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向献血者致敬!

今天是世界「献血者日」,向献血者致敬!

向献血者致敬!

图1,献血光荣!

血液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组织器官。我们身体每个组织细胞都需要给养。而血液是给组织细胞输送给养的主要工作者。

比如我们组织细胞需要氧。呼吸系统把氧气吸收进来,然后就交给了血液里的红细胞承运。红细胞背负着氧,历经千山万水而输送给了各个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吸氧后代谢的产物----二氧化碳等则丢给了血液。血液又千辛万苦把二氧化碳输送给肺,让肺泡把它们排泄出去。

实际上不止是输送呼吸里的氧,像消化食物而产生的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等等都是靠血液四处运送。比如在胃、小肠等消化吸收后还需对食物做深加工。于是血液辛辛苦苦把这些消化的食物输送给了肝脏。肝脏加工后的产物又要靠血液输送给全身各个脏器。

血液承载着组织细胞需要的各式各样营养品,也同时把组织细胞代谢的产物输送给肺、肾脏来排泄出去。

向献血者致敬!

图2,我们依靠血液来输送氧

如果我们缺血了呢?

  • 红细胞缺乏则难以输送氧。
  • 白细胞缺乏则容易被病原体感染。
  • 血小板缺乏则容易出血。

于是我们的组织细胞会缺氧,会更容易被细菌病毒侵蚀,甚至会更容易出血而进行性恶化。这点在创伤失血的病人身上尤为突出。

因为创伤失血会带来一个著名的「死亡三角」。

向献血者致敬!

图3,失血导致的死亡三角

大失血的最佳抢救措施是:止血+输入温暖血液。

而导致大失血患者死亡率增加的措施是「大输液」。因为不输血而输液会带来如下问题:

  1. 稀释血液,导致凝血因子、血小板相对浓度下降,从而出血不止。
  2. 失血而缺氧,输液不能纠正组织细胞缺氧,反而开放血管而导致组织细胞缺氧恶化。
  3. 失血而丢失体温,但输液导致体温进一步下降(除非给液体加热)。低体温会导致组织细胞吸氧下降、更容易出血。

为了减少创伤失血的死亡率,在今天我们强调止血、强调「允许性低血压」,而不是即时输液。如有条件,我们应该尽快输入「新鲜温血」!这有什么好处?

  1. 有红细胞携带氧,这样组织细胞不会因缺氧而损伤;
  2. 新鲜血有凝血因子、有血小板,有利于止血!
  3. 有温度,不会降低体温而恶化出血倾向,有利于组织细胞供氧。

很显然,现实医疗时是很难有「新鲜温血」。但我们可以给他们输入「红细胞+新鲜血浆+血小板」,并把血液适当加温,也给创伤失血者合理保温措施。

向献血者致敬!

图4,输液输血应加温,这可以减少失血病人的死亡率

在今天,我们仍没有替代血液的医疗药品。如果没有献血者的捐献,那些创伤失血、产妇大出血等等就很可能走向死亡。而捐献血液则可以挽救垂危的失血者。

笔者从读医科大学开始献血,至今已经捐献超3000ml血液。作为献血者,我自豪!

1,陶为科:《多发外伤:多科室协调,挽救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