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不起的“起跑线”,“抢跑”只是为了孩子?

输不起的“起跑线”,“抢跑”只是为了孩子?

现在的教育现状就是人人都在“抢跑”,而你在慢悠悠的坐等花开,觉得孩子的能力是可以的,不用担心,你的孩子会不会落后呢?

其实这个很简单,当你身边的朋友的小孩在通过补习班是全校前十名,或者是可以从小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或是钢琴水平到达10级,或是奥数竞赛比赛得了奖......你还可以气定神闲的看着自己的孩子在玩手机,打游戏吗?

之前就听说过有一位妈妈,在孩子刚出山的时候就开始计算孩子距离高考还有6414天。因为他作为一家公司的高管,她所处的环境让他意识到,人生真的就是一场“马拉松”,像临时抱佛脚这样一个心态对待一个漫长的长跑,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后劲不足,从而不尽人意的。

其实这个也很容易理解,一颗小树要一夜变成大树,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在慢慢沐浴阳光雨露,在周围遮天的大树下奋力成长。

而一些孩子,在考试前就猛的补课,他的心里素质承受得了吗?设身处地的想,当你平时的工作是稳定的朝九晚六,公司突然要你加班到十点,而且还是要连续性加班,你受得了吗?

看看网络上,一看到补课的就会有家长在骂一些培训班,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一看到培训班也在开骂,但其实我们都清楚,这是一边骂?一边又悄悄的给孩子报名,生怕孩子掉队。

输不起的“起跑线”,“抢跑”只是为了孩子?

在城市里,除了房子,最让人焦虑的也就是孩子了,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长们除了学校班级的群,更是加了其他的家长的群,只为了解更多关于孩子的信息。而这一些在中等的收入群体里面更突出,而且越是一线城市,这些焦虑就与普遍。

而一些小城镇,孩子成绩不好了,要放弃读书,家长一般也是支持。反正孩子都读不会书了,出去打工赚钱还可以分担一下家庭负担。从来就没有想过这样会更加拉进城乡的距离。很多家长在开始的时候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就好比以前有人这样比喻笨鸟有三情况,其中一个就是笨鸟不飞,生个儿子代他飞。可是到了后来,怎么就忘记了初衷呢!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稳步推进,大城市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迅速扩大,而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永远是稀缺的。

僧多粥少的现状,让人们不得不去争夺有限的资源,竭尽全力对孩子进行投资,于是竞争不断白热化,“起跑线”一再提前,学业竞争从高中不断提前直至幼儿园。就像现在,很多的城市已经出现了早教的机构,而那里从0岁就可以开始学习,起步可是早早的。有一句话说得好:“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当然,“抢跑”的结果,必定是孩子苦学和家庭财富血拼,就像军备竞赛一样不断升级:奥数、英语等课外辅导班不能少,钢琴、舞蹈、游泳、绘画、航模、编程等才艺也得要。

而孩子呢,一般都是“5+2”“白+黑”模式,就连小长假、寒假都被用来查漏补缺,而时间相对较长的暑假则干脆被当成“第三学期”。

输不起的“起跑线”,“抢跑”只是为了孩子?

学科“抢跑”,才艺“抢跑”,孩子们不在培训班,就在去培训班的路上。

当然,现在的城市的一个教育的现状就是,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小学低年级提前学习高年级课程内容;上了重点小学,还要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乃至重点大学……一环扣一环,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掉链子。虽然说现在教育部也有关于辅导机构不得开办一些提前学习的课程,但也挡不住家长的一个需求。

大家都知道让孩子“提前学”“抢跑”不正常,但谁都不愿意主动退出,万一我退出了,别人没有退出,我的孩子不就输了吗?

于是乎,课外培训成了摁不住的“刚需”,学区房成了难以“告别”的存在。

如此一来,一旦需求多供给少,就会导致价格上升,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下降和供给的攀升。

可是,每当我们以为快人一步“抢跑”之时,不甘落后地“跟跑”之时,却总是“跑”不过那只躲在暗处调配供需的“无形之手”。

以后的社会会发生什么我们也许无法预测,但是孩子的发展家长完全可以掌舵。

当然,如果我们不想在这个博弈游戏里疲于奔命,就要有别人不会的技能,培养孩子就要把孩子培养成“有个性”“不可替代”的稀缺人才,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在他有天赋有热情的领域,给他支持,好好培养。

如果你的孩子本身就想上名校,愿意付出他的努力,那就陪着孩子助他一臂之力;如果你家小孩的天赋和热情在别的方面,那也很好,告诉他条条大路通罗马,还有很多路可以出人头地,无须纠结于一条路上。

教育是让一个人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我们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