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只知道高血压?不重视低血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同于高血压,人们对于低血压的认识尚不够深入。多数情况下血压虽然偏低,但没有急性的不适症状,人们选择漠然置之,以致低血压直接影响了她们的工作和生活,引起危害,危及健康。鉴于大多数低血压病人对低血压的防治知之甚少,故在此对其进行介绍。

临床上低血压分为两类,生理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

1、生理性低血压:是指患者除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外,无任何自觉症状。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或缺氧等异常。

2、病理性低血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低血压病,除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外,常伴自全身乏力、头晕、易疲倦、出汗、心悸等。当长时间站立或者由卧位(或坐位、蹲位)转为站位时,上述症状更为明显,甚至昏倒。病理性低血压病又可分为急性低血压和慢性低血压,其中急性低血压多见于各种休克和急性心血管功能障碍。慢性低血压有遗传倾向,也可发生于某些神经性疾病、心血管病症、慢性营养不良、内分泌功能紊乱、传染性疾病恢复期以及使用某些降压药物时, 常伴有相应的不适和检查异常。

生理性低血压和慢性低血压的防治:以饮食调养和运动疗法为主,辅以情绪调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饮食调养:

1:加强营养,吃食荤素搭配,不挑拣,一日三餐合理用餐,遵循早饭吃饱、中午吃好及晚饭吃少的原则, 选择一些营养丰富的食品如,肉、蛋、奶、鱼、虾、豆类、谷类和麦类等食品,保证足够的热能,以改善虚弱削瘦体质。

2:不要片面追求身材苗条,盲目减肥,节食偏食。平时可适当多吃些山药、苡仁、桂圆、荔枝、枸杞子、栗子、莲子、桑椹、核桃、红枣、瘦猪肉、羊肉及鸦、鸽子等禽类食品,具有滋阴益气、补肾健脾等作用, 也有利于增强植物神经对血管的调节作用,促使血压回升。

3:还应多吃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的水果、蔬菜,如苹果、香蕉、桔子、李子、菠萝、油菜、西红柿、韭菜以及黄豆、红豆、黑豆等豆类制品,使各种营养成分摄人充分。

运动疗法:

根据个人体质条件, 每日安排适当的体育锻炼,如跑步、打球、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练气功等,每天半小时,但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活动量和活动内容,且持之以恒。既可使肌肉结实,增强体质,又可使心脏功能增强,血管紧张度增强,神经系统机能得到调整,心血管系统更好地适应机体内外环境的种种变化,使低血压逐渐得到好转。体育锻炼外,半夜或者清晨起床前最好先在床上做二分钟伸懒腰、收缩下肢肌肉等预备性活动,“提醒”血压调节机制早作“准备”,可以减少因体位骤变调压机制不及防范所造成的低血压,以防晕厥。

情绪调理:

正确认识疾病性质,消除紧张心理,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开朗,彻底消除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临睡前不宜过多谈话、看书、写作,不宜长时问观看紧张、惊险的电视节目、球赛或电影。

日常生活:

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睡前宜用热水浸泡双脚,按摩足底。在干活、解便时不宜久蹲,站立时勿过猛,应慢慢站起。此外,头颈活动时亦忌过猛过快如低血压伴明显症状时,建议在合理饮食和运动保健基础上,再配合中药治疗,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