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有一種人叫「二桿子」

大西北,有一種人叫“二桿子”

秦玉龍/文

大西北,有一種人叫“二桿子”

在北方方言中,“二桿子”是指脾氣火爆、莽撞、愛打架、惹是生非的人。四川方言中指不務正業,四處浪蕩的無業遊民,小流氓或黑社會成員。在陝西、甘肅等西北地區方言中,所謂“二桿子”或“二毬”,可解讀為瘋癲、魯莽、粗俗、不講理、蠻橫、做事不計後果的人。

甘肅平涼人把“耍二毬”也叫“耍二桿子”。在平涼或陝西方言中,“二桿子”是除了“二毬”、“二百五”、“半吊子”以外,指稱輕狂、弱智和盲目自大之義的另一個詞,常在民間聽到。如:“那傢伙是個二桿子,你理他弄啥哩!”“杆子”,舊時關中、隴東一帶對土匪的稱呼。“二桿子”指“排行第二的杆子”,即“二當家的”,也叫“老二”。在關中或隴東方言中,“老二”、“二桿子”也代指男人的生殖器,這也許就是“二毬”之說的來歷吧。

大西北,有一種人叫“二桿子”

其實,“二毬”也好,“二桿子”也罷,並不能證明咱們隴東人真得很“二”。相反,“二毬”的人除了極個別人因為稟性原因,面對一些事情時摟不住火,容易激動乃至衝動之外,絕大多數所謂的“二毬”之所以“耍二毬”,是因為遇到了不平事或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又苦於找不到解決途徑或緩解方式,萬般無奈之下一種憤懣情緒的發洩。可以說,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被二毬”的。

生活本身也就是一個多面體,人也不例外。也許,在我和你眼裡的“二毬”、“二桿子”,在另外一個人的眼裡卻是一個溫良恭儉讓的攢勁人(方言:好人)。也許,你我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有文化,有教養,本事大,有眼色,會幹事,可在別人的眼裡,說不定也被劃入了“二毬”、“二桿子”行列,關鍵看誰對誰的眼,誰是王八,誰是綠豆?

大西北,有一種人叫“二桿子”

筆者認識的一個熟人,在坊間名氣很大,人起外號“劉二毬”。與他初相識,我感覺他確實是個“二毬”,做事有些差竅,動不動就高喉嚨大嗓子,指天畫星星,謀著收拾這個,修理那個,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後來,隨著對他了解增多,我才發現,他就是一個嘴硬心軟的主兒。看他撲勢的“爭得很”(方言:很厲害),卻從沒見他跟人打過架。聽他一天到晚嘴上說著不乾不淨的話,卻從沒見他跟人翻過臉。一次,和他關係不錯的一位朋友告訴我,“劉二毬”其實很命苦,小時候父親早逝,母親改嫁,跟著三叔生活,三姨對他很不好,隔三差五打罵他,不給他飯吃,常常是餓著肚子上學。在學校,由於他學習不好,老師也把他當作“瞎學生”看待,經常用語言刺激他。上高一時,一天上課,他坐在後排突然直著嗓子喊了一聲,聲音淒厲如狼叫,正在講課的老師嚇得把書本都掉在了地上,便隨口罵了他一句“真是個二毬”,他一怒之下打了老師一拳,導致老師鼻子流血,被學校開除了。從此,他就背上了“劉二毬”的外號,在社會上瞎晃盪,靠賭博謀生,如今快奔四的人了,還沒有娶到媳婦,一個人吃飽了全家不餓……

大西北,有一種人叫“二桿子”

聽了“劉二毬”的故事,我突然明白,他之所以“耍二毬”,並不是他真的“二毬”,而是長期被欺負、被打壓、被侮辱的一種情緒化反彈,也是一種盲目自衛。錯不全在他,是很多人和事造就了他這個“二毬”。俗話說得好:世上本沒有壞人,所謂的壞人也只是做了錯事的好人。但正因為他背上了壞人的標籤,比如古代給罪犯臉上刺字,比如“牛二”、“劉二毬”的外號等等,讓這些原本還一時糊塗犯錯的人,在歧視的目光中徹底破罐子破摔,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