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國新能源發電快速增長

電力是人類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動力來源,其發展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不言而喻。2017年已過,讓我們回首過去一年中中國電力結構的變化,展望未來電力的發展。


2017年,我國新能源發電快速增長

筆者從國家統計局瞭解到,2017年,全國發電量6.5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5.9%。其中,火電增長5.1%,水電增長0.5%,核電增長16.3%,風電增長24.4%,太陽能發電增長57.1%。從分佈地區上看,與上年相比,2017年發電量增長10%以上的地區有6個,集中在中西部,即寧夏、青海、內蒙古、山西、甘肅和新疆,其發電量分別增長20.7%、13.3%、12.3%、11.4%、11.1%和10.7%,外輸電量分別增長37.1%、64.1%、13.9%、16.5%、38.8%和22.0%。
2017年,我國新能源發電快速增長

可見,新能源發電的快速增長是過去一年中中國電力結構變化最突出的特點。相比之下,傳統的火電,水電則要遜色得多。尤其是水電,僅有0.5%的增長。當然,水電增長緩慢與氣候原因是分不開的。相較於2016年平均降水量730毫米,2017年的年平均降水量僅為641毫米。在這樣的情況下,水電能實現0.5%的增長,實則不易。新能源發電的快速增長,一來得益於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的政策支持,二來得益於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和地方對環保政策落實。在國家煤改氣、煤改電、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發電和加快分佈式發電建設政策的推動下,我國電力結構不斷優化。與此同時,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也是電力結構優化的重要推手。正是這兩者的推動,為新能源發電提供了堅實動力。

不過,新能源發電依然存在不少問題。首先,新能源發電不穩定。不論是風電、光伏發電,抑或是潮汐發電等新型發電形式,普遍都存在發電不穩定的問題。再者,從去年發電量和外輸電量快速增長的地區分部來看,這些省份集中分佈於中西部地區。這會加劇電力的供需不平衡狀況,同時,長距離的輸送不僅消耗電力,也考驗著電網的承載力。

儘管新能源發電並不完美,但我們需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它。我們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去完善新能源發電。例如,光伏發電與水電的配合,或是建立存儲與發電一體的風能發電和光伏發電體系。也可通過提高電網的長距離輸電能力來緩解電力產銷的矛盾。總而言之,新能源發電必然是未來發電的發展方向,我們切不可抱殘守缺,而應更積極地投身於建設新能源發電的隊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