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6岁时就想杀1人,8年后如愿以偿

纵观清朝末期的皇帝,大多都很短命。咸丰皇帝31岁就病死在了承德避暑山庄,这个年纪正值壮年,本该享受青春大好时光的,他却早早地离开了人世,把偌大一个国家交了仅有六岁的儿子。他就是咸丰帝唯一的儿子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这么小的年纪,本来是在妈妈怀抱里撒娇的年龄,怎么可能老老实实坐在朝堂之上处理国家大事啊。于是就有了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一起垂帘听政,这时候国家大权掌握在她们手里。

同治皇帝6岁时就想杀1人,8年后如愿以偿

六岁的孩子本该无忧无虑,快乐的玩耍,可是作为皇帝,就要不同于常人,从小就要付出的更多,可是不管怎样,他的年龄毕竟太小,不愿意困在朝堂之上。就是这么一个还不怎么懂事的孩子,竟然萌生了要杀人的想法。这是怎么回事,他要杀谁呢?

同治皇帝6岁时就想杀1人,8年后如愿以偿

张文亮是照顾同治皇帝的一名随身太监,他和同治帝的关系很好,有一天同治皇帝悄悄告诉他,早晚要杀掉那个碍眼的小安子。这话出自一个六岁孩子之口,张文亮听了很是震惊,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只有六岁的孩子如此痛恨呢,不过张文亮也没有太在意,毕竟同治皇帝还太小,他可能也是耍小孩子脾气,随便说说罢了。那么同治帝口中的小安子是谁呢?他就是安德海,他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安德海这家伙非常聪明,很会办事,处事比较圆滑,嘴皮子又很会说。所以他九岁净身入宫,很快得到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喜欢。

同治皇帝6岁时就想杀1人,8年后如愿以偿

什么事情都是有原因的,同治帝是慈禧太后所生。以前有父皇疼爱,可以和他一起玩耍做游戏,可是父皇去世以后,小小的心灵受到很大打击,就需要母爱来抚平他幼小心灵的创伤。可是他和慈禧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安德海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找原因不让他们在一起,不是这事情就是那事情,就他小皇帝支走。时间一久,同治皇帝就开始厌恶他,所以在他幼小的心理就有了杀他的念头。可是那时候他毕竟年纪太少,也只能想想罢了,别的也做不了什么。

同治皇帝6岁时就想杀1人,8年后如愿以偿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同治皇帝也到了叛逆的年龄,天天在宫里呆的实在是太无聊了,于是他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于是在贴身太监的陪同下,他们乔装改扮,偷偷的溜出了宫。这件事情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安德海的耳朵里,于是他就上报了慈禧太后。慈禧一听,非常生气,这还了得,作为一国之君,怎么这么不懂事,竟然做出这么愚蠢的事情。同治帝回来以后,被慈禧好一顿责罚。事后同治帝得知是安德海在母后那里打的小报告,就更加痛恨他了,两个人的仇恨就更深了。

同治皇帝6岁时就想杀1人,8年后如愿以偿

此时同治帝还没有亲政,手里也没有什么实权,所以他只好等待机会。这个机会一等就是八年,等的同治帝好辛苦。话说这一年同治帝已经14岁了,到了大婚的年龄了,于是慈禧太后就下令为同治帝筹办大婚之事。安德海是慈禧身边最信任的大红人,于是他就请命去江南,置办一些皇帝大婚用的物品。慈禧听后很是欣慰,觉得小安子很善解人意,于是就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安德海挑选了个良辰吉日,离开了京城。

同治皇帝6岁时就想杀1人,8年后如愿以偿

安德海自顾高兴,也不知道是忘了,还是平时嚣张惯了,这次出宫他竟然没有领取传牌勘合。皇家祖训有规定,太监私自出宫者,杀无赦。平时在皇宫都作威作福惯了的安德海,出宫以后那更是肆无忌惮,谁都不放在眼里,所到之处,闹得鸡犬不宁,一路下来,搜刮了无数的金银财宝。都知道他是太后身边的大红人,没有人敢得罪他,也就都忍了下来。可是总有好官清官啊,山东巡抚丁宝桢就是一个正直的官员,他不畏权势,敢于直言,早就看不惯安德海的所作所为了。于是安德海刚到山东境内,他就下令捉拿了安德海。

同治皇帝6岁时就想杀1人,8年后如愿以偿

经过审讯,这个安德海身上竟然没有带任何公文,这不是私自出宫吗?于是丁宝桢一个折子上报了朝廷。也该安德海死,那几天慈禧太后有事,就将朝廷一些事物就给同治皇帝处理,同时也是锻炼一下同治皇帝,谁知道就是这个时候,安德海就犯事了,于是同治皇帝和几个大臣一商量,就下了道谕旨:按大清律法行使。接到圣旨的丁宝桢,立刻将安德海就地正法。这也顺便给同治皇帝报仇了。安德海为自己胡作为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同治皇帝6岁时就想杀1人,8年后如愿以偿

最后慈禧太后知道了这件事,但是安德海已经被处死,虽然很生气,但是也无可奈何,总不能为了一个死人和皇上大闹一场吧,于是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