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那时候,还只有马车与船只,人与人之间远距离的联系总在路上或水上,摇摇晃晃半个月,带着仆仆风尘。

到后来,有了黄包车,有了火车,有了小汽车,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交通工具也日渐平民化,多样化,交通网络逐渐建立与完善,置身于来来往往的车流之中,恍如隔世。

改革开放40年里,“春风”呼呼地吹,长沙交通也有了翻天覆地变化,先后了有了高铁、地铁、磁悬浮、城铁的加持,星城被镀上了金,这一张响当当的交通名片,对外有底气,对内有交代,长沙人民蹭蹭上升的幸福感有好几分来源于越来越便利的交通。不仅仅是“加速度”,出行选择也多,不负当初那个“准时到达”的承诺。

“大前辈”

公交

一直是公共交通的绝对主力,历经数次改进,长沙的公交车从笨拙的老式交接车换成了新能源公交。更清洁、更节能、更快捷。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天鹅牌铰接车,架构有点像两节火车车厢。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立珊线老车,已经没有中间厚重的连接架构,整辆车显得轻巧不少。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老7路,还是铰接车,是那时候有名的金峰牌。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1997年,第一条空调车线路正式开通。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福莱西宝,1998年最为豪华的空调车。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12路,2000年为五一大道拓宽而引进的首批12米级大黄海。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长沙巴士成立时的老黄海,一趟能载不少乘客。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第一批豪华车,但票价受到市民质疑和普遍的不满。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第一批无障碍低地板公交车,与现在公交车越来越相似。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现在的公交主力,白色、蓝色和绿色三种颜色“称霸”长沙街头。

火车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1977年新站落成(地址:原五一路东端),虽然当时火车站的四周还是一片农地和鱼塘,但它是全国第二大火车站。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每一年,有多少人在这里出发、停留、归来,在这里大家都一样,是过客。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这40年里,长沙火车站从城郊边界纵身变成城市中心,同时也带动长沙的发展。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不过随着高铁的开通,长沙火车站的客流量产生一定程度的缩减,它不变的模样,那高举的火炬仍将照亮诸多人的心窗。

出租车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1978年,长沙市第一家出租车公司“长沙市客车出租公司”成立,拥有各类车辆20辆,包括吉普车、两轮摩托车等,质量参差不齐。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2001年,长沙市出租汽车公司建了宽敞明亮的第三代办公楼,前坪停放了很多蓝色的出租车。

后来居上

21世纪到来,长沙的轨道交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铁、地铁、城铁、磁悬浮、BRT陆陆续续落地建成,地面交通向更纵深发现发展,深入到地底下,也在空中搭建起桥梁来支持轨道交通的发展。这一张大网,让人惊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智慧,同时,对于地面交通起到很大程度的分流作用。

高铁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2007年11月,长沙南站正式动工。历经两年时间,2009年12月26日9时,随着一声长鸣,G6025次从长沙南站首发,向南驶向广州,标志湖南已快步迈入高铁时代。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长沙南站紧靠长沙黎托高速汽车站,将地铁站、长途客运站、公交枢纽站融为一体,实现国铁、长途客运、地铁、机场磁悬浮和城市公交的无缝对接。

地铁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2000年,长沙开始酝酿修建地铁。2009年9月,长沙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截至目前,长沙已开通1号线与2号线。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据远期规划至2030年,长沙轨道交通共建设6条骨干线和6条补充线共12条线路,线路总长约450公里。长沙地铁线网方案总体结构布局为“米字形构架,双十字拓展”,整体上呈主副中心轴带放射形态。

城铁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长株潭城际铁路,是连接湖南省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的城际铁路,项目于2010年6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其中长沙站以南段于2016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长沙站以西段于2017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长株潭城际铁路连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承担三市之间的城际客流,同时兼顾城市客流,为长株潭城市群提供快速、准时、便捷的交通服务,进一步强化了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在长株潭城市群中的核心地位。

磁浮快线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长沙磁浮快线(长沙中低速磁浮工程)于2014年5月16日开工,2015年12月26日试运行,2016年5月6日正式通车试运营。它是中国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铁路。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长沙磁浮快线连接长沙火车南站和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全程高架敷设,线路全长18.55公里,初期设车站3座,预留车站2座,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长沙磁浮快线于2014年5月16日开工,2015年12月26日试运行,2016年5月6日正式通车试运营。

BRT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长沙BRT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中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其中万家丽路BRT于2017年7月已启动建设,将于2018年建成通车,

其他线路分年度逐步实施 。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根据最新发布的《长沙市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在万家丽路、韶山路、芙蓉路、人民路、湘府路等客流走廊密集区,以及公交运行慢速区规划建设快速公交BRT线路,规划建设7条快速公交BRT线路。

横空出世

共享单车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黄色的ofo、绿色的酷骑、橙色的摩拜、黄蓝相间的永安行……一夜之间,各种共享单车在长沙街头“争妍斗艳”,成功融入长沙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新型的出行潮流方式。

改革开放40年 大长沙城市交通变迁

之后,共享电单车、共享汽车也陆续出现在各大街头,双脚踩在踏板上的感觉让人觉得很踏实,很自然,很舒服。这些横空出世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更多便利。

从渴望解放双脚到全民“踩单车”,交通工具与交通方式在时代的发展下也在往前迈进,只是这中间更多掺杂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诉求,公交、地铁、城铁、高铁等来来往往,编织起一个巨大的交通运输网络,承载着人们的喜怒哀乐,还有他们的诗与远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