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开创未来,抗战胜利73周年纪念日

2018年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纪念日。73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无数英勇军民身先士卒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 “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 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观。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历史背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英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英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由于全面战争时间约为8年(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亦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为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力量逐渐发展壮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称)的主战场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密苏里号上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说起日本投降的日子人们想到的就是8月15日。可是,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却是在9月3日。为什么是9月3日,而不是8月15日?

8月15日是什么日子?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广播了裕仁天皇的“终战诏书”,宣布接受同盟国的条件停战。在天皇的这份广播中通篇都找不到投降两字。

他说:“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以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己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同意接受其联合公告。”

这里提到的四国联合公告,也就是《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是1945年7月26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柏林波茨坦举行会议,在会议期间发表的对日最后通牒式的公告。

公告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中国没有参加会议。但在公告发表前征得了蒋介石的同意,所以最早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

苏联在1945年8月8日对日宣战后加入该公告成为四国联合公告,波茨坦公告总共有13条内容,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日本以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方式来表示同意投降。所以8月15日只是日本宣布投降的日子,还没真正履行有关的法律程序。

9月3日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

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美、英、中、苏、法荷、澳、新、加等9国代表也相继签字。直到这时,才真正从法律上确定了日本投降。

抗战胜利纪念日的“演变”

1

1945年9月3日,中国政府下令举国庆祝放假1天,悬旗3天并从1946年起把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初是将8月15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3

1951年8月13日,又重新规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4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发布。抗日的纪念日明确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但不作为国定假日放假。所以从法律层面上说,真正的抗战胜利纪念日就应该是9月3日。5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无论是8月15日还是9月3日,最重要的是:缅怀先烈纪念为抗战作出贡献的人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