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體檢項目都是忽悠人的,但是這10項內容必須做

進入秋季,各個醫院的體檢中心也開始忙碌起來,為了方便操作,實行流水化作業,現在醫院體檢中心提供的都是套餐系列,根據不同的年齡人群、不同的個人需求和經濟狀況而設定,自己是無法自由選擇的。仔細看看各家體檢單位列出的檢測項目,我個人覺得乏善可陳,至於體檢質量更是不敢恭維,簡單粗糙,很難發現什麼問題。那麼,體檢究竟該怎麼做?查哪些項目更有用?在這個問題上我更傾向於實行個體化的體檢方案,結合個人既往病史、年齡等因素選擇檢查項目,一般來說,我建議參考以下10個項目去完善你的體檢內容。

1. 三大常規

血常規、尿液分析、大便常規和隱血試驗,我們統稱為三大常規。很多人只注重血常規,尿液和大便不願意去檢查,實際上這是不對的。通過尿液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是否存在尿路感染以及腎臟的病變;大便隱血試驗有助於我們早期發現腸道的腫瘤,可謂見微知著,非常有幫助。

大多數體檢項目都是忽悠人的,但是這10項內容必須做

2. 肝腎功能

肝腎功能的檢查能夠幫助我們發現肝臟和腎臟是否存在損傷,如果有損傷,可能的病因是什麼,有助於下一步專科的檢查。尤其是對於本身就有肝病病史或腎臟病病史的人來說,肝腎功能的定期檢查是不可少的。

3. 血脂

大多數體檢項目都是忽悠人的,但是這10項內容必須做

由於飲食結構偏重於高脂肪、高熱量,現在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升高的人群不在少數,長期的高膽固醇、高甘油三酯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血脂是必須經常關注的項目。

4. 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

大多數體檢項目都是忽悠人的,但是這10項內容必須做

血糖的問題現在已經是個普遍問題,而且越來越年輕化。篩查空腹血糖和餐後2小時血糖有助於我們瞭解即時的血糖情況,發現糖尿病的苗頭。而檢查糖化血紅蛋白有助於我們瞭解過去2~3個月的血糖水平,是否能戴上糖尿病這頂帽子就看它了。

5. 相關腫瘤標誌物(AFP、CEA、CA125、CA199、PSA/fPSA)

腫瘤標誌物

大多數體檢項目都是忽悠人的,但是這10項內容必須做

作為體檢項目來說實在有些雞肋,因為缺乏特異性,所以很多時候查了也白查,有時候還會因為小幅度的波動造成當事人相當長時間的恐慌。但在當下腫瘤高發的時代背景下,我還是建議適當檢查,只不過帶有一些選擇性。

6. 胃鏡、腸鏡

大多數體檢項目都是忽悠人的,但是這10項內容必須做

胃腸鏡的檢查雖然有些痛苦,但每3~5年檢查一次還是必要的,好在現在無痛胃腸鏡已經非常普遍,所以也不算個事。內鏡檢查對於胃腸道疾病的篩查無可替代,尤其是在診斷胃癌、腸癌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你已步入不惑之年,那麼這款檢查應該考慮起來。

7. 胸部CT

大多數體檢項目都是忽悠人的,但是這10項內容必須做

胸部CT檢查的最大意義在於篩查肺部的惡性病變,尤其是對於平時抽菸或在空氣高汙染地區工作生活的人群。對於肺部存在性質不確定的小結節病變,胸部CT也是必須要定期檢查的,一般3~6個月左右。由於CT檢查本身具有一定射線輻射,因此也不建議經常做,除非必須。

8. 心電圖

大多數體檢項目都是忽悠人的,但是這10項內容必須做

心電圖檢查對於幫助診斷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以及心臟擴大、肥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如果平時有早搏或陣發性心動過速,也可以考慮進行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

9. 腹部B超(肝、膽、胰、脾、腎、輸尿管、膀胱、子宮、附件)

大多數體檢項目都是忽悠人的,但是這10項內容必須做

腹部超聲檢查具有簡便無創的特點,而且具有非常廣泛的診斷價值,對於肝臟腫瘤、肝囊腫、肝血管瘤、脂肪肝、膽囊結石、膽囊息肉、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子宮肌瘤等均具有較好的診斷

10. 甲狀腺B超

大多數體檢項目都是忽悠人的,但是這10項內容必須做

現在甲狀腺結節呈現高發態勢,少部分還有癌變的風險,因此對於甲狀腺實質臟器的影像學檢查也是十分必須的,B超可以很好的對甲狀腺結節的形態、血供情況進行區分,便於做出良惡性的鑑別。

除了以上這10項內容之外,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檢查項目也可以選擇,這需要與個人的既往病史相結合,但一般來說,正常人群這10項檢查基本上比較齊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