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深九年 這個外國人在城中村開公益攝影課

“你來過一次白石洲,就不會想離開。白石洲就是有這樣的魅力。”——馬可

來深九年 這個外國人在城中村開公益攝影課

白石洲位於深南大道邊,是深圳最大的城中村之一,這裡擁有深圳市區最集中、最大規模的農民房。從深南大道拐入白石洲,寬闊的馬路一下子變得逼仄。方柱形的樓棟建築像是豎立的集裝箱,見縫插針地擺在一起,高度多為七八層。雖然城中村生活代表著潮溼、骯髒和雜亂無章,但很多來深圳打拼的外地人,都曾有過一段或長或短、在白石洲生活的記憶。這裡不僅中國面孔繁多,還有另外一群特殊的人群,他們也是深漂,只不過是從大洋彼岸“漂”過來的外國人。

來中國十年 曾在山西農村支教

來深九年 這個外國人在城中村開公益攝影課

馬可來自美國,今年33歲,是一位攝影師。十年前,他大學畢業後來到中國山西,做過留守兒童的支教項目,“大學時總聽朋友說中國發展迅速,可以來感受一下。但我覺得要想真正瞭解中國,還是要去農村看看,所以就跟著支教小組去了山西的農村。”在山西支教時,馬可主要負責英語教學和翻譯教材,這讓他的中文水平突飛猛進。

來深九年 這個外國人在城中村開公益攝影課

一年半的支教生活結束後,馬可並沒有離開中國,他一路南下開始尋找適合長久居住的城市,“深圳的空氣比北方好太多了,氣候溫暖溼潤,幾乎是一下飛機,我就決定在這裡落腳,”當時他在羅湖租了一室一廳,在馬可看來,深圳什麼都好,就是房租不太“友好”——“房租高到天上去了,”他直搖頭,“我當時工資的三分之一都拿來租房了。”

來深九年 這個外國人在城中村開公益攝影課

(馬可在羅湖的住處)

在馬可眼裡,深圳除了房租貴,房東也少了點人情味。“租金完全沒有商量的餘地,房東根本不愁租不出去,而且我搞不明白為什麼要押二付一?也許是怕我突然跑回國吧。”馬可開玩笑地說道。以他在美國生活的體驗,法律更趨向於保護弱者。房東和房客,後者一定是受保護的對象。

來深九年 這個外國人在城中村開公益攝影課

從2009年開始,馬可一直在深圳中學當外教。“教師”這份在中國人眼裡不錯的工作,卻處於外國人鄙視鏈的底端。“教英語”往往不被看作是真正的工作,雖然這曾是他們來到深圳之初獲得收入的主要來源。2015年,三十歲的馬可毅然辭掉了這份“技術含量不高”的工作,“教英語不是我的人生目標,你們中國有句老話叫‘三十而立’,我也決定從三十歲開始改變”,於是他重操舊業,去了一家新媒體公司當攝影師。

關注城中村 用孩子們的鏡頭記錄白石洲

當攝影師的過程中,馬可認識了同樣來自美國的人類學家馬立安,在她的帶領下走遍了白石洲,馬立安給他講述了白石洲和深圳的歷史,他發現了很多有趣的地方,也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最終馬可決定搬來白石洲住,因為他覺得白石洲讓世界變小了,不同國家、不同地方的人都能夠在這裡相聚。“我來過一次,就不想離開,白石洲就是有這樣的魅力,而且,這裡的租金還不到原先的一半!”

來深九年 這個外國人在城中村開公益攝影課

(馬可在白石洲的住處)

頭頂是密密麻麻的電線,電線上總掛著還在滴水的衣服,腳下的路從來沒有幹過,隨處可見散落的垃圾、雜物,這就是馬可在白石洲租住的地方。住了快四年,他已經能自在地穿梭在白石洲彎彎曲曲、沒有任何標識的小路上,他知道哪裡有好喝的果汁,哪裡可以健身,最愛逛菜市場,熱愛網購,熟練地微信支付。

來深九年 這個外國人在城中村開公益攝影課

(馬可在白石洲的攝影作品)

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迅猛,白石洲的拆遷幾成宿命,“30年的歷史對於中國來說不算很長,但對於日新月異的深圳來說,白石洲這30年是一段很長的歷史,我想把它記錄下來。”馬可用行動表達了態度,由於此前的教育經歷,他對城中村裡的孩子們留意頗多,他發現,白石洲的孩子雖然能夠和爸媽住在一起,但生活卻很單調,大多數時候他們的娛樂是在家上網和在巷子裡跑來跑去。“我很關注身邊城中村孩子的教育和生活,和幾個中國朋友一拍即合,覺得可以一起來做這個攝影教育課。這個計劃隨後得到了白石洲東社區工作站的支持,他們為我們提供了‘四點半課堂’的場地。”

來深九年 這個外國人在城中村開公益攝影課

2016年6月,“童眼白石洲”第一期公益攝影課開課,12個學生報名參加,10個孩子來到課堂。對於開課的初衷,馬可認為,相機只是個工具,不論是拍照還是畫畫,公益課的目的是讓孩子瞭解自己所處的環境,並記錄下即將消失的白石洲。

“城中村的孩子能得到的機會相對少一些,但是不管這些孩子能否上大學,我們都希望通過藝術的方式給他們打開其他方面的通道。”馬可說,攝影班裡有個叫樂樂的小姑娘,爸爸在沙河高爾夫球場做綠化,媽媽身體不好沒有上班,一家人靠著爸爸的收入勉強維生。雖然爸媽也想讓她多學一點才藝,但經濟能力有限。原本樂樂很有繪畫天賦,可一節課200元的收費讓家人望而卻步。參加攝影課後,樂樂學會了如何使用相機,怎樣把景色拍得更清晰,她說自己“感受到了攝影的樂趣”,這讓馬可感到很欣慰。

來深九年 這個外國人在城中村開公益攝影課

“相對於山西農村的孩子,這裡的孩子可能沒那麼拘謹。但相比我曾經教過的深圳中學的孩子,城中村的孩子們在表達、溝通等方面還是有差距的。”拍攝後有一個小小的展出,馬可希望,作品受到參觀者的肯定可以增強孩子們的自信,提高他們的認知、表達和溝通能力。

來深九年 這個外國人在城中村開公益攝影課

(馬可攝影作品)

今年已經是馬可來中國的第十個年頭,他說,很多住在深圳、住在白石洲的人都有夢想,而他自己的夢想很簡單,“希望在中國生活得更有意思,有一天能夠把曾經遇見過的故事都寫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