洲移民在這裡已建立起一座座現代化的大都市。他們著歐式服裝,坐汽車,充分享受著現代文明。但土著人仍然存在,他們生活在偏遠的山地、孤單的小島上,一樣地赤身裸體,甚至固執地沿襲了古老的紋身習俗,直到20世紀90年代的今天。

大洋洲古老紋身習俗

誰身上的斑紋多,誰就越受人尊敬

毛利人是新西蘭的土著居民,聚居於偏僻的山區、湖畔。他們的風俗中,最有趣的自然是“握鼻”禮了。這是一個好客的部族,他們向客人表示歡迎的方式是碰鼻子,碰的時間越長,表示客人受到的待遇愈隆重。與之俱來的審美觀,是以高鼻子為榮,母親們為了使自己的孩子鼻子長得高一些,常常用膝蓋夾他們鼻子,孩子們也忍疼樂於合作。在以高鼻子為美的同時,毛利人還認為紅嘴唇最難看,尤其是女性,是不允許有鮮紅的嘴唇的。如果哪個小夥子娶了一個紅嘴唇的姑娘,無論姑娘如何美麗、能幹,於品 德也無從挑剔,部落裡的人們也毫無例外地會諷刺那個小夥子,小夥子自已也會認為這是莫大的恥辱。

但是,很多成熟的女子的嘴唇天生就紅得誘人,該怎麼辦呢?毛利少女為了自己民族獨特的審美觀,在成年後,都必須在嘴唇上刺上一條條的橫線,然後,浸入一些黑色的液汁,這樣,嘴唇就變成了永久的黑色。當然,黑色並不是唯一的選擇,姑娘們有時也選擇藍色。毛利人的紋身,不僅限於女性,毛利男子也不喜歡自己的紅嘴唇。有時,他們也仿效女性的作法,把嘴唇紋成黑色或藍色。當然,他們還紋其他地方,但身上花紋的多少都是有講究的,誰身上的花紋多,誰就越受人尊敬。

大洋洲古老紋身習俗

有資格的人才能遍體紋身

波利尼西亞人是太平洋中部諸島的土著人。波利尼西亞意為“多島群島”,主要的有夏威夷群島、中途島、社會群島、庫克島等。 這裡氣候炎熱,中部還是颱風的發源地之一。紋身是波利尼西亞最有代表性的習俗。 按規定,島上的青年男女,如果沒有紋身,就被認為是尚未成年,結婚就更別提了。

總的說來,波利尼西亞人的紋身已經覆蓋了除瞳孔之外的任何人體表皮部分。但是,這不是說誰都有權力紋滿全身。實際上,在波利尼西亞,紋身不僅具有裝飾的意義,而且還是社會關係和宗教觀念的重要表現形 式。除了社會級別較高,或對部族卓有功勳的人之外,一般人是不允許有較完整的紋身的。至於遍體紋身,那只有功勳異常卓著的人才能享此榮耀。

大洋洲古老紋身習俗

1776年,英國著名的探險航海家詹姆斯-庫克曾率領船隊來到塔斯群島,並首次詳細調査了當地人的紋身習俗。他在航海日記 中,不僅記載了當地紋身的普遍習俗,還說, 他曾見過一個渾身刺滿奇特花紋的老者,後來才知道老者是當地的酋長。酋長在一大群土著人的簇擁下來到庫克面前,庫克記道: “較之他人,這位酋長的刺紋不僅更多,而且,另有一種華貴的氣派。”

歷史進入現代社會之後,波利尼西亞人不僅繼續著紋身的風俗,而且還使之打上了商業的烙印。他們給一些青年紋刺上特別引人注的內容,並吸收為馬戲演員,馬戲團外出演出,即以紋身人的獨特性作為招徠觀眾的手段。現代人對這一新奇而古老的藝術很感興趣,馬戲團由此收入大增。

大洋洲古老紋身習俗

婚前要在身上切開上百條小口子

美拉尼西亞,意為“黑人群島”美拉尼西亞人居住在太平洋的一些島嶼上,因為生活在熱帶,幾無著裝.在夜晚或者雨天氣溫低下來時,他們就圍坐在茅屋裡的爐灶邊烤火。美拉尼西亞人也有刺紋的習俗,而且以儀式隆重為特點。許多地方的女子在結婚前都要在胸部和腹部切開上百條小口子,然後往刀口裡灌進帶顏色的液體,這些奇異的 “傷痕”,就是姑娘們美麗的“婚紗” 了。

不過,美拉尼西亞人的主要紋身方式卻是切痕,他們用貝殼、石刀等器具割破皮膚, 使之留下永久性的傷疤。如太平洋南部的烏奈斯島民,他們一旦進入青春期便開始在皮 膚上刺塗花紋和印痕,主要目的是吸引異性的注目,贏得心上人的歡心。按當地的風俗, 紋身是美麗的,而且是考驗一人是否勇敢的砝碼。要想得到愛情,首先就得贏得這個這個砝碼。

大洋洲古老紋身習俗

線條常常表示一種等級差別

澳大利亞土著人普遍的紋身習俗中, 主要的不是刺紋,而是繪紋或者切痕。他們在行囊中常備有紅、白、黃等顔色的土塊,日常生活中,只在雙頰、肩及胸部等處點上幾點顏色,遇到節日或要事便全身塗繪。征戰之前塗紅色,有親人辭世塗白色, 在舉行慶祝舞會時則繪得五彩繽紛。

澳洲人繪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則因為圖騰崇拜,再則也是成人禮的必備儀式之 一。另外,更是美飾的需要,是吸引異性愛的需要。位於澳大利亞大陸與塔斯馬尼亞島之間的巴斯海峽中的弗林德爾島上,曾居住著一個叫塔斯馬尼亞的民族,當年歐洲殖民主義政府下令禁止他們用紅赫石塗飾身體時,他們幾乎要暴動,因為小夥子們說:“如果這樣,姑娘就不會愛我們了。”

大洋洲古老紋身習俗

切痕也是當地土人的普遍風格。他們的器具是貝殼、石刀等原始工具,施術部位則 以後背、臂膀、前胸、肋下為主。紋身時,先割破皮膚,然後塗上炭灰使之凸起。這樣一來,不管創口是否化膿,癒合之後都留下手指粗細,三、四寸長的疤痕。有些壯年男子身上的一條痕痕,能從肩膀一直延伸到膝蓋。這些疤痕除了美飾的作用,還有其它的意義。比如說,是某個部落的固定標誌,是加入某個團體的紀念,甚至可能是一本自己的“傳記”。很多人把結婚以及人生重要階段的大事都用刀刻疤痕的形式紀錄在身上,成為只有自己才能讀懂的“無字天書”。同時, 也就成了自己勇敢及閱歷豐富的榮耀。

澳洲土人常常在新傷時塗上一些泥土,而北方或西北方的土著人則是檫一種植物的膠汁。施切痕的部位往往因部族的不同而不同,有的部落,切痕大部劃在背上,而有些部落則是劃在手腕上、胸脯 上、腹部及腿部。切痕原是兩性皆用的紋身手段,但通常情況下,男子往往比女子用的 ^更多些。他們切痕所顯示的圖譜,有點、有 線、有曲線、有直線,直線往往橫貫整個胸脯。託雷斯海峽附近的男人兩肩上帶著很厚的馬蹄形切痕,看上去象歐洲人的肩章。切痕的施行,是成丁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種手術不可能一下子完成,必須不同的年齡陸續舉行。所以,除了老年人,一般人身上是看不見全身完整的圖樣的。

大洋洲古老紋身習俗

拉姆-荷爾茲曾說:“線條常常表示一種等級的差 別,而這種等級卻是依年齡排的。兒童在一定年齡不加裝飾,到了特定年齡,就在他們的胸晡上、肚腹上劃上幾個十字叉。那種交叉符號逐漸增加,等到小孩長大,就在他們的兩乳周圍.劃上半月形的線條。”在澳洲的東南部,看見階段不同的切痕就可以曉得受施者的年齡。

除開表示年齡及部落標記的切痕之外, 還有其他全為裝飾而施的線紋,其中有短線、 直線、平行線,一叢叢地刻在兩臂上,只是傷痕癒合之後,切痕在臂上顯現得並不淸楚。 在背上或肩胛上割傷的也到處都有,但極少有在臉上割傷的。而且,婦女不準割痕,因為當地人覺得女人不應該裝飾太甚,否則就有傷風敗俗之嫌。我們應該理解,古人的許多觀念和現代人正好是相反的。

大洋洲古老紋身習俗

比如說,在今天的文明社會,一個正常的成人在公眾場合一絲不掛,那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而黃色錄相、女性裸照也被公認是誨淫的東西。 但澳洲土人不同,他們完全習慣於在日常生 活中赤身裸體,卻不習慣於看到一個姑娘裝 飾太多或穿上一件可稱衣服的什物。在他們 的眼光中,這便與風騷或挑逗毫無區別。對於一個土著人說來,讓他們穿一件衣服,就 如同讓現代人脫去內衣一樣難堪和不可想象。

對於一個以切痕為美的部落說來,誰都希望能早日享有這種美飾的權力。更何況是以愛美為天性的姑娘,她們在別的方面十分嬌嫩,但對紋身卻心馳神往,毫無畏懼。可是,由於風俗與部族特有的女性觀念,最多,婦女也只允許在胸上、背上、臂部切上很少幾根線條。

大洋洲古老紋身習俗

婦女們一一特別是少女,對這有限的幾根線紋卻非常珍視,她們一概渴望早日在自己身上完成這種標記。無論如何,一個切痕很密的背部,是被認為足以增加她們的秀美的。

澳洲人之所以選用了切痕而不是刺紋, 是與其膚色有關的。他們深黯色的皮膚才能充分顯現出瘢痕,實際上,也只有在深黯色膚色人種的落部,才能發現普遍的切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