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智光秀没有摆平丰臣秀吉、柴田胜家和德川家康等实力派的胜算,依然选择背叛织田信长?

蛋蛋蛋疼青年


你咋知道明智光秀没有胜算?

首先,御伽众必须声明,对于本能寺之变的原因,个人是站在“朝廷黑幕说”的论调上的,这代表御伽众认为:本能寺之变,是朝廷授意明智光秀下手干掉了织田信长

除了明智光秀,还有谁敢说能干掉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的巨大版图中,能从外部摧毁织田信长的机会,根本没有了——

1、武田家刚刚被儿子织田信忠灭掉;

2、上杉谦信病故4年,御馆之乱后上杉家无力上洛;

3、本愿寺家已经战败,退出本愿寺城,摄津国平定;

4、海战、城战、野战毛利家皆败,信长即将打算灭掉毛利家;

5、长宗我部家一旦战败,四国岛即可宣告平定;

6、京都朝廷位处织田家版图腹地,以无外部势力可支援;

7、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昭已经流亡,武家阶级已无领导人;

请问——

中国几千年的哲理、教训告诉我们:

一切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瓦解的,没错吧?那我们在来看看织田家内部的局面吧!

织田信长手下各大军团动向如上:

-羽柴秀吉,带兵3~6万在备中国对抗毛利家,局面优势;

-泷川一益,带兵3万,上野国稳定武田家灭亡后的领土中;

-柴田胜家,带兵5万,越中国御敌上杉家;

-神户信孝,带兵2万,即将出兵攻打四国岛长宗我部家;

-织田信长,号称亲征毛利,预定动员5万人;

-明智光秀,京畿地区闲着,快速动员兵力达到2万;

自己看看明智光秀距离杀死织田信长(当时人在京都)有多近(虽然游戏地图不算实际地图,不过格局没错)!

龟山城(明智家丹波龟山城)

安土城(明智光秀人像后面目加田之町右侧)

京之町(京都,你懂的)

1、织田信长(前家督)仅有30随从,住宿京都;

2、织田信忠(现家督)仅有1500士兵,住宿京都;

3、其他军团长远在外地,战局无法脱身;

4、明智光秀集中的兵力约13000人,就在京都附近;

朝廷如果要一夜之间干掉织田家新、老两任家督,除了靠明智光秀的话————

但是,明智光秀有实力接得下这个活儿吗?

1580年,受封丹波国领地(29万石),得到南山城周边,原属塙(que)直政(本愿寺之战阵亡)领地,总领达到34万石;

织田信长把丹后国细川藤孝、大和国筒井顺庆、摄津国豪族、大名等等统统划归明智光秀作为助手,畿内方面军成立,直接间接控制领土超过240万石,民间称明智光秀为

【近畿管领】

为什么朝廷要下手干掉织田信长?

传教士佛洛依斯,葡萄牙传教士,著有《佛洛依斯日本史》,织田信长交往很频繁的南蛮人。他的书中关于织田信长的内容中有下文这样的一段话:

他对于日本的贵族十分轻视,但是和下属交谈却时常勾肩搭背。

习惯要求他人绝对的服从。具备良好的理智与清晰的判断力,对于神佛的尊敬、礼拜,包括异教的占卜、迷信的习惯统统持有蔑视的态度。形式上与早期法华宗的观点类似,身居高位之后就蔑视其他一切曾经的尊奉,部分观点与禅宗相同,不相信灵魂不灭、来世报应之类的东西

哇————

按照这种性格,加上当时的局面,织田信长确实有翻手云覆手雨的资本啊!

1、扶植了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昭;

2、架空了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昭;

3、武田信玄病死,熬过了信长包围网;

4、清算了好几波叛乱;

5、控制了京都和公卿;

6、熬死了有巨大威胁的领主上杉谦信;

7、制服了一向一揆;

8、击溃了本愿寺家;

9、木津川口之战击溃了胆敢支援的毛利家;

10、灭亡武田家;

11、击败本愿寺家,拱手交出石山本愿寺城;

12、放逐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昭;

13、控制朝廷,建议正亲町天皇退位;

14、与王储成仁亲王关系很好;

15、成仁亲王的一个儿子过继给了织田信长;

16、痛击敢于支持朝廷资金、保护足利义昭的毛利家;

17、连续两次在京都进行“军事演习”;

18、自己辞官不做,但是儿子、家臣在朝中都有官职官位;

19、拒绝了朝廷太政大臣、征夷大将军、关白任选其一就职的提案;

20、再次提出正亲町天皇退休的要求;

21、决定出兵一战灭亡毛利家,甚至考虑连九州都一并打下来;

这个时候的正亲町天皇已经60多了,完全没有能力控制织田信长,如果你是天皇,看到织田信长他————

1、在家门口想军演就军演;

2、没事儿就要求自己退位退休;

3、继承人根本就是织田信长傀儡、孙子都过继给织田信长了;

4、武家阶层的领袖征夷大将军被织田信长赶走;

5、宗教势力的领袖石山本愿寺被织田信长击溃;

6、老牌大名的代表甲斐武田家被织田信长灭亡;

7、亲密势力的代表越后上杉家陷入内讧被削弱;

8、给钱给粮的楷模西国毛利家被织田信长猛揍;

9、这人不要钱、不做官、不要名、不要利,不听话......

你自己说,天皇看了怕不怕?这是要你生就生,要你死就死的节奏啊!尤其是孙子过继给了织田信长,要是娶了织田家的女子,生下儿子............

哎呀,根本不敢想下去啊!!万世一系的天皇家族啊!!要断送在这里了么!?

为什么明智光秀接下了这个任务,却保不住胜利果实!?

战国泥趣史御伽众认为,明智光秀还是计划过局面,但是发展的方向太出乎意料了!!

事实上,所有人都知道,本能寺之变后,明智光秀完全控制了京畿地区,包括山城国、近江国(含安土城)、美浓国部分地区、丹波国、丹后国、摄津国、伊势国等等大片区域。

而能够威胁明智光秀的势力,一定不是来自织田家外部,肯定是那几大军团长!事后的情况来看,确实没有超出明智光秀的计算:

1、德川家康:

5月29日,和织田信长在安土城见面;

5月29日,受织田信长的安排,去京都和堺游玩;

6月02日,上午得到本能寺之变的情报;

6月02日,晚上已经逃到近江国信乐宿泊;

6月02日,分头行动的穴山信君被流民杀死;

6月03日,从近江国出逃,经由甲贺,进入伊贺国;

6月04日,到达三河国冈崎城;

算是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等逃回大本营,完成军队调动,出征......6月13日才前进到热田神宫,此时明智光秀已经死了。

2、柴田胜家:

正在越中国的鱼津城作战进行中......

6月03日,上午6点,鱼津城陷落;

6月03日,上午得到本能寺之变的情报;

6月03日,把对越中国的战斗交给家臣前田利家、佐佐成政;

6月03日~6月18日

从越中国鱼津坐船前往富山,然后陆路到达居城北庄城,做战前准备;

前锋养子柴田胜丰,和兄弟柴田胜政直到6月18日才行进到近江国长浜城,此时明智光秀已经死了5天了。

3、神户信孝+丹羽长秀

丹羽长秀和神户信孝集合军队是为了渡海进攻四国岛,目标是长宗我部元亲。副将有三好康长、蜂屋赖隆、津田信澄。

6月02日,上午就得到了本能寺之变的消息;

6月05日,杀死了津田信澄(他的父亲谋反过织田信长,明智光秀的女婿);

但是由于没有实行内部情报管制,士兵听说织田信长身死,四散奔逃,虽然处在最有利的位置,但是只能龟缩在城内自保。

4、泷川一益

泷川一益把根据地安排在上野国的厩桥城,为了牵制对抗小田原城的后北条家。

得到本能寺之变的消息,迟的不能再迟了,干脆忽略不计。

5、羽柴秀吉

羽柴秀吉正包围着泡在浴缸里的备中高松城,防备着毛利家两川(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的援军。

6月03日,招毛利家外交僧安国寺惠琼谈判;

6月04日,凌晨得到了本能寺之变的消息;

可能1、明智光秀的信使,给毛利家送密信,但是意外跑进了羽柴家阵地;

可能2、备中国庭濑城安排的侦查员,捕获了明智光秀的信使,得到了密信;

可能3、京都的眼线,茶人长谷川宗仁送来了情报;

6月04日,凌晨立即对内对外完全进行情报封锁

6月04日,修改最初的投降条件“交出備中・備後・美作・伯耆・出雲五个地区”,被临时更改为“交出備中・美作・伯耆三个地区+清水宗治切腹”的新条件;

6月04日,上午约10点前后,清水宗治切腹;

6月04日,中午,留下老婆的叔叔,心腹杉原家次在高松城,领军退去;

6月04日,晚上,毛利军得到本能寺之变的情报

6月04日,毛利军最终放弃的追击羽柴秀吉,固守国境;

6月05日,写信给中川清秀(在明智光秀地理位置附近),内容为:织田信长和家督织田信忠没有遇难,逃去了近江国膳所

6月06日,到达沼城(全程22公里);

6月07日,冒雨行进,半夜到达姬路城(全程92公里);

6月08日,明智光秀得知羽柴秀吉大行军的情报;

6月09日,等待部队陆续到达姬路城,散尽金银犒赏三军;

6月09日,从姬路城出发;

6月09日,到达明石城(全程127公里);

6月09日,深夜到达兵库港(全程145公里);

6月09日,顺便攻下疑似毛利家内应的洲本城;

6月11日,从兵库港出发;

6月11日,晚上到达尼崎(全程171公里);

6月12日,从尼崎出发;

6月12日,到达富田(全程194公里);

6月12日,池田恒兴、中川清秀、高山右近等加入;

6月12日,夜里,与明智光秀已经有前哨零星战斗;

6月13日,进军山崎(全程200公里);

6月13日,天王山之战结束;

6月14日,明智光秀被流民杀死于小栗栖;

明智光秀:“嘁~~~羽柴秀吉你个杂修!”

综上所述——

除了家里断网的泷川一益以外,羽柴秀吉是得到消息最迟的军团长!也是牌面最差的一个!但是他却当机立断的依靠情报战,把自己变成了最有利的一个!!

0、明智光秀没有找到织田信长+织田信忠的遗体,父子俩行为堪称鬼谋

1、羽柴秀吉对内封锁织田信长死亡的情报,以免军心动摇,士兵逃散,保持军容整齐的撤退,否则被毛利家看出来,就死定了;

2、发出“信长、信忠没死的假情报”,还编的有模有样;

3、导致其他军团长不敢擅离职守,因为活着的织田信长,严厉惩罚过擅离职守的人;

4、堵住了意志不坚定者投靠明智光秀的可能性,因为织田信长对待叛徒非常恐怖;

5、随后坚定不移的快速行军,寻求第一时间决战!

如此一来——

明智光秀即使得到了皇储成仁亲王“维护京都治安”的正式公文敕命,但是身边仍旧没有人敢帮助他,连原本京畿地区被自己管辖的人都不敢支持他。

所以——

明智光秀除了找不到遗体,和低估了羽柴秀吉以外,几乎算无遗策!

不然的话,

没有太阁立志传,叫做惟任立志传;

没有安土桃山时代,叫做安土龟山时代;

没有德川幕府,叫做明智幕府;


战国泥趣史御伽众


你好!由冬眠蛇来回答此问题。

看到这问题就一定能知道题主不太了解日本战国的历史,或者说不太了解那时候日本社会的构成,政治的结构,才会有此疑问。


明智光秀要有压制羽柴秀吉(即丰臣秀吉),柴田胜家和德川家康的实力,就不用发动本能寺奇袭了,织田信长就得叫他大哥了,还打什么啊?但实际上这种情况怎么可能发生呢?

明智光秀是一个破落的贵族后裔,本身他就没有什么实力,因为向织田信长引荐了足利将军有功而受到重用,他的崛起和他的实力所在坂本城都是织田信长给他的,虽然他算是织田家一个重要的臣属,但其实力并非是最大的,只是占着地利而已,他要是反织田信长,只能有一个办法,奇袭!



在日本战国时代,一个大名(诸如羽柴秀吉,明智光秀等)能有多大军力,跟他掌握的封地面积和粮食出产量是密切相关的,虽然不能完全排除他封地内矿物和商业对他军力的影响,但最重要的还是粮食,日本是一个耕地资源匮乏而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储备量决定了你能征调多少兵马,那么也就决定了你的实力。


当时,织田家除了明智光秀,在地方上拥有大量土地的大名还有羽柴秀吉,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泷川一益等,光羽柴秀吉一人就有120万石封地,绝对力压明智光秀,就别说其他人了。而织田信长的小跟班德川家康控制着三河地区,在灭亡武田家之后,得到了很多土地,实力更是不容小看。当时织田信长本人有安土城,控制着近畿最繁华的界,粮食和经济实力更是无人能敌。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智光秀仅仅依靠自己坂本城的封地想要抗衡这么多大名,这根本就是不现实的。


他如果想要反叛织田信长,就只能走一条路,也是日本人最津津乐道的一条路,奇袭!明智光秀的坂本城虽然不大,但是离京都和安土城都很近,地理上的优势,造就了奇袭成功性的可能,而且织田信长一死,织田家就会分崩离析,如此天下陷入混乱之中,他正好能控制京都,达成上洛之举,挟天子以令诸侯,完成他的明智幕府的开创,当然这只是美好的想法,实际上现实并不如他想的那么好!

织田信长就是谜一样的人物,他起于奇袭(桶狭间之战),也亡于奇袭(本能寺之变),在1582年本能寺之前,日本已经没有能够对他构成威胁的大名了,统一是必然趋势,而他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开幕的将军,他志在当天皇,甚至天皇之上的神,这也被看作是本能寺事变爆发的最有说服力的一个说法。当时,朝廷与明智光秀达成秘密协议,只要杀掉织田信长,就拥立明智光秀当天下人,才有了后来的本能寺之变。

虽然织田信长和他的嫡子织田信忠同日被杀,但织田家其他重臣对这件事的看法却是相当一致,他们无一不谴责了这起弑主之举,几乎全部与明智光秀断绝了关系,反应最快的还是羽柴秀吉,他迅速从与毛利家作战的前线返回,短短几日就整合了超过四万人的大军,向近幾开过来,而明智光秀满打满算也只有一万三千人,奇袭是能改变一些人和事,但最终还是实力的较量,明智光秀最终兵败被杀。



如今对明智光秀为何反叛织田信长已经演变出几十个版本,但是他要想靠实力碾压织田信长,那就是白日做梦,是根本不可能的。

感谢您的阅览,喜欢本蛇回答的请记得点赞和关注哦!


史书上冬眠的蛇


明智光秀没有降服织田旧将的胜算

“人生五十年,有若昙花一现,古往今来,安有长生不灭者” --- 织田信长


若谈及日本战国历史,很多人的脑海里会不由自主地跳出一连串熟悉的名字,例如丰臣秀吉、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织田信长、毛利元就、德川家康……毫无疑问,这些东瀛乱世的枭雄用各自的方式,在不足巴掌大小的日本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然而,若要论人生之最异常、最诡异、最吸引人的一员,明智光秀当之无愧。原为斋藤家的他,阴差阳错地遇到了人生伯乐、未来主君“织田信长”,在成为织田家臣后,凭着出色的智谋为织田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时人称为“织田四天王之一”。但就在织田家如日中天之时,统一日本指日可待,作为“四天王”之一的他却在1582年6月1日的傍晚率13000人奇袭主君所在的本能寺,留下了至今仍无法解释的“本能寺之变”。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明智光秀到底为什么没有降服织田旧将的胜算?为什么在自身劣势明显的情况下依然决定背叛主君?



一、战略欠佳,地位尴尬

无论是因为对主君信长的暴躁脾气心怀不满也好,还是自己人质母亲被信长无情的忽视也罢,亦或是为了自我的野心,在明智光秀起兵弑主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的失败。要知道,自天正元年(1572)起,织田家就几乎统一了日本中部,势力不可谓不高,而作为领导者的信长,已然被时人誉为“日本国的救世主”,而光秀只不过是一位家臣,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近幾管领”罢了,在织田家名将如云的现实面前,比他还要高威望的人比比皆是,尤以羽柴秀吉(后来的丰臣秀吉)、柴田胜家最为耀眼。所以,光秀轻率地谋反成功后,由于他自身的影响力不足,哪怕是继任了“征夷大将军”,换来的却是各地大名和织田旧将的轻蔑和敌视,就连他的亲家细川藤孝也明确与他划清界线,拒不合作,甚至原本关系十分密切的大和国筒井顺庆也突然反水,致使明智光秀真正变成四面楚歌的寡人。另一方面,信长一死,原本就心怀雄心的个别大名彻底放下了包袱,他纷纷打出为主公信长复仇的旗帜,占据道德高地,利用难得的机会开始争夺天下,羽柴秀吉更是从与毛利家缠斗的泥泞中火速脱身,带着部队日夜兼程往京都方向狂奔,最后在“山崎合战”彻底击败明智光秀,将天下牢牢抓住。其实,明智光秀谋反前,若采取“借力打力”的方法,或许就不至于这么惨了(就是,忽悠一位对信长不满的武将谋反,然后自己在对方谋反成功杀掉信长后,突然反水并打出为主君复仇的旗号,然后将对方全军坑杀,这样一来信长也死了,自己又获得了绝对的道德优势,证据也全部销毁,岂不更好?)只可惜,作为当事人的明智光秀没有想太多。


二、资本不够

当老大,首先自己就得有足够的资本去支撑野心。但很明显,明智光秀在这点上是没有的。据《川角太阁记》的记录,天正十年(1582),由于明智光秀在负责接待织田盟友德川家康的过程中,被信长发现招待的食材里竟然有死鱼,致使信长大为光火,不仅揪着光秀的脑袋重打了数下,而且剥夺了他的奉行身份与一部分领地,让其作为家臣前往中国战场(不是咱们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日本本州西部的地名)去支援苦战中羽柴秀吉。可我们需要明白,当时明智光秀已经在织田家是数一数二的重臣了,虽然没有达到那种威望冲天的地步,但好歹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再加上他出身公卿世家,换句话说就是贵族阶级,去当一个从平民阶级爬上来的猴子(羽柴秀吉的别称)的家臣,是一件难以忍受的耻辱。然而就算这样,当时作为一种带罪立功身份、领地只有丹波二十九万石和龟山城的他,手中的可利用的资源却是十分有限的。首先,比起柴田胜家、羽柴秀吉等这些地方攻略的军团长,兵力上就直接劣势;其次,论自己班底(明智秀满、斋藤利三等人),也比不上其他人;最后,论盟友,除了京都的一些公卿(例如吉田兼和)和细川、筒井两家势力,更比不上其他人。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他这是亲家朋友都靠不了,结果可想而知。

三、能力不行

如果要排名日本战国时期武将的位置,武田信玄大概是排第一位,织田信长大概是排第二或者第三位,丰臣秀吉大概是排第四位,无论怎么样排,前十位里面肯定不会看到明智光秀的名字。不是因为鄙视他,而是因为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日本战国时期,可是名将辈出啊!所谓“乱世出英雄”,你得达到多高的层次才能被称为英雄呢?德川家康,我们知道他一直就是城府很深的人,而且特别能忍,关键还很有志向。在丰臣秀吉这种计谋冲天的人物面前,都能在“小牧长久手合战”中硬是打了个平手,你认为他会看得起明智光秀吗?再者,柴田胜家虽然脑子不行,就凭武力,但他毕竟是织田家最早跟随的人,威望高的不得了,手里有钱有权有雄厚兵力,而且手底下还有前田利家等这些不错的家臣,你觉得他会臣服于明智光秀吗?此外,泷川一益、织田信雄和信孝、丹羽长秀、蒲生氏乡……这些都不是省油的灯,况且织田家外围,还有毛利辉元领导的毛利家、上杉景胜领导的上杉家、北条氏政领导的北条家,都是数一数二的强藩,明智光秀镇得住吗?我表示怀疑。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能力不够。

为什么自身劣势依旧背叛主君

一、保皇论。出身公卿世家的明智光秀,对传统的天皇朝廷是有一种尊崇的。据史料记载,天正七年(1579)七月,明智光秀平定丹波的同时,顺便将之前被豪族强占的天皇直属的耕地“山国庄”退还给了朝廷,朝廷因此喜出望外,派出赦使对当时还没有官位的光秀给予极大的勉励和褒奖,光秀当即许下了为铭记朝廷圣恩的承诺。而在同年,信长作出了将诚仁亲王父子搬到二条御所的决定,这让光秀隐隐感到不安,因为二条御所由织田家直属负责,诚仁亲王作为皇太子搬入御所,信长的目的很明显,他想成立第二个朝廷,借此挟天子以令诸侯。更要命的是,信长居然收养了诚仁亲王的四子五宫,这是十分危险的信号,因为倘若五宫日后登基,信长就是“太上皇”,与实际的君王无异了!因此朝廷内的有心人(特指从三位神祗大副吉田兼和)和光秀密谋,借“正亲町天皇愿让位给诚仁”的谎言,骗信长来京都,然后将其除掉,证据就是得知1582年6月2日本能寺之变后,吉田兼和的仆人发现他十分紧张,甚至将手中的笔折断。但这方面记录主要来源于历史学家垌野作人的理论,尚待考证。

二、怨恨论。关于这点,是最为人们所推崇的。因为光秀在出仕织田家后,没少在众人面前出丑。其一,光秀在攻下波多野的八上城前,曾以自己母亲做人质许下投降免死的承诺,但信长在之后却执意要处死投降的波多野秀治和秀尚,致使自己母亲蒙难,从而光秀开始怨恨信长。其二,在成功攻灭甲斐武田氏后,由于光秀失口说错了话,令信长大为光火,随即令小侍森兰丸以铁扇击打光秀,众目睽睽之下的直接羞辱,光秀心里一定不甘心。其三,在接待德川家康一行过程中,由于食材腐臭问题,信长十分恼怒,又一次当着众人敲打光秀,甚至直接拉下光秀头戴的乌帽子,这是最严重的,因为在日本武士阶层中,乌帽子是尊严的象征,扯掉乌帽子,如同钻人裤裆一样。在接二连三的事件后,光秀对信长的怨恨越来越重,最后在信长要求他去担任羽柴秀吉的家臣命令不久,光秀决定谋反。然而,这个理论也存在疑点,光秀招待德川一事,只见于《川角太阁记》,其他织田家文献并无记载,按道理这种事情,怎么都应该有只言片语才对,所以尚待考证。

三、四国论。这个猜测我个人认为有点胡扯,虽然光秀麾下的斋藤利三与四国长宗我部氏存在联姻关系,但说到底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家臣,谋反这么大的事情,光秀不可能任凭一个下级怎么说就怎么做的。

四、幕府复兴论。我们都知道,光秀是最早保护足利义昭的人,他尊崇传统制度,我认为这点是可以肯定的,因为在信长怒烧比叡山的时候,光秀就曾明确进谏过主君,佛教名地、不可亵渎。在信长入主京都后,虽然足利义昭被重新推为征夷大将军,但实际是傀儡,他与信长的关系也越来越恶劣,不惜组织起两次包围圈。那么问题来了,公然对立的傀儡自然是要废掉的,但义昭代表的是室町幕府传统。废掉义昭就等于否定幕府的存在,就要取缔它,光秀怎么办?是继续尊崇传统、尊崇幕府,还是跟随信长去继续开创难以想象的未来呢?这是矛盾的。因此,为了维护幕府的传统,光秀决定推翻信长。只不过,我一直在想这样值不值。在织田家可以建功立业,传统只不过是死物,和实际的利益相比,孰重孰轻,光秀应该有所领悟。所以,这点站不住脚。



总而言之,上述几点就可以看出,明智光秀是根本不可能摆平丰臣秀吉、柴田胜家和德川家康等人的,而背叛织田信长在我看来,或许是一种人生的赌博吧!我们可以意淫,但事实还需未来的文物和权威证明。

╮(╯_╰)╭ 喜欢我就关注我哦!我会不定期更新问答,给予各位最真实的历史知识。


正二位都承旨


明智光秀背叛织田信长的原因比较复杂,貌似也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通常有这么几种说法,先看明智光秀背叛的几点导火索

1. 被织田信长羞辱,这个说法似乎支持者比较多。在信长宴请德川家康的宴席上,光秀负责招待事宜,因为当天的菜肴中的鱼不新鲜,信长愤怒的把菜碗扔到了光秀的脸上,并大声斥责,对于重视武士荣誉的光秀来说,是非常侮辱人格的事情。

但是这应该是背叛的导火索,不可能只因为这么一个原因而叛变

2. 本能寺事变的前夕,信长毫无理由的突然召见光秀,宣布将光秀原本的领地丹波国剥夺给其他将领,光秀的领地将变成为来消灭了毛利家之后的因幡但马两国,这使得光秀认为信长想要对自己进行夺权。

这一点非常关键,可能是明智光秀背叛的根本原因

3.对信长的不满。明智光秀将自己母亲作为人质换取波多野家投降,但是信长杀了波多野大名的两个儿子导致明智光秀母亲也被波多野家杀死。同样在对长宗我部家时,明智光秀将自己妹妹嫁过去,促进他们向信长称臣,而信长认为这个做法不彻底,换丹羽长秀来负责,将明智光秀调走对付毛利家,使的光秀妹妹在长宗我部家失去地位。

明智光秀积怨已久。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是与德川家康、丰臣秀吉合谋,自然也就不存在要摆平这几家的说法。因为本能寺之变前后,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的行动也很耐人寻味。而且本能寺之变后丰臣秀吉的快速反应也太过恰到好处。因为这个时候的信长对于一些重臣的处置手段,让秀吉、家康等人感到恐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所以密谋除掉织田信长。


小微创业


关于明智光秀背叛织田信长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说法:

保皇说——织田信长是一个对传统完全蔑视的人物:他对日本传统的佛教采取大力压制政策,因此而被誉为“第六天魔王”和“佛敌”,相反他和西洋传教士交往甚密。他废除了室町幕府,但又迟迟不接受天皇的册封而开设新幕府。在当时的日本有天皇朝廷和幕府将军两套行政机构,进入战国时代后其实这两套行政机构都已有名无实,政权转移到了手握兵权的各地守护大名手中。然而在此之前无论谁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至少在形式上必须礼敬天皇,织田信长却对这一传统置若罔闻——本来此时的天皇已没政治实权,唯一的权力体现在文化礼仪方面:确定年号、组织各种纪念活动,织田信长居然相连天皇这点仅存的权力也要拿到手,这不能不令人怀疑:他要干一件日本有史以来无人敢干,甚至无人敢想之事——自立为皇。明智光秀则对织田信长破坏日本传统的行为颇多不满,尤其是废立天皇一事在他看来更是大逆不道,因此必须加以阻止。

怨恨说——织田信长尽管深具识人用人之明,但他是一个功利心极强的人,对部属重用但谈不上尊重,事实上织田信长的脾气异常粗暴,对部属时不时会有打骂侮辱的行为。信长曾邀请德川家康参加庆功宴,命光秀负责接待家康的工作,但信长因为不满光秀的招待品太过昂贵以及嫌湖水的鱼味道有异,因此斥责光秀,并命令由其他人负责工作,在家臣的劝阻下才由光秀继续接待。光秀为攻下波多野氏的八上城曾将自己的母亲(有的说法认为所谓的“母亲”其实是赝品,并非光秀生母)作为人质送入八上城以换取对方投降,信长却不管不顾地攻打八上城,导致光秀的母亲被杀。在征伐武田胜赖之时光秀因为失言被信长斥责,然后信长命令森兰丸以铁扇打光秀。坂本城的城主将会由森兰丸就任,因而光秀会失去该地的领土。这一系列事件令光秀对信长怀恨在心。

野心说——这一说法认为其实明智光秀和织田信长以及后来的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一样具有一统天下的野心。事实上明智光秀在本能寺之变后曾进入京都并被天皇册封“征夷大将军”,由此开创了他的明智幕府,尽管这一政权存在时间极其短暂,但似乎可以反证其实光秀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四国说——明智光秀的重臣斋藤利三与四国大名长宗我部元亲有婚姻关系,但在1580年信长开始对四国进行侵略,在这种情况下四国的长宗我部家暗中通过斋藤利三和明智光秀取得联系做掉信长。

不安说——这一说法其实和怨恨说大同小异,这不过前者强调的是因为一系列事件光秀内心对信长产生了深深的不满,而这一说法更强调的是光秀出于担心信长先下手为强而对自己的命运深深不安。而在此前织田信长在长筱之战后放逐了佐久间信盛和林秀贞,光秀担心信长会对家中的重臣进行大规模的放逐,为免失去一切,于是尝试谋反。

幕府复兴说——室町幕府的末代将军足利义昭和织田信长一样曾是明智光秀的主公,事实上光秀后来尽管加入了信长阵营,但对信长废除室町幕府之举也并未打心眼里认同,于是将织田信长解决,借机制造混乱,让义昭有机会回京。不过此说似乎不大可能——否则他为何在本能寺之变后自行组建幕府,再说当初信长废除室町幕府时也没见他有啥反应啊。

还有一个无关政治的说法:传闻光秀在外爱上了一女子,但因为正室熙子强烈反对致使光秀迟迟无法娶她入门,后来那女子生了名孩子,光秀溺爱他甚于光庆,有打算让他作为嫡子,此事被远在中国攻打毛利势力的秀吉知晓,便委托忍者抓了那对母子,之后迫使光秀陪他来演场戏,那就是著名的本能寺之变,由光秀来扮坏人,讨伐了主君织田信长,再由秀吉来扮英雄率领军队打着正义之师的名号来讨伐光秀,这样一来秀吉便可名正言顺的握有更大的权利甚至取信长而代之,而光秀也在秀吉的安排下装被民兵杀死,后隐居起来与妻儿享受人生的黄昏。

以上说法究竟孰是孰非恐怕已很难说清,甚至不排除可能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才导致了本能寺之变的发生。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日本历史太诡异,很多事真的说不清楚!本能寺之变中怪事太多,比如明智光秀的政变竟然得到朝廷的暗中支持事后还册封明智光秀为征夷大将军并且接受了明智的银子,而秀吉却能以超人的速度赶回与明智决战(十天路程三天即到)


万岁1148858845


我一直以来都觉得,本能寺之变是信长最好的归宿,而明智光秀的奇袭,更是对以下克上最好的诠释。

我们总喜欢以上帝视角来看历史,觉得有些人的行为愚蠢。但是光秀毕竟是当时的人杰,自己也同样能料到,杀死信长之后,绝对难以面对之后的情况。我很愿意相信是对于信长的报复。有两点历料中有记载,其一信长当众羞辱光秀,其二信长让光秀失信于人,作为人质的母亲被害。这两点已经足够成为光秀的动力。

当权者品德不修,麻木不仁,即时力量再强大,也终究难防暗箭。


东东哲



很想去远航


集大权于一生的人死后,权利都分散在了几个大家族里。猴子没有其他几大势力的支持也不会成功上位!成功也凭他本事最高!最主要是德川家和他一直很友好,干其他势力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否则日本要打到明朝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