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位文盲皇帝,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成千古绝唱,无人赶超

说到人们最不喜欢的学科之一肯定会有不少人谈到“历史”二字,原因不过于乏味与枯燥。历史的确是一个看上去非常糟糕的书呆子,不管是什么时候都是不苟言笑,每日拿起书本来就摇头晃脑全是那些字眼,翻来覆去没有新意的样子。但是事实上这都是人们的偏见,就像你看见一个头发、衣服乱糟糟的人以为他是傻子一样,其实人家是不仅不是傻子,而且还是爱因斯坦。而历史不仅不是书呆子,而且还是个谈笑风生的人,说起话来往往有趣的很。从古至今,历史记录了无数名人大事,那些人或意气风发或心灰意冷,那些事或惊天动地或不值一提,历史都记录在册供后人浏览审评。历史就是这样妙不可言。今天,就让小编带你一起走近历史,去看历史记录下来的名人、大事。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中国有位文盲皇帝,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成千古绝唱,无人赶超

汉高祖刘邦是地道的农名出身,他从小不喜读书,是中国史上的文盲皇帝。然而这位文盲皇帝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成为千古绝唱,无人赶超!这便是流传后世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有位文盲皇帝,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成千古绝唱,无人赶超

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

中国有位文盲皇帝,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成千古绝唱,无人赶超

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席间由一百二十人歌唱助兴,刘邦击筑伴奏,气氛极为热烈,和大家一起饮酒,在宴席上他唱起这首大风歌,抒发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复杂心情。

中国有位文盲皇帝,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成千古绝唱,无人赶超

《大风歌》整首诗仅有三句构成,这在中国历代诗歌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三句诗中每一句都代表一个广大的不同的场景与心境,而且作者对这三句诗真可谓惜墨如金、高度凝炼。其中第一句的大风起兮云飞扬,是最令古今拍案叫绝的诗句。

中国有位文盲皇帝,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成千古绝唱,无人赶超

在这首诗歌中,很难看出这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写的,因为此诗的格局太大,不是一般人所能驾驭。但是刘邦肯定不一样,他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戎马半生、经历过太多普通人无法触及到的东西,将士良才、天子胸怀,这两样足以留下千古绝唱,只能令后人望洋兴叹了。

中国有位文盲皇帝,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成千古绝唱,无人赶超

诗中描绘的是一个皇帝的前世今生,战场厮杀时的浩浩荡荡,威猛果敢,战后登基时的尽享尊贵、荣归故里,然而还有一丝江山后世不稳的担忧,曾经出生入死的兄弟以后可能威胁到自己政权的集中和稳固,所以对于过去的情谊不能放纵,只能含痛抛弃,镇守四方的猛士又在哪里?这样一连串的思考令刘邦自己也黯然了,时不我待,西汉政权的万世恩泽谁人来保?

中国有位文盲皇帝,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成千古绝唱,无人赶超

读过这首诗的人也许会明白,一个有格局的人,无论出身怎样,依然能够令后世敬仰——甚而无法超越,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应该说的就是这个吧……

中国有位文盲皇帝,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成千古绝唱,无人赶超

在历史的长河里走了一遭,大家有没有什么想法呢?对于历史是否有了新的看法呢?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之久穷尽一生也无法看透,其辉煌不仅仅是民族的智慧,更是民族的骄傲。历史不是枯燥的,也不会是枯燥的,历史需要的只是你的兴趣与耐心。历史从来不会干扰你做事情,只会让你随心所欲,然后跟在你后面悄悄记录你的言行。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历史故事,只是在未来是否能够成为历史上辉煌一笔还需要靠你自己努力。历史只听英雄或大反派的故事,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