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捏脊是否需要每日進行?爲什麼呢?

黃書包


小兒捏脊中醫推拿的一個相對簡單好操作的方法,主要是通過穴位點推拿,可通過調節臟腑、疏通經絡,進而達到改善兒童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的效果。


但對手法有一定的要求,做的好有助於寶寶健康,反之操作不當可能造成兒童不適,所以如果家長想自己為寶寶操作,一定要在專業操作人員指導下進行,反覆練習。


操作注意事項

操作時機

如果寶寶出現需要捏脊的信號,如常見輕度的積食、咳嗽等,可行捏脊,最好是選擇避開孩子飢餓/過飽、鬧覺的情況,可選在進食後2小時左右進行,力度適中,剛做可以輕柔些,逐漸適應,每次3-5分鐘,不宜過頻繁,次數根據需要看,症狀輕一般一天一次即可。

操作環境

一般都是赤裸上身,趴伏進行(可在身下墊舒服的大毛巾/浴巾),所以要注意控制室內溫度,環境舒適,寶寶配合度更高。


注意觀察

操作過程中注意觀察寶寶的面部表情,以舒適為前提,如果寶寶表情痛苦或不願意配合,要及時調整手法力度,真的不舒服就不要強求,換個恰當時間再嘗試。


捏脊不光適用於兒童適應症病期,還可作為日常保健的操作,只要注意控制手法和時間就行,不會形成什麼依賴,但也不建議多捏,適宜最好,過滿則溢。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孩子王育兒顧問


寶寶長的高,吃的飽,睡的香離不開“捏脊”。饅頭媽的偶然得之,竟讓饅頭脫胎換骨的改變!也是冥冥之中的造化吧。

其實孩子身體虛弱,每天捏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身體很棒很健康,捏脊也就不需要啦,孩子自身也有力量會茁壯成長!脊背這個人體大樞紐的氣血通了,自然百病不生,而我們身體上一些或大或小的毛病,也會徹底消失。建議爸爸媽媽也相互捏,爺爺奶奶也相互捏,愛惜自己就是珍愛孩子!大家身體都棒棒噠~~

下面,讓我們看看這位媽媽給孩子捏脊的收穫吧。

我的饅頭自小體弱多病,自從上了幼兒園,一個月也去不了幾天,家裡的小藥罐兒。怕吃不飽,天天追著喂,誰讓兒子瘦得包著骨頭呢?

自學習捏脊後,堅持了幾年,自我感覺捏脊有如下好處:

第一,入睡速度快,睡眠質量高

臨睡前捏脊有利於提高睡眠質量,便手法要比平時輕,特別特別輕柔,捏不起來也沒關係,可以使人全身放鬆,緩解壓力,很多時候還沒結束,饅頭就進入夢鄉了。同時也可以說幾句貼心的話語,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睡得好,就會長的好,孩子會在睡眠中成長。

第二,身高體重正常增長,身體越來越棒

都說捏脊促進發育,確實不假。通過捏積加粥療,饅頭胃口大開。饅頭6歲生病住院時,體重30斤左右,8歲已達到49斤,身高增長速度也是比較穩定。而且教給其他媽媽給自己寶寶捏脊後,很多媽媽確實看到了變化。

第三,疹子說明排毒,痛點反應病症

脊背是全身氣血運行的大樞紐。脊柱中間線督脈,兩側是膀胱經,督脈就是總督全身陽氣的一條經脈,膀胱經則聯繫全身腑臟。捏脊不僅能疏通全身氣血的大樞紐,還能把五臟六腑的氣機疏通一遍。中醫還有“不通則痛”、“以痛為輸(穴)”的說法。捏脊中,逐漸體會到經絡的“預警”提示作用,捏脊能打通排毒通道。如果平時捏脊不疼,現在捏的痛了,看看對應著哪個背俞穴,比如是脾俞或胃俞,則要考慮是否有乳食積滯等問題,就要加倍關注孩子的身體和飲食。

給孩子做調理同時,學了大量的育兒和保健知識,小兒推拿現在也是我的最愛,操作也很簡單,媽媽們練習幾遍就會無師自通!根據孩子年齡大小,可操作五到九遍,脾胃有積的寶寶,在提捏時往往會聽到皮膚“啪啪”作響,這是正常的。捏積,就是要把這些粘連捏散,把淤積在背部的氣血捏開。

兩個重要注意事項

1、捏的時機很重要。

有人說冬天是冬藏的季節,不適合做。其實,只要有症狀都可以捏。也有很多媽媽說,體質虛弱的孩子,通過一冬天的調理,身體狀況大大好轉。春天是升發和季節,萬物復甦,特別適合孩子捏積,說增高益智、強身健體並不為過。夏天,人體陽氣最盛,捏積更容易將孩子體內的痰溼、淤毒驅逐出去。

2、捏的方向很重要。

捏積要從下往上捏,陽氣順勢生髮上去,對陽虛氣虛體寒孩子效果好,適合早晨和上午捏。下捏則適合一些陰虛或實熱的孩子。成人陽氣往往充盈於上部,陽氣不能下達,考慮從上往下捏了,特別是高血壓等病症,既可以去積除滯,又可以使陽氣順勢下行,上下交泰,很多慢性病都能除去。

關注“張家綱小兒推拿”,助力寶寶更健康。


張家綱小兒推拿


小兒捏脊對寶寶的脾胃虛弱、腹瀉、咳嗽、腹脹、睡眠不好等症狀都有很大的改善和治療作用,所以很多家長都熱衷於給寶寶捏脊。那麼,小兒捏脊是否需要每天進行呢?捏多了會不會有依賴?針對這些問題,其實要視情況而定了。

如果針對有以上症狀的寶寶,就要堅持每天為他捏脊,每天一次,一週到十天時間為一個療程。如果症狀比較嚴重的話,就接連捏兩個療程。如果寶寶沒有以上症狀,只是給寶寶平常保健的話,就不需要天天捏了,隔三差五幫寶寶捏一次就可以了。當然,如果媽媽有時間又願意幫寶寶捏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用,祝願你家寶寶健康快樂成長!

文海撈夢話育兒:已出版作品《走過花開的石林》;一孩之媽,專注育兒話題。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歡迎轉發,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探討,謝謝大家!


文海撈夢話育兒


專業醫學團隊解答,請點右上角關注!

這幾年小兒保健推拿最為中國父母知道的手法,恐怕非捏脊莫屬,很多父母非常熱衷給自己的孩子捏脊。許多養生書籍及各類形形色色的小兒推拿專家,凡論及小兒捏脊都是高談闊論,並且都只談捏脊的好處,比如疏通經絡、昇陽開胃、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以及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等作用,而對於不適宜的捏脊所帶來的副反應往往只有隻言片語甚至根本就沒談及,這就給父母一個錯覺,認為每個孩子都適合做捏脊保健。但事實情況又是如何呢?

上捏脊還是下捏脊?

一般的小兒推拿教材和養生書籍中所說的捏脊指的是上捏脊(即是從下往上捏),但實際應用當中,也會有下捏脊(從上往下),不過因為日常保健下捏脊用得比較少,所以大多父母就只知道上捏脊。上捏脊還是下捏脊有不同的適應症,要了解其適用症狀就得知道捏脊的原理。

捏脊是在後背的膀膚經和督脈上操作的,上捏脊是從長強穴(尾骨尖附近)向上捏至大椎穴。督脈主一身之陽氣,督脈上幾個主要穴位都是昇陽的穴位。根據經絡按摩“順經為補,逆經為瀉”的原則,順督脈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昇陽,屬補法。下捏脊順序跟上捏脊相反,逆瀉督脈,有清熱瀉火通便之效,屬於瀉法,平時多用於實熱證,比如發燒或便秘的治療,極少用於平時保健。實際運用中下捏脊往往只捏不提,或單用推背代替。

比如實熱證的小兒發燒,手上的穴位推拿完後加推背(從大椎穴推至長強)至皮膚髮紅髮熱,能有效加快退燒速度。上捏脊能調動一身陽氣,陽氣升,可溫腎健脾,令脾腎得以運化,同時,捏脊經過後背膀胱經上一系列重要喻穴,對腎、脾、肺都有直接影響。因為上捏脊的根本目的是補陽氣,所以更適合虛寒證為主的積食、便秘、腹瀉、感冒等症狀,對於素體陽虛的孩子而言,陽氣得到提升,抵抗力自然會增強,胃口也會變好。而對於實熱證或陰虛內熱證就不適合經常上捏脊,否則會越捏內火越重,就很可能會出現便秘加重,口舌生瘡,盜汗加劇,晚上睡覺煩躁甚至發燒。

上捏脊大補陽氣,會助熱,熱就會促使身體機能加速運化,因此要根據孩子體質不同適可而止,每日不可多捏,一般3-9遍就可以,多捏無益。有的家長盲目相信捏脊的保健效果就覺得捏得越多越好,每日給孩子捏上十幾二十遍,而且早上捏完晚上還繼續捏,長期堅持的話反而造成更嚴重傷害。特別提醒下,因為上捏脊會加重胃火,胃強脾弱的孩子,就是那種非常能吃老感覺吃不飽又容易食積的孩子,家長一定不要給孩子經常上捏脊,這種孩子現在不少見到。

上捏脊適宜時間

什麼時間上捏脊最合適呢?按一天時辰來看,最好是早上,早上旭日東昇,也是人體一身陽氣生髮之時,此時上捏脊順應了大自然規律,效果也會比較明顯。而晚上是養陰的時間,原則上

不可上捏脊,否則昇陽傷陰,反招實熱病患。有些家長反應晚上給孩子上捏脊後睡眠變差甚至煩躁不安,就是這個原因。按照一年時辰看,最好是春、夏,冬季應以藏陽為主,上捏脊會造成陽氣外洩,而且因為冬天較冷,陽氣外洩就易感染風寒,所以原則上冬季不宜捏脊,父母一定注意。但對於實熱很明顯的孩子,依然不建議經常給孩子上捏脊。

另外需要注意

上面說的那些捏脊的副反應都是長期累積的後果,如果平時偶爾捏一兩次,無論哪個方向,一般不會有明顯的副作用。比如有些無汗的高燒,既可以上捏也可以用下捏脊,目的是為了發汗退燒,這種情況下就宜採用重手法去刺激達到解表發汗退熱的目的,方向反而不是關鍵。而平時保健的捏脊,就要看孩子年紀和體質採用相對輕柔的手法。捏脊只是一種外在的手法,只要正確操作,防止副作用,是不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性的。沒有明確的症狀,日常保健一週2次就可以了。

專業醫學團隊解答,請點右上角關注!


中醫育兒


捏脊一般用於孩子食慾不振、 消化不良、腹瀉、失眠及小兒疳積,感冒,發燒等症狀,捏脊療法適於半歲以上到7歲左右的寶寶。

作為日常保健手法,最好每天進行,不會形成什麼依賴性,反而捏脊會促進寶寶生長髮育,還可以強身健體,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防治多種疾病。

人體背部的正中為督脈,督脈的兩側是膀胱經,督脈和膀胱經是人體抵禦外邪的第一道防線。通過捏脊,可以疏通經絡,調整臟腑 ,刺激人體的植物神經幹和神經節,通過複雜的神經體液因素,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從而防治多種疾病。

正確的捏脊方法是:

讓寶寶俯臥於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鬆。 用拇指指腹與食、中指指腹相對合,在脊柱兩側夾持脊柱兩側的肌膚,沿著長強穴準備沿脊柱向上捏,一直到大椎穴為止。

每次捏脊時間不宜太長,以3~5分鐘為宜。在捏脊的過程中,用力拎起肌膚,稱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稱“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稱“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單捏不提。其中,單捏不提法刺激量較輕,“捏三提一法”最強。

捏脊在早晨起床後或晚上臨睡前進行療效較好,室內溫度要適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溫暖,手法宜輕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發熱的時候不要這樣捏脊,而要從上往下捏,可以直到退熱的作用;另外,捏脊的時候有一隻手總在脊柱上,另一隻手在膀胱經上。


蝸牛媽媽育兒寶典


自從有了小寶後,倆孩子的生病幾率明顯上升,二胎家庭都有體會。偶然機會知道了小兒推拿療法,重要操作就是小兒捏脊,通過書籍自學實踐後發現確實對小兒療效很明顯,但是不建議每日進行,原因如下:



1、作為生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在生病時才會有療效。就跟生病了才吃藥是一個道理,為了預防感冒,每天喝感冒顆粒可行嗎?當然不可行,所以一般情況下,當發現孩子生病的時候,再進行小兒捏脊才會有更好的療效。



2、從預防生病角度說,當發現小兒出現生病前兆時,進行小兒捏脊才會起到預防的效果。前提是你得知道,什麼症狀是小兒生病前兆,比如說孩子拉的便便不正常,出現”羊粑粑蛋“的情況,說明肝火旺盛;比如說孩子的舌苔厚膩,說明孩子消化不良。書中對生病前兆做了詳細說明,發現有徵兆時再對應捏脊才能起到預防作用。


3、每日進行,個人感覺會有依賴。總吃藥就會有抗藥性,不生病時總捏脊就會使得自身的免疫系統變弱。本來人健康的狀況下是無需干預,通過自身的免疫調節,就可以達到不生病的狀態;每日捏脊就會對小兒的背部穴位產生持續的刺激,本身作為一種治療生病的方法,同樣會產生“抗藥性"。

作為一個二胎媽媽,以上是我的感悟心得,養孩子不容易,二胎家庭更不容易,小兒捏脊還是很有幫助的。每個家庭孩子的的情況有所不同,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親子游戲分享



小兒捏脊可以每日進行,捏多了不但不會形成依賴。而且小兒捏脊對寶寶還有諸多好處。它可以增進寶寶食慾,緩解和預防寶寶積滯便秘或厭食,增強寶寶的機體免疫力,提高肺系的抗病能力,減少罹患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生。另外,捏脊還能起到安神作用,改善寶寶夜啼和睡眠不安穩的情況,對小兒遺尿和腹瀉也有一定療效。

所以,家長要想寶寶身體健壯,可以每天堅持幫寶寶做做小兒推拿,可以大大減少寶寶生病的幾率。


米兒媽


捏脊最佳是上午捏,陽氣上升,給小兒補陽氣。

從下往上推捏,“一層層往上”,可以做一組十次。還可以捏完點八髎穴,特別是女寶,當然早晨最佳。

我們出生到六個月是每天都捏脊的,洗完澡後做嬰兒操背部就捏脊,也可以讓小兒消化吸收好一些。主要還是增加免疫力。相對於時間和是否需要每日,正確的手法更重要。我們是跟育嬰師學的,一開始不敢自己捏,小寶太小不敢亂動她,兩個月開始我幫她做嬰兒按摩操和捏脊。

關於捏脊的好處,說實話不是中醫,講了也不專業。或者說,自己也不太確定。但是,小孩子享受還挺好的。捏捏應該很舒服,我們大人如果捏脊了也覺得可以放鬆。

現在一般都是晚上睡覺不踏實或者白天吃飯不“聽話”,擔心她肚子不舒服,會輕揉小腹然後背部捏脊。有時候早晨曬太陽後也會捏脊助陽。

前段發燒,晚上哼哼唧唧,用溫水擦拭後捏脊,孩子也會舒服一點。可能主要對於小兒來說,捏脊還是助眠的效果更多。有的寶寶被捏習慣了,只要到點給她捏一兩下,就能比較快速地入眠。

有的寶寶可能還排斥呢,覺得背上被捏怪怪地會拒絕。至於是否需要每日捏,看小朋友實際情況吧。

我們是會翻身後,就不會乖乖給你捏脊了。


羅院長的小院子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2dd016feb0ac1c917c83e552446b80b7\

全家寶貝嬰幼兒游泳館


“捏脊”療法,是祖國醫學中的一種特有療法,不但可以提高小免疫力,對於治療小兒的某些疾病,很有療效。由於“捏脊”療法適合治療小兒積聚一類的疾病,所以又叫“捏積”。“捏脊”療法不但可以做為保健手法,每天給寶寶捏3至5遍,提高抵抗力,而且可以治療小兒的積滯、疳症、腹瀉、便秘、嘔吐等疾病。臨床上治療小兒一切疾病,我最後都會給寶寶捏幾遍脊,可以促進疾病更快痊癒。

“捏脊”也不是隨便捏捏拿拿,而是有一定要求的,我們通常稱之為“捏脊八法”,是將捏、拿、推、捻、提、放、按、揉八種手法綜合在一起的綜合動作。小兒疾病有虛有實,所以“捏脊”手法也有補、有瀉,一般的說,凡是患兒體質虛弱的或是虛寒性的疾病,用補法;凡是患兒體質比較健壯的,或是實熱的疾病,用瀉法。什麼叫補瀉呢?簡單的說,主要是通過擔拿皮膚的厚薄,指力的輕重及推捻速度的快慢等來體現,即“輕補重瀉”,提放的次數少,捏拿皮膚薄、指力輕、速度慢為補,反之為瀉。

關注“山西福幼堂杜文換”,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分享育兒和小兒推拿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