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公益治沙 北京现代助力内蒙古“绿进沙退”

“前几年,这片盐碱地如果刮起沙尘暴来,就是一片白,就像烟囱冒烟一样,什么都看不见。”回忆起内蒙古宝绍岱诺尔盐碱干湖盆几年前刮起风沙的情景,牧民贺希格 仍然心有余悸。

地处锡林郭勒草原深处,宝绍岱诺尔距京约470公里。由于气候变化,曾经水草丰美的宝地如今生态脆弱,水源匮乏,盐碱干湖盆也成为了“草原癌症”——盐碱沙尘暴的源头。

十年公益治沙 北京现代助力内蒙古“绿进沙退”

从2009年开始,以“让天空不再扬沙 ”为目标,北京现代、现代中国与环境保护组织“生态和平亚洲”共同开启了“盐碱干湖盆治理”行动,项目分为“查干诺尔盐碱干湖盆治理”以及“宝绍岱诺尔盐碱干湖盆治理”两期进行。

十年公益治沙 北京现代助力内蒙古“绿进沙退”

近日,北京现代内蒙古公益治沙行再次启动,这是第2期“宝绍岱诺尔盐碱干湖盆治理项目”执行的第5年,也是该项目的收官之战。来自北京现代的青年职工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现代中国的志愿者从北京出发前往宝绍岱诺尔,开展“让天空不再扬沙”的绿色行动。

十年公益治沙 北京现代助力内蒙古“绿进沙退”

十年公益治沙 北京现代助力内蒙古“绿进沙退”

虽然在近40度的高温下,北京现代青年志愿者要以人力完成搬运红柳枝、折断树枝、树枝埋植、踩实泥土等一系列工作,但以“让天空不再扬沙”为理想的志愿者们依然饱含热情,以小组为单位干劲十足的完成了繁重的设沙障工作。在这样的环境和工作中,北京现代志愿者们周而复始坚持了十年,目前他们设下的沙障总长已经超过50公里,足有北京三环一圈的长度。

十年公益治沙 北京现代助力内蒙古“绿进沙退”

在治沙期间,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也给志愿者带来了的挑战。由于当地水资源极度匮乏,提供给志愿者的水源仅够饮用,每人每天的生活用水也只有三瓢,只能保证基本的生活用水,洗头、洗澡成为一种奢求;同时,在治沙作业现场,没有一点可以遮阴的地方,在内蒙8月的太阳炙烤之下,地表温度可以达到40度以上,再加上当地的气候极度干燥,会让人处于极端不舒适的状态。

尽管身上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打湿,但参与到此次公益行动中的青年志愿者叶奕种起沙障来,仍乐此不疲,“虽然治沙公益行动的条件艰苦,但看到小组的7个人通力合作,把这一排排沙障种植好,很有成就感。”

十年公益治沙 北京现代助力内蒙古“绿进沙退”

叶奕透露,他所在的部门每年都会有一两个名额参与到治沙行动中,他的同事治沙回来都会将治沙的意义与细节讲给大家,他这次回去后,也要像以前的志愿者一样,将公益环保的精神一届一届传承下去。

实际上,在北京现代,与叶奕一样的青年志愿还有不少。在他们看来,这项在公益活动已经成为接受企业文化洗礼的“第二课堂”。于是,此项活动成为大家争相报名参加的“必修课”。

十年公益治沙 北京现代助力内蒙古“绿进沙退”

而在青年志愿者刘建伟眼中,在北京现代“为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创造一片美好的蓝天”最高价值观的指引下,内蒙古治沙行动仅仅是北京现代全体系推进绿色发展的缩影,“在绿色制造、节能环保等方面,北京现代也在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作为年轻人,我们不能忘记先辈给我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社会责任,当代青年应该勇敢的站在责任最前沿,为保护自己的家园和生存环境而努力。”北京现代工作人员表示,“北京现代青年一定会发扬这种主动担当、主动创新的精神。公益活动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点。”

十年公益治沙 北京现代助力内蒙古“绿进沙退”

从种下第一颗碱蓬和埋设第一段沙障开始,十年来北京现代志愿者已经埋设50千米沙障,并为草原腹地铺上了碱蓬、芨芨草等固沙植被,帮助查干诺尔、宝绍岱诺尔盐碱干湖盆恢复总面积达9000万平方米的植被覆盖,并使查干诺尔成为全球范围内草地恢复面积最大的单个地区。

十年公益治沙 北京现代助力内蒙古“绿进沙退”

如今,贺希格站在草地上环顾家园,心中早已没有了最初的惊悸。目前,已经完成治理工作的查干诺尔与宝绍岱诺尔湖盆,骆驼、牛羊时常光顾;秋季碱蓬种子成熟以后,成群的鸟儿在碱蓬地里啄食碱蓬种子;蜥蜴、昆虫也多了——碱蓬地重现生机,查干诺尔与宝绍岱诺尔湖盆的生物多样性趋于好转。

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内蒙古治沙行动让查干诺尔与宝绍岱诺尔湖盆重燃绿色生机,实现了“绿进沙退”。贺希格说,切身感受到环境的好转,如今,有更多的牧民也愿意参与该行动中来,为绿色家园的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