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碼頭探祕》第六折:口傳心授、戲以人傳 向一代代戲曲人致敬!

《戏码头探秘》第六折:口传心授、戏以人传 向一代代戏曲人致敬!

《戏码头探秘》第六折:口传心授、戏以人传 向一代代戏曲人致敬!

傳承

《戏码头探秘》第六折:口传心授、戏以人传 向一代代戏曲人致敬!《戏码头探秘》第六折:口传心授、戏以人传 向一代代戏曲人致敬!
《戏码头探秘》第六折:口传心授、戏以人传 向一代代戏曲人致敬!《戏码头探秘》第六折:口传心授、戏以人传 向一代代戏曲人致敬!

“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中國戲曲藝術源遠流長,歷久不衰,就在於一代代藝術家的口傳心授,薪火相傳。

“戲以人傳”。《戲碼頭探秘》第六折,向一代代致力於文化傳承的戲曲人致敬!

楚劇傳承

荊楚大地孕育了燦爛輝煌的楚文化,誕生了 20多個地方戲曲劇種。楚劇從1926年冠名到今天,已有90多年的歷史了,它一直以鮮明的平民化、地方化、通俗化、生活化特色,吸引著大量的觀眾。

楚劇裡有濃郁的生活情趣、輕快活潑的格調、抒情優美的唱腔,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傳唱於廣大群眾的心中,作為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成為了戲曲百花園中散發濃郁生活氣息的一朵紅花。

楚劇之小

楚劇的腔調很“小”,用的是黃陂腔,唱的是漢水情,離開了黃陂、孝感的方言,楚劇就變得不親切、不正宗!

楚劇之大

楚劇的快樂很“大”,它給市井百姓帶來天大的快樂,百看不厭。這種快樂瀰漫在田間地頭、充滿著泥土的芬芳。

《戏码头探秘》第六折:口传心授、戏以人传 向一代代戏曲人致敬!

本期武漢楚劇院著名演員夏青玲為票友們帶來楚劇《推車趕會》!

《推車趕會》作為楚劇的經典劇目,深受業內稱道、觀眾歡迎,只要登臺表演,就會贏得雷鳴般的掌聲!

崑曲傳承

百戲之祖 藝術瑰寶

崑曲是中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是聯合國授予的“人類口述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榜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瑰寶,被稱為戲曲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它無論在文學、音樂、表演等各個方面,都堪稱集大成的藝術經典。

崑曲上承《詩經》《楚辭》的風雅與浪漫, 漢賦唐詩的恢宏與綺麗, 宋詞元曲的婉約與空靈,下啟各種地方戲的創作,所以被稱為“百戲之祖”。

《戏码头探秘》第六折:口传心授、戏以人传 向一代代戏曲人致敬!

在崑曲600年、京劇200年的歷史傳承中,不得不提到的人物,便是京昆藝術大師俞振飛先生。俞先生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以自身獨特的書卷氣,形成了儒雅、瀟灑、細膩而獨到的崑曲“俞派”小生藝術風格。

京昆藝術大師俞振飛的再傳弟子、著名崑曲藝術家張軍,一直致力於崑曲藝術的創新和傳播,這次帶來的是崑曲經典《玉簪記·琴挑》!

《戏码头探秘》第六折:口传心授、戏以人传 向一代代戏曲人致敬!

作為“俞派”小生第三代傳人中的代表人物,張軍十分感謝恩師:

“我們跟俞老學戲更學他的精神,同時我也希望,大家可以瞭解戲曲人和戲曲作品中傳遞出的儒雅秀逸和人品高潔,不止學戲,更學做人。”

京劇傳承

餘派京劇 戲以人傳

京劇餘派創始人餘叔巖,曾拜京劇鼻祖譚鑫培為師。日積月累,在吸取譚派藝術精髓的基礎上,經過發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自成“餘派”。

京劇楊派創始人楊寶森,又在繼承餘派藝術的基礎上,自成“楊派”,並造就了“十生九楊”的京劇生行格局。

戲曲各流派在藝術傳承中互為師徒,這種發展讓戲曲藝術採百家之長,大師輩出。

《戏码头探秘》第六折:口传心授、戏以人传 向一代代戏曲人致敬!

來自北京京劇院著名老生演員楊少彭,本期為大家帶來京劇傳統劇目《搜孤救孤》,甫一開口,楊少彭那醇厚的嗓音便得了個滿堂彩!

《戏码头探秘》第六折:口传心授、戏以人传 向一代代戏曲人致敬!

60多年前在上海的中國大戲院,京劇“餘派”傳人、著名女老生孟小冬上演了《搜孤救孤》,可謂是萬人空巷。

而孟小冬就此之後,再也沒有粉墨登臺,這次演出也成為大師一生的絕唱。這次,在戲碼頭的舞臺上,我們將再度唱響《搜孤救孤》,為的也是向這些永遠閃耀在戲曲舞臺上的藝術大師致敬。

經典流傳

演繹的是藝術,表達的是情懷,傳承的是精神。

中國戲曲生生不息、經典流傳。

湖北衛視《戲碼頭》,在這裡你瞭解戲曲、熟悉戲曲、更能愛上戲曲!

《戏码头探秘》第六折:口传心授、戏以人传 向一代代戏曲人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