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位于贵州遵义老城外龙岩山的海龙屯,是一处宋明时期的“土司”城堡遗址,它是贵州唯一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地方。

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从高铁下来时还是晴空万里,没想到即将抵达海龙屯时,天气骤变,涉水行进的公交车像是海里的扁舟,摇摇欲倒。

公交车行至海龙屯时,雨已渐停,于是景区放行,这才得以上山,谁又能想到刚爬到半山腰又下起雨来,撑着一把被风狂扯的雨伞,踩着湿滑的石板缓缓行进。

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南宋末年,蒙古先后灭掉西夏和金,开始了与宋的对垒,由于蒙古采取由西而东迂回包抄南宋的战略,宋军便修建了海龙屯以抵御蒙军,到了明万历年间,杨应龙承袭播州宣慰使职,杨家人在这个地方一呆就传了二十九世,725年。

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最后一任土司杨应龙统治初期,对外示好明王朝,对内却是欺男霸女,巧取豪夺,俨然一派深山老林“土皇帝”的样子。

明朝中后期,随着“改土归流”导致矛盾的激化,明王朝和杨家已是剑拔弩张。公元1599年,杨应龙举兵反明,明王朝八路大军强攻海龙屯,114天后,海龙屯终于城破,杨应龙自缢身亡。

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杨应龙自缢处遗址

从海龙屯背后的故事来看,遇上这种黑云压城,腥风血雨的天气,反倒非常符合海龙屯的气质,让人颇能体味那场一触即发的大战。

沿山脚往上走,沿途经过铜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几道关隘,最终沿路返回,出铁柱关后离开。

1596年,杨应龙调集8万役夫工匠、用了4年时间,在其祖先修建的龙崖屯基础上,修皇宫、搭城墙、建关隘。

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第一重关铜柱关始建于南宋,立在一条极窄的山道上,它没有门楹(楣)石,用青石与石灰糯米浆错缝砌筑而成单通道半圆形拱券顶石结构城门,一旦敌人攻城,就用土石封死城门。

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第二重关飞虎关前有三十六步天梯,它是当时向上唯一的通道,台阶即使最矮的,都比大多数成年人的小腿还高,人们需要一手扶着石阶侧的墙,才能一步一步缓缓往上。此外,天梯和飞虎关之间还有一个两米左右的木阶梯,原本这里是一座从绝壁上开凿建造的吊桥,一旦开战来到这里,当真是进无可进、退无可退。

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行至第三重关飞龙关已到了较为平缓的路,飞龙关是进入海龙屯主城的第一重关三个券拱相套,其平面略呈“4”字形,一面临渊。目前飞龙关由于修缮打围,并不能从原来的古道走。

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再往上的朝天关和飞凤关相连,它前临深沟,向下连接瞭望四角亭,向上连接飞凤关。是海龙囤上最壮观的一组石构建筑群,飞凤关是海龙屯的正大门,也是主城的最后一道防线,目前也在修缮之中。

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抵达杨应龙的皇宫遗址,除后来新盖的海潮寺外,遗址已经只剩下了地基和石甬道。它是当时的政治中心,有殿宇、宫室、厅堂、亭、阁、池、仓库、营房等,总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在这里,杨家做了二十六代的土皇帝。在海潮寺后面,有一个高台遗址,专家考证为当时杨应龙的居所,据说当时他在门口,各个关隘的情况一览无余。也就是在这里,见大势已去的杨应龙在这个地方自缢而死的。

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城破之后,海龙屯付之一炬,时任遵义兵备道傅光宅为超度大批战死亡魂,于1601年修建海潮寺,海潮寺由上殿、下殿、左右厢房四面围合,中有天井,庙里的菩萨用木头雕成。

万历皇帝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和隋朝的隋炀帝十分相似。一方面,他任用张居正整顿改个,另一方面,他平哱拜(宁夏)、平播州(杨应龙)、援朝抗倭,虽然促进了国家民族融合,却也加剧了明王朝的覆灭,以至于他统治后期,努尔哈赤含恨起兵,国家已无力支撑。

他在深山当土皇帝 最终导致明王朝覆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