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關於《一齣好戲》最好的影評

目前,關於《一出好戲》最好的影評

目前,關於《一出好戲》最好的影評

● ● ●

《一出好戲》

圖/來自網絡

目前,關於《一出好戲》最好的影評

2018年迎來了一部足夠載入中國電影史冊的電影,《一出好戲》。

為何說它載入史冊?

——因為滿足市場最急切的需求,迎合新中特的國情,滿足對藝術和私貨的追求,這三條大腿,這部電影都站得穩穩滴。

它有足夠的包袱笑料,也有嚴肅性的探討題材,這點像《驢得水》。

它根植於市場最感興趣的話題之一,窮人翻身把酒言歡,一夜之間成為精英階層,直擊痛點,這樣的話題永遠不缺少觀眾的熱情,這點像《夏洛特煩惱》和《西虹市首富》。

目前,關於《一出好戲》最好的影評

不到30個人的小團體,一開局就是HARD模式,科技樹幾乎為0,地圖大片都是黑的,面臨未知危險和孤島求生,之前固化的團體階層重新洗牌,新制度的開始演化,於是出現了下面的四個時代。

四個時代

第一時代:生存依賴蠻力

剛被衝上島,面對驚天駭浪狂風暴雨,大多數人驚慌失措,絕望無助,誰在這個時候沉著冷靜,帶領大家解決活下去的問題,誰就是領導者。

退伍軍人的背景、有野外求生經驗的王根基導遊(王寶強飾演)當仁不讓成為頭領。

王寶強奉獻出繼《Hello!樹先生》之後最好的演技,說句實話,寶強其實最適合演文藝片,相比之下,他在惡搞喜劇的表現要Shit很多。

目前,關於《一出好戲》最好的影評

群眾推舉王導遊,是為了有口飯吃餓不死,王導遊能力範圍之內也是委派每個人任務採摘野果野菜,以及捕魚。

基本上就是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形態,摘野果靠爬樹,捕魚靠戳,野菜還要區分有沒有毒,獲得食物的效率很低,此時距離種植農作物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還很遙遠。

值得注意,王導遊沒有選擇吃大鍋飯的制度,而是多勞多吃、少勞少吃、不勞沒得吃還要受罰,這倒是一個進步。

很快出現問題了,王導遊和保安翻身奴隸把歌唱,他們的高壓和獨裁政策很容易引起不滿,被壓制的張總(於和偉飾演)看到重新雄起的火苗。

目前,關於《一出好戲》最好的影評

張總之所以敢挑戰王導遊,另立山頭,是因為他運氣太好了,科技樹一夜之間突飛猛進。

張總找到了半截反覆的巨大輪船,裡面有各種金屬東西和機械結構,類似於直接從原始社會跨越到第一次工業革命。

於是,張總正式立旗。

然而,跟隨張總出走的是少數人(不少還是親信,得到了內幕消息),可見大多數人是安於現狀、不敢冒險,顧眼前而看不到未來的變化。

那麼大多數人為何會安於現狀?

有一句政治格言是這麼說的,想讓人民安分守己?辦法很簡單,不要讓他們吃飽飯,也不要讓他們餓死。

留下來的那些人就是處於上述情況,他們無法離開王導遊。

第二時代:黑科技替代蠻力

在科技現有成果的優勢之下,張總很快擁有足夠多的魚(有漁網),有可以遮風擋雨的房子(鋼鐵船體),以及代表更先進生產力的消費品(紅酒),接著張總創立了魚本位的貨幣系統,通過貨幣交易船裡的一切商品,實現市場的自由貿易。

同時他控制貨幣發行量,可以根據魚的數量選擇相應貨幣數量的變化。

目前,關於《一出好戲》最好的影評

王導遊手下的人覺得還是魚好吃,辛辛苦苦採野果野菜,不就是為了到張總那裡先換成貨幣,再用貨幣換成魚。與其這樣,為何不直接投靠張總,避開中介環節,直接就能捕魚吃。

於是,張總憑藉具有優勢的商品(魚好吃又營養)和貨幣交易體系,吸引來王導遊下面的人。

馬進(黃渤飾演)是張總的人才積累計劃的一分子,為了得到馬進加盟,張總謊稱要帶著他出海回大陸,馬進發現被騙之後,決定自己單幹。

第三時代:上、下階層的統一

馬進和弟弟馬小興(張藝興飾演)的離間計,讓張總和王導遊互相鬥毆,兩敗俱傷,待雙方精神奔潰,他一舉拿下。

目前,關於《一出好戲》最好的影評

離間計成功的關鍵,是馬進突然之間無厘頭地有了很多很多魚,都是天上下雨下來的。關於這個魔幻色彩的事件我會在後面細談。

有了更多的魚,馬進就有了原始資本積累。

馬進開始了經濟戰開奪取王者地位。

目前,關於《一出好戲》最好的影評

馬進以更便宜的價格甚至不要錢送魚給王導遊,一方面拉攏人心,一方面加劇王導遊對張總高價魚的不滿。

馬進又用魚換取船裡的配件,張總當然很高興啦,張總看的是短期,魚比廢銅爛鐵有用;馬進看的是長期,廢銅爛鐵比魚重要,因為他不缺魚缺生產資料。

於是雙方自願交易,Double-Win。

但是張總在這個時候翻了一個錯誤,魚的儲備增多了,人口數量沒有變,按理說他應該增大貨幣發行量,不然幣值太大,否則找零不方便。

但是張總沒有增大貨幣量,他有兩種其它的解決方案,但是這兩種方案都會加劇和王導遊團體之間的矛盾。

  • 第一個是隱藏魚的儲備增加。

打個比方說,馬進和張總交易之前,王導遊的人要用100個野果換張總1個貨幣,再用這1個貨幣換10條魚乾,如果保持市場上貨幣量不變,魚乾儲備翻了2倍,那麼王導遊的人此刻用100個野果可以換1個貨幣,接下來就可以換20條魚乾。

但是張總隱瞞魚乾儲量,仍然給他10條魚乾。

王導遊的人本應該可以用100個野果換20條魚乾,現在不好意思只能換10條。

  • 第二個是野果兌換貨幣的匯率貶值。

還是這個例子,馬進和張總交易之前,王導遊的人要用100個野果換張總1個貨幣,再用這1個貨幣換10條魚乾,如果保持市場上貨幣量不變,魚乾儲備翻了2倍。

此時張總宣佈200個野果才能換1個貨幣,1個貨幣還是兌換10條魚乾。

王導遊的人本應該可以用100個野果換20條魚乾,現在用200個野果,卻只能換10條。

你看,無論哪一種方案,王導遊團體的人都吃虧。再加上馬進的挑撥,這下子王導遊和張總之間的矛盾就爆發了,火拼打鬥不可避免。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張總增大2倍貨幣量,50個野果換1個貨幣,1個貨幣兌換5條魚乾。

趁著雙方都來到崩潰的邊緣,馬進用聚光燈和慷慨激昂的演講宣佈上位。

黑暗環境下如果用燈光直射人的眼睛,人會變得更容易屈服,這也是警察審問嫌疑犯時候的做法。

演講的主題是將兩撥敵對的人畫到同一條戰線上,比如說“大家都是中國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國共合作,共同抗日”,這樣的口號在歷史上是成功過的。即,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至於點亮大燈、激活喇叭的電,靠得是馬小興手搖發電機實現的,這便是從張總的第一次工業革命跨入了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

不過話說回來,馬進有如此才幹,怎麼可能在公司裡不加薪不升職呢。

第四時代:守江山的左與右

馬進升級精神消費,定期開辦大趴踢,勁歌勁舞眾人醉生夢死。

人類步入農業革命之後,生產效率大大提升,開始人口數量的大爆發。更多的人口可以生產出更多地食物,擴大手工業和商業的規模,城鎮城邦於此誕生,然後誕生出更多的人口,如此正反饋循環,直到出現人口的馬爾薩斯陷阱,消滅人口的戰爭不可避免地爆發。

馬進的團體也是這樣,飽暖思淫慾嘛,史姓教授為了防止近親結婚還嚴謹地製作了配對繁衍表。

這是這群人在島上生存的黃金時期。

當一個王朝達到頂峰的時候,分裂的火苗往往暗潮湧動。

馬進的野心已經實現了,他現在想的是愛情和普世賢德,他偏左。

馬小興的野心沒有實現,他想要金錢和優勝劣汰的秩序,他偏右。

目前,關於《一出好戲》最好的影評

更狠的馬小興自然代替了馬進,成為新的王。

我覺得,如果這麼改劇本,應該會更好。

馬進,馬小興,王導遊三個人在山頂看到了遊輪,那天晚上王導遊再也沒有回去,正歡呼雀躍的他被馬小興一腳踹下山崖,死了,當然電影可以不直接拍出來,用暗示的鏡頭最好。

目前,關於《一出好戲》最好的影評

婚禮那天,馬進不堪重負說出事情真相,這時候的馬小興再出來反咬一口說馬進瘋了,馬進被大家當作瘋子。

馬進心裡清楚得很,但是他必須假裝瘋子。當週圍的人都認定他是瘋子,如果他裝瘋,那麼他在別人眼中是正常的;如果他表現正常,他在別人眼裡反而不正常。

就這樣馬進裝成瘋子,吳珊珊嫁給馬小興,張總做了馬小興的小弟。

在輪船又一次要出現的那天,他藉著瘋勁來到跳舞的人群中,給大家取樂,因為他裝的太像,和神經病一摸一樣,馬小興也對他放鬆了警惕,馬小興心中動了惻隱,哥哥卻被自己逼瘋,有點難過。

這時的馬進趁人不注意,舉著火把跑進船艙,點燃了油桶,船著火爆炸,其餘的按照電影的劇情發展即可。

只是第二天他爬回岸上,吳珊珊還會在等他嗎?還是等待他的人將會是吳小興,二人必有一死?

不妨留一個開放性結局給大家。

目前,關於《一出好戲》最好的影評

一些值得注意的小細節

  • 保安的手銬

影片開始,水陸兩棲車行駛在馬路上,馬進調侃保安說,團建你怎麼還穿制服?

保安說,我也不知道團建是什麼意思,就穿了。

與此同時,保安轉過身,扭過胯,他拍了一下腰間亮光閃閃的手銬。

這個手銬是保安的重要道具,憑藉象徵“武力”的手銬,保安得以成為王導遊的副手,成為第一時代的上層階級。

在蠻力時代,擁有武力往往等價於擁有權力。

  • 大姑娘浪

在水陸兩棲車上,馬進中獎之後,興奮難耐引吭高歌,“大姑娘美呀大姑娘浪”,這個“浪”字馬進是專門唱給張總的女秘書,不用說一句臺詞,不需要一個場景,僅憑馬進這一個“浪”字我們就知道這個女秘書角色的秉性。

  • 馬進醒來後的第一件事

被衝到島上之後,馬進清醒的第一眼看到的是弟弟馬小興,說明馬進昏迷不醒的時候馬小興一直陪在他身邊,但是馬進想到的第一件事是看彩票在不在,第二件事是找吳姍姍。

之後馬進拉上馬小興划著筏子出海就不奇怪了,為了娶吳珊珊,就要有彩票獎金,為了有獎金就要出海,為了出海就要拉上命大的馬小興當避雷針。

那個時候,馬進的心裡,馬小興並沒有吳珊珊和獎金重要。

  • 領導力

車被衝到荒島,從一開始眾人的反應就能看出來誰將會成為領導者。

當別人都在哭哭啼啼絕望無助的時候,誰是鎮定的?

張總獨自一人在礁石上踱步思考,導遊早就去探路了,馬進和馬小興也很沒有驚慌,馬進說道,遇到問題了那就去解決問題。

  • 張總的弱點

張總在電影的第一句臺詞就是和她女兒的對話,讓她“叫爸爸”。

在荒島上張總打開錢包,裡面有妻子和女兒的照片,這些細節說明女兒情長是他的弱點,後來馬小興確實也是抓住了他的這個弱點,逆襲成功。

  • 餵食

王導遊用鐵桶裝野果,分發給眾人吃,他用木棍敲桶叮噹響,就像動物園喂猴子。

這個小細節呼應了之後的山洞會議,王導遊說他在動物園工作過,馴養過猴子和熊。

  • 世界毀滅

在馬進、馬小興和王導遊看到珊這小燈放著小花的遊輪之前,影片故意渲染給觀眾一種信念,讓觀眾都相信大陸已經完蛋了,被水淹沒成了未來水世界。

比如說王導遊說這個島以前不像是島,史教授科學嚴謹的推測,漂浮的北極熊屍體,馬進不斷的語言暗示等。

這樣當遊輪突然真真切切出現時,給觀眾帶來的反轉衝擊力最大。

  • 旁觀者

影片中多次出現側眼旁觀的綠鬣蜥,躲在海螺裡面的寄居蟹,這似乎象徵冷眼旁觀者,坐在電影院的我們,和那冷血動物有多大區別?

沒有根基的魔幻

黃渤飾演的屌絲人物馬進,對同事吳珊珊(舒淇飾演)的愛戀構成電影的副線,愛情線。

目前,關於《一出好戲》最好的影評

為了有邏輯性的完整描述這條愛情線,從電影一開始,通過馬小興把馬進的彩票放在吳珊珊照片旁邊的這個小細節,就告訴了觀眾。

落入荒島之後,馬進甦醒過來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找吳珊珊,還真的找到了,而且算是救了她一命,把她的腿從大石頭下生生地拔了出來。

接著馬進把中獎六千萬的消息告訴而且唯一告訴的人就是吳珊珊,甚至連他弟弟馬小興都沒有告訴,足見吳珊珊對他的重要性。

之後二人開始感情緩緩升溫,充滿各種的小確幸,例如:

吳珊珊問他,有肥皂麼;馬進幫她洗頭髮,二人在船艙裡面玩耍,黑暗中打火機的火光照亮面龐,馬進在她洗澡時候的告白……

這些看上去很小、很瑣碎但是很溫馨的畫面組成從沒感覺到墜入愛河的完整流程,更不用提最後結局的不離不棄。

這麼用心的拍攝愛情線,為了說明馬進和吳珊珊的感情發展是正常的,說得通的。

愛情線嚴絲合縫的

合理卻凸顯出天空下魚雨的不合理,有些乾癟。

原本把下魚雨這件事當作魔幻主義或者超現實主義來看,是一個亮點,也是本人非常喜歡的創作方法。

但是需要有鋪墊,只有在瘋癲的現實之上,才能建立起魔幻的事件。

《太陽照常升起》裡的阿廖沙,是出自爬樹瘋女人的口中;

《一步之遙》裡的馬走日帶著完顏奔月,建立在吸食化學藥品之上,馬走日在紅色風車上面對成群結隊的婚禮新人,建立在被友情背叛和被愛情拯救的基礎上;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奇幻景象,有印度教、伊斯蘭教的神話鋪底,也有用寓意代替血腥殘忍的目的;

《北方一片蒼茫》裡的二好之所以能成大仙,也是因為成長在農村迷信的土壤之上。

在《一出好戲》中,一切故事的情節發展都符合邏輯,合情合理,突然之間下魚雨,倒是讓我覺得編劇一定窮途末路了,不這麼寫馬進就要被餓死,故事就講不下去了。

另外,破浪而出的座頭鯨,海面上漂浮北極熊的屍體,我覺得算是合理事件,可以看作是隕石劃過地球引起來的氣象鉅變。

目前,關於《一出好戲》最好的影評

Zzzzzz……不知不覺寫了這麼多。

先到這裡吧,繼續寫的話還有,看大家有沒有興趣啦。

● ● ●

白來評分

40 < 總分 <50:好電影

50<= 總分 < 60:不容錯過

60<= 總分:經典之作

目前,關於《一出好戲》最好的影評

目前,關於《一出好戲》最好的影評

劇本(20 points):14

包括故事、鏡頭、對白、剪輯等

畫面(10 points):6

包括色調、曝光等

表演(20 points):15

配樂(10 points):8

優秀的配樂可以事半功倍

後調(10 points):8

包括觀後回味、感觸、重複性觀看的意願等

市場價值(10 points):8

包括大眾的接受程度、需求度等

總分(80 points):14+6+15+8+8+8 = 59

關於關注白來影評,您的關注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