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古老纹身习俗

大洋洲这片炎热的陆地由澳大利亚大陆及大约一万多个岛屿组成。在澳大利亚陆地和许多岛屿上,很久以前就有土著人顽强地生存着, 他们不耕种土地,不栽培作物,以“采食”、“捕鱼”为生。吃蛇、蜥蜴,也吃鱼与植物, 甚至吃袋鼠和鳄鱼。当然,他们不穿衣服,大多赤身裸体,不过他们的皮肤并不光洁,因为上面布满绘纹、切痕或刺纹。16世纪之前,大洋洲一直是孤独的。人类有了航海业后的几百年中,它一直未被绘入航海图里,航海家们没有到过这里,其它 各洲的普通人更不知道它的存在。

后来,航海家终于发现了它,殖民者的屠刀也跟踪而至。他们带来了文明,也带来了残暴。如今,欧洲移民在这里已建立起一座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他们着欧式服装,坐汽车,充分享受着现代文明。但土著人仍然存在,他们生活在偏远的山地、孤单的小岛上,一样地赤身裸体,甚至固执地沿袭了古老的纹身习俗,直到20世纪90年代的今天。

大洋洲古老纹身习俗

谁身上的斑纹多,谁就越受人尊敬

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土著居民,聚居于偏僻的山区、湖畔。他们的风俗中,最有趣的自然是“握鼻”礼了。这是一个好客的部族,他们向客人表示欢迎的方式是碰鼻子,碰的时间越长,表示客人受到的待遇愈隆重。与之俱来的审美观,是以高鼻子为荣,母亲们为了使自己的孩子鼻子长得高一些,常常用膝盖夹他们鼻子,孩子们也忍疼乐于合作。在以高鼻子为美的同时,毛利人还认为红嘴唇最难看,尤其是女性,是不允许有鲜红的嘴唇的。如果哪个小伙子娶了一个红嘴唇的姑娘,无论姑娘如何美丽、能干,于品 德也无从挑剔,部落里的人们也毫无例外地会讽刺那个小伙子,小伙子自已也会认为这是莫大的耻辱。

但是,很多成熟的女子的嘴唇天生就红得诱人,该怎么办呢?毛利少女为了自己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在成年后,都必须在嘴唇上刺上一条条的横线,然后,浸入一些黑色的液汁,这样,嘴唇就变成了永久的黑色。当然,黑色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姑娘们有时也选择蓝色。毛利人的纹身,不仅限于女性,毛利男子也不喜欢自己的红嘴唇。有时,他们也仿效女性的作法,把嘴唇纹成黑色或蓝色。当然,他们还纹其他地方,但身上花纹的多少都是有讲究的,谁身上的花纹多,谁就越受人尊敬。

大洋洲古老纹身习俗

有资格的人才能遍体纹身

波利尼西亚人是太平洋中部诸岛的土著人。波利尼西亚意为“多岛群岛”,主要的有夏威夷群岛、中途岛、社会群岛、库克岛等。 这里气候炎热,中部还是台风的发源地之一。纹身是波利尼西亚最有代表性的习俗。 按规定,岛上的青年男女,如果没有纹身,就被认为是尚未成年,结婚就更别提了。

总的说来,波利尼西亚人的纹身已经覆盖了除瞳孔之外的任何人体表皮部分。但是,这不是说谁都有权力纹满全身。实际上,在波利尼西亚,纹身不仅具有装饰的意义,而且还是社会关系和宗教观念的重要表现形 式。除了社会级别较高,或对部族卓有功勋的人之外,一般人是不允许有较完整的纹身的。至于遍体纹身,那只有功勋异常卓著的人才能享此荣耀。

大洋洲古老纹身习俗

1776年,英国著名的探险航海家詹姆斯-库克曾率领船队来到塔斯群岛,并首次详细调査了当地人的纹身习俗。他在航海日记 中,不仅记载了当地纹身的普遍习俗,还说, 他曾见过一个浑身刺满奇特花纹的老者,后来才知道老者是当地的酋长。酋长在一大群土著人的簇拥下来到库克面前,库克记道: “较之他人,这位酋长的刺纹不仅更多,而且,另有一种华贵的气派。”

历史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波利尼西亚人不仅继续着纹身的风俗,而且还使之打上了商业的烙印。他们给一些青年纹刺上特别引人注的内容,并吸收为马戏演员,马戏团外出演出,即以纹身人的独特性作为招徕观众的手段。现代人对这一新奇而古老的艺术很感兴趣,马戏团由此收入大增。

大洋洲古老纹身习俗

婚前要在身上切开上百条小口子

美拉尼西亚,意为“黑人群岛”美拉尼西亚人居住在太平洋的一些岛屿上,因为生活在热带,几无着装.在夜晚或者雨天气温低下来时,他们就围坐在茅屋里的炉灶边烤火。美拉尼西亚人也有刺纹的习俗,而且以仪式隆重为特点。许多地方的女子在结婚前都要在胸部和腹部切开上百条小口子,然后往刀口里灌进带颜色的液体,这些奇异的 “伤痕”,就是姑娘们美丽的“婚纱” 了。

不过,美拉尼西亚人的主要纹身方式却是切痕,他们用贝壳、石刀等器具割破皮肤, 使之留下永久性的伤疤。如太平洋南部的乌奈斯岛民,他们一旦进入青春期便开始在皮 肤上刺涂花纹和印痕,主要目的是吸引异性的注目,赢得心上人的欢心。按当地的风俗, 纹身是美丽的,而且是考验一人是否勇敢的砝码。要想得到爱情,首先就得赢得这个这个砝码。

大洋洲古老纹身习俗

线条常常表示一种等级差别

澳大利亚土著人普遍的纹身习俗中, 主要的不是刺纹,而是绘纹或者切痕。他们在行囊中常备有红、白、黄等顔色的土块,日常生活中,只在双颊、肩及胸部等处点上几点颜色,遇到节日或要事便全身涂绘。征战之前涂红色,有亲人辞世涂白色, 在举行庆祝舞会时则绘得五彩缤纷。

澳洲人绘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则因为图腾崇拜,再则也是成人礼的必备仪式之 一。另外,更是美饰的需要,是吸引异性爱的需要。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与塔斯马尼亚岛之间的巴斯海峡中的弗林德尔岛上,曾居住着一个叫塔斯马尼亚的民族,当年欧洲殖民主义政府下令禁止他们用红赫石涂饰身体时,他们几乎要暴动,因为小伙子们说:“如果这样,姑娘就不会爱我们了。”

大洋洲古老纹身习俗

切痕也是当地土人的普遍风格。他们的器具是贝壳、石刀等原始工具,施术部位则 以后背、臂膀、前胸、肋下为主。纹身时,先割破皮肤,然后涂上炭灰使之凸起。这样一来,不管创口是否化脓,愈合之后都留下手指粗细,三、四寸长的疤痕。有些壮年男子身上的一条痕痕,能从肩膀一直延伸到膝盖。这些疤痕除了美饰的作用,还有其它的意义。比如说,是某个部落的固定标志,是加入某个团体的纪念,甚至可能是一本自己的“传记”。很多人把结婚以及人生重要阶段的大事都用刀刻疤痕的形式纪录在身上,成为只有自己才能读懂的“无字天书”。同时, 也就成了自己勇敢及阅历丰富的荣耀。

澳洲土人常常在新伤时涂上一些泥土,而北方或西北方的土著人则是檫一种植物的胶汁。施切痕的部位往往因部族的不同而不同,有的部落,切痕大部划在背上,而有些部落则是划在手腕上、胸脯 上、腹部及腿部。切痕原是两性皆用的纹身手段,但通常情况下,男子往往比女子用的 ^更多些。他们切痕所显示的图谱,有点、有 线、有曲线、有直线,直线往往横贯整个胸脯。托雷斯海峡附近的男人两肩上带着很厚的马蹄形切痕,看上去象欧洲人的肩章。切痕的施行,是成丁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种手术不可能一下子完成,必须不同的年龄陆续举行。所以,除了老年人,一般人身上是看不见全身完整的图样的。

大洋洲古老纹身习俗

拉姆-荷尔兹曾说:“线条常常表示一种等级的差 别,而这种等级却是依年龄排的。儿童在一定年龄不加装饰,到了特定年龄,就在他们的胸晡上、肚腹上划上几个十字叉。那种交叉符号逐渐增加,等到小孩长大,就在他们的两乳周围.划上半月形的线条。”在澳洲的东南部,看见阶段不同的切痕就可以晓得受施者的年龄。

除开表示年龄及部落标记的切痕之外, 还有其他全为装饰而施的线纹,其中有短线、 直线、平行线,一丛丛地刻在两臂上,只是伤痕愈合之后,切痕在臂上显现得并不淸楚。 在背上或肩胛上割伤的也到处都有,但极少有在脸上割伤的。而且,妇女不准割痕,因为当地人觉得女人不应该装饰太甚,否则就有伤风败俗之嫌。我们应该理解,古人的许多观念和现代人正好是相反的。

大洋洲古老纹身习俗

比如说,在今天的文明社会,一个正常的成人在公众场合一丝不挂,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而黄色录相、女性裸照也被公认是诲淫的东西。 但澳洲土人不同,他们完全习惯于在日常生 活中赤身裸体,却不习惯于看到一个姑娘装 饰太多或穿上一件可称衣服的什物。在他们 的眼光中,这便与风骚或挑逗毫无区别。对于一个土著人说来,让他们穿一件衣服,就 如同让现代人脱去内衣一样难堪和不可想象。

对于一个以切痕为美的部落说来,谁都希望能早日享有这种美饰的权力。更何况是以爱美为天性的姑娘,她们在别的方面十分娇嫩,但对纹身却心驰神往,毫无畏惧。可是,由于风俗与部族特有的女性观念,最多,妇女也只允许在胸上、背上、臂部切上很少几根线条。

大洋洲古老纹身习俗

妇女们一一特别是少女,对这有限的几根线纹却非常珍视,她们一概渴望早日在自己身上完成这种标记。无论如何,一个切痕很密的背部,是被认为足以增加她们的秀美的。

澳洲人之所以选用了切痕而不是刺纹, 是与其肤色有关的。他们深黯色的皮肤才能充分显现出瘢痕,实际上,也只有在深黯色肤色人种的落部,才能发现普遍的切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