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少伦:猪场应重视欧洲型猪蓝耳病病毒的防控

翟少伦:猪场应重视欧洲型猪蓝耳病病毒的防控

翟少伦:猪场应重视欧洲型猪蓝耳病病毒的防控

题外话

8月份以来,国内流行的非洲猪瘟可谓沸沸扬扬,在各大论坛、网站等媒体迅速传播。非洲猪瘟进入我国,对我国养猪业或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一时间,非洲猪瘟是如何传入我国的?众说纷纭。边界野猪越境、走私生猪入境、猪肉制品入境等等。截止9月6日,国内的黑龙江、辽宁、安徽、浙江、江苏等地已报道11起非洲猪瘟疫情。农业农村部公告称不排除新的疫情出现,这就要求各养殖场要特别重视生物安全问题,例如禁止从疫区引种、购买冻精、调运商品猪、限制生猪跨省调运等等。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非洲猪瘟科非洲猪瘟病毒属)感染引起的猪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但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达40-42℃),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部分咳嗽,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最早发现于非洲的肯尼亚,故而得名非洲猪瘟。非洲猪瘟仅引起猪的发病,不属于人畜共患病,请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猪肉产品,切勿故意捏造、传播虚假消息和不当言论。

【本期主题】

言归正传,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另外一种外来病—欧洲型猪蓝耳病。传统上称的猪蓝耳病都是美洲型猪蓝耳病,是由美洲型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美洲型猪蓝耳病病毒又分为经典病毒株(如CH-1a、VR2332)和高致病性毒株(JXA1,HuN4,GD,TJ)。近年来,由于从美国引种的原因,类NADC30毒株在我国也广泛流行。2011年以来,我国对欧洲型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也开始重视。最初,在我国北方的内蒙古、北京、辽宁、黑龙江报道,近年来,在南方的贵州、福建等地也有报道。

翟少伦:猪场应重视欧洲型猪蓝耳病病毒的防控

图1 目前欧洲型猪蓝耳病在我国的流行与分布

为了了解欧洲型猪蓝耳病在广东省的流行情况,我们采集了来自2016年的广东各地的750份猪样本(656份血清和94份肺脏组织),通过RT-PCR检测发现,欧洲型猪蓝耳病病毒在15个主要养猪地市都有流行。采集的50个猪场,欧洲型猪蓝耳病病毒阳性场32个,占比64%。样品阳性率为24.8%(186/750)。这表明欧洲型猪蓝耳病病毒在广东地区养猪场广泛流行。

进一步对这些欧洲型猪蓝耳病病的ORF5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分析发现,广东株与欧洲大流行1型(Pandemic subtype 1)序列相近(图 2)。此外,从进化树上来看,广东株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小分支(Clade A,C和D)(图 3)。这表明欧洲型猪蓝耳病病毒存在遗传多样性。

翟少伦:猪场应重视欧洲型猪蓝耳病病毒的防控

图 2 欧洲型猪蓝耳病病毒ORF5

编码GP5蛋白序列比对结果

翟少伦:猪场应重视欧洲型猪蓝耳病病毒的防控

图 3 欧洲型猪蓝耳病病毒ORF5基因

遗传进化分析

上述欧洲型猪蓝耳病研究内容,近日发表在国际病毒学杂志《Archives of Virology》上,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动物疫病诊断学科团队骨干成员翟少伦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美国南达科他州立大学蔺涛博士和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周霞为共同第一作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动物疫病诊断学科团队带头人魏文康研究员、吕殿红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本期结语】

由于美洲型猪蓝耳病病毒与欧洲型猪蓝耳病病毒核酸同源性很低,仅有50%左右,交叉免疫保护性差。个别猪场存在美洲型猪蓝耳病病毒与欧洲型猪蓝耳病病毒混合感染情况,这无疑给猪蓝耳病的防控带来更大的挑战。笔者认为猪场从国外引种、国内种猪场引种仍要把好检疫关,如检疫种猪、检疫冻精等。此外,安全有效的猪蓝耳病病毒多价(欧洲型+美洲型)疫苗研制与开发是猪场防控猪蓝耳病的重要利器。

翟少伦:猪场应重视欧洲型猪蓝耳病病毒的防控

广东省农科院动物卫生研究所动物疫病诊断中心是广东省农科院动物卫生研究所下属的对外服务机构,设有综合部、检测部(血清检测室、核酸检测室、细菌分离鉴定室)、诊疗部(动物医院),主要从事猪、鸡、鸭、鹅、鸽子、犬、猫、龟、兔、牛、羊等畜禽及宠物疫病的诊断、抗原抗体的检测工作,为畜禽健康养殖提供有效的防控措施和科学保障。2011年,动物疫病诊断中心获得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证书,成为兽医领域内首家第三方检测机构,是广东省、广州市动物疫情信息采集点之一、广东省现代企业500强项目建设承担单位、广东省科技厅村村通动物医院建设单位、广东省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广州市公安局养犬登记受理委托点和广州市农业局狂犬病免疫注射定点单位。同时,依托中心组建的动物疫病诊断学科也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十三五”重点培育学科。中心现有科技人员16人,其中专业科技人员14人,包括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2人,兽医师1人,主管技师1人,有博士学历4人、硕士学历5人,一支人员素质过硬、团结协作良好的团队常年为广大养殖企业、养殖户服务。

中心以研究所内建设的中国农业科技华南创新中心动物重大疫病和人兽共患病公共研究平台、农业部兽医生物技术与兽药“学科群广东实验站”、广东省畜禽疫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兽医公共卫生公共实验室、广东省动物疫病病原种质资源库、广东省动物疫病诊断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动物疫病诊断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宠物疫病检测服务科技创新平台等为技术依托平台,以研究所拥有40多名博士、专家为技术后盾,拥有在业内知名度较高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队伍,配备了较完善的检测仪器设备,开展了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病原学与药物敏感检测、组织病理学诊断等工作,面向广东省和华南地区广大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提供动物疫病的检测诊断、临床诊疗、远程诊疗和技术咨询培训、疫病信息采集,出具有法律效力检测数据、报告等。

自2008年组建以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广东省应用研发重大项目、广东省农业攻关计划、广东省社会发展计划、广东省现代企业500强项目、广东省科技厅项目、广州市及天河区科技计划等30余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登录号等20多项,其中授权8项,发表各类论文40多篇,其中在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Transboundary and Emerging Diseases、Computational and Structural Biotechnology Journal、Veterinary Microbiology、Scientific Reports、Infection,Genetics and Evolution等SCI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20多篇,在中国预防兽医学报、动物医学进展、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20余篇,编著猪病、禽病、宠物病及狂犬病防治知识手册5部,科学研究及科技服务能力处于行业领先。

中心常年接受大量各类动物样品检测,也分离到多种动物源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欢迎感兴趣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前来莅临指导,共商合作大计,也热烈欢迎感兴趣的高校研究生前来实习。中心检测服务电话:020-85292955;微信号:18602036458。

翟少伦:猪场应重视欧洲型猪蓝耳病病毒的防控

翟少伦,1983年生,华南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博士毕业(2012.9-2015.6),美国南达科他州立大学访问学者(2016.10-2017.9),现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动物疫病诊断中心骨干成员,副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猪、牛、羊等动物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学等相关研究,处置动物突发疫病经验多、效果好,受到当地养殖户好评。近年来主持国家星火计划1项、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3项(其中广州市科技创新人才项目1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课题10多项,发表各类科研论文4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20篇)(详见:http://orcid.org/0000-0003-3217-2256),IF累计达50多分,引用次数500多次,主编科普作品2部,申请各类专利17项(第一完成人5项),授权8项(第一完成人3项),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奖一等奖2项,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0多次,大会报告或专题报告4次,获得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十二五”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推广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次,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记功奖励1次,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优秀论文提名奖1次,中国养殖业健康发展大会优秀论文奖1次,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优秀论文奖1次,第25届广东省科技进步活动月畜牧兽医学术与科技创新发展大会优秀论文奖1次。

翟少伦:猪场应重视欧洲型猪蓝耳病病毒的防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