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朗逸?

冻龄小鲜肉


我第一次见到朗逸是在2008年,至今整十年。

记得那时我还在上初中,班里英语老师因为上班路远,于是买了一台车用来代步,那台大众品脾的轿车正是朗逸。当我知道这次的试驾车是朗逸的时候,真的特别感慨,回望这十年,我从一个汽车爱好者逐渐成长为一个汽车从业者,无论身份还是角色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但眼前的它,却好似依然还是原来的样子,不曾改变。十年,岁月,静好。

外观:从百花齐放到家族式设计

早些年,大众还并未提出家族式设计的理念,所以每台车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与如今的设计潮流相比,只能说是各有千秋吧。现在的朗逸可以说是大众旗下紧凑级轿车的带头大哥,风格较为沉稳,与帕萨特的气场颇有些相同,并没有过于夸张的设计,很持重。

如今的紧凑级车是越做越大,当年轴距2610mm的老朗逸也算是个标准的紧凑级车,而如今的2018款朗逸,轴距已经达到了2688mm。当然,跨级这类的话就不说了,但不论是和当年的自己还是现在的竞品相比,它都有绝对资本。

从情怀上讲,我当然还是更喜欢老款那样圆润的设计,美与丑暂且不谈,至少很有特点。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如今的汽车品牌似乎更加看重归属感,家族式设计的起源虽无从查证,但在我看来,还得说是大众带了这么一波节奏。我知道很多人都在等着“套娃”这个词,可我觉得这不一定就是充满贬义的调侃,从被市场认可的角度来说,大众无疑是成功的,不容反驳。

朗逸的外观设计真的很难让人挑出什么亮点,尤其它还是那种走沉稳风格的选手,一点一滴都透着规矩和稳重。简单说,它所有的设计都是秉承着被消费者所普遍认可的样子而来,你可以说它没特点,但最气的是你压根找不出硬伤。

内饰:温馨居家,装饰有新意

朗逸上深下浅的内饰配色一看就是主打家用温馨牌,整体视觉效果也确实非常不错,坐进车内让人感觉十分轻松惬意。设计方面与老款车型有了明显的改变,全新的家族设计更加强调年轻化和科技感,值得一提的是贯穿中控台的这块装饰板,中间部分为黑色,两端则是加入了渐变的效果,一改往日的沉闷,客观上来说设计感相比以往要有所进步,但还远谈不上颠覆。当然,作为一台主流家用轿车,这样稍显中庸的设计也无不可,被主流审美认可,也是对销量的一种保证。

大众对于内饰的做工一向保持着很高水准,这台朗逸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严丝合缝的拼接工艺,确实体现了德国品牌的扎实和严谨。夸完优点再谈不足,其实就一点,用料真的不敢恭维。朗逸的内饰用料几乎全部采用硬塑料,敲击时的廉价感显露无疑,虽然这种塑料本身的质感还算不错,但塑料再怎么说也还是塑料,真皮缝线不奢求,好歹用些搪塑也能更显质感不是么?

此次我们试驾的朗逸1.5L自动舒适版原厂装配的是6.5英寸触控屏,两侧有实体按键以及旋钮,支持CarPlay以及MirrorLink手机互联,功能性方面可以满足日常使用,但手机APP互联、语音控制以及车载导航等功能并不支持。这台试驾车选装了8英寸显示屏,取消了右侧按键和旋钮以换取更大尺寸的屏幕,另外上述6.5英寸屏不支持的功能也都得到了补充。

朗逸全系仅有高配的几款车型使用了自动空调,1.5L车型则全部为手动空调。在使用便利性方面虽然有所欠缺,但考虑到入门车型的身份以及成本控制等要求,这样的配置表现也无可厚非。物理按键和旋钮的阻尼感都很不错,操作也比较简单,熟悉之后完全可以实现盲操作,此外制冷速度以及静音表现也都能够令人满意。

舒适性方面,作为一款家用轿车,自然应该是朗逸的优势所在。天窗、皮质座椅以及四门一键升降车窗等基本配置都有装配,舒适性和便利性都很不错,略微遗憾的是座椅调节均为手动操作,我认为如果可以用仿皮座椅换取一个主驾驶电动调节应该非常值得,毕竟仿皮材质除了视觉效果不错以外,在柔软度以及透气性等方面,确实都不如织物面料来的实在。

动力:1.5L家用完全够

我们试驾的这台朗逸搭载的是1.5L自然吸气发动机,隶属EA211系列,其也是大众入门级发动机。参数方面相比1.6L发动机功率有所增加,但扭矩有降低,全新的1.5L排量一方面是为了迎合新的消费税政策,另一方面这减少的0.1L排量理论上也可以提升经济性。

传动部分匹配的是来自爱信代号为AQ160的6AT变速箱,有S挡以及手动模式,日常驾驶完全够用。

发动机的输出非常线性、平顺,但我想更多还是因为这台1.5L发动机的功率以及扭矩都不大,无论油门深与浅,半脚下去基本都是一样的加速感受,很慢,但却足够平稳。平稳加速情况下变速箱的升挡很积极,是非常注重经济性的调校风格,起步加速十分顺滑,平稳安逸,舒适性表现不错,只是提速感受真的是硬伤。“佛系”的人生有两种,一种是主动选择,一种是被自愿,开上1.5L朗逸,就等同于你选择了后者。

调侃和玩笑到此为止,实事求是的说,朗逸这套1.5L+6AT的动力总成在燃油经济性以及平顺性等方面确实表现不俗,加速感受虽说不够优秀,但与同级竞品包括许多1.6L发动机相比,也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如果对于动力有所追求,那么1.4T当然是最佳选择,而均衡各方面因素综合来看,1.5L车型或许才是最走量的版本。

变速箱的优先级很明显是照顾了平顺性和经济性,升挡很积极,降挡则是非常不情愿。当你深踩油门,它似乎很希望你依靠转速攀升一点点提速,只有在你坚持的强硬态度下,才会主动降挡拉高转速,S挡模式下会有所缓解。不过就事论事,这台1.5L发动机的动力储备本就有限,即便是强行拉高转速,加速也不会有明显起色,与其出现干吼不走的窘境,倒不如慢一点,稳一些。

朗逸基于MQB平台打造,受限于成本控制,悬架采用的是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结构,与同级别产品处于同一水平。操控性感受非常中庸,各个方面表现都很均衡,平稳驾驶安逸好开,很难找出什么亮点或是特点。转向比较精准,旷量也很小,不过车头的动作会比较缓慢,应该是为了舒适性而有意为之,底盘扎实感很强,不出意外还是一贯以来的大众德味儿。

空间:乘坐宽裕,储物丰富

朗逸一路走来,在尺寸方面的升级十分显著,身高180cm的体验者坐在前排空间非常宽裕,头部空间得益于天窗的存在,也能够得到两拳的余量,表现非常抢眼。座椅的舒适性以及支撑都很不错,非常符合其家用车的定位。

前排的储物空间也很丰富,包括门板、中控台下方以及后侧的杯架和中央扶手箱,数量多且每个部分的空间都很大,非常实用。

后排乘坐空间表现朗逸也基本可以令人满意,腿部空间很出色,坐好后有两拳的富裕,另外坐垫宽度以及柔软度也都很不错。头部空间表现则略有些挣扎,仅有一拳的富裕,略显紧凑。中间部分的地台凸起较高,而且宽度一般,所以坐在中间座位的乘客会比较难受。

由于后排没有中央扶手,所以舒适性以及储物能力就都不免会打些折扣,好在门板储物槽以及座椅背袋也基本能够满足日常使用,只是不够丰富而已。后排配备了独立的空调出风口,另外还预设了两个USB接口,可以很方便的供后排乘客给手机充电。

朗逸后备箱容积达到了510L,座椅支持比例放倒,放倒后空间还可以得到进一步扩展,虽然不能形成纯平空间略有些遗憾,但满足日常家用需求依然毫无压力。后备箱空间很规整,这台试驾车还加装了后备箱垫,更易物品收纳和清洁。空间规整、容积大,而且座椅还支持比例放倒,这样的表现对于一台紧凑级家用轿车而言,也当真没什么可挑剔的地方。

安全:诚意满满

安全性方面,朗逸可谓是诚意满满,即便是全系入门的1.5L车型配置也同样颇具看点,尤其是AEB刹车辅助系统,十分厚道。基本配置方面,气囊、气帘、胎压监测以及倒车雷达等都一应俱全,可以说除了倒车影像没有之外,几乎面面俱到。上坡辅助以及自动驻车对于驾驶安全性和便利性也有着极大帮助,可以说大众这次真的非常厚道。

总结:


车质网


大众汽车在国内最经典的车型当属桑塔纳,现在很多城市的出租车、教练车都还在用它,几十万公里照开不误,维修和养车成本都很轻,自桑塔纳之后衍生出来的两厢车、SUV、中高端轿车也非常多,慢慢奠定了大众在国内的市场地位。

在本田迷的世界里有一句话叫“一日本田终生本田”,买了本田飞度的车主以后换车还会选择本田思域或者雅阁,而大众迷的追求丝毫不比本田迷弱。大众这台月销4.5万台,年销46万台的大众朗逸,有望取代桑塔纳再次成为街车,常年占据销量排行榜第一名,被誉为“德原朗”,那它到底有何优势呢?

这台大众朗逸1.6自动风尚型裸车价11万左右,是目前最热销的车型之一,车身长度4605mm,严格意义上来说介于板车和A级车之间,车子外观升级后感觉个性更少了,把朗逸和宝来、桑塔停在一起都很难分辨。

大众汽车确实够大众,整车内饰和外观都很普通,而它的卖点就是比较符合国内车主口味,其实配置的话确实比不了国产车。

车内座椅是织物,只有一个高低调节,高配版的舒适性则是多了天窗和真皮座椅、多功能方向盘,而价格要贵上两万左右。

低配版的方向盘还是塑料材质,平底造型比较偏运动,夏天手感就是滑,冬天则是非常冻手,中间有一块行车显示屏,整体标准基本和桑塔纳同步,每个地方都是家族式设计,比较可惜的地方是没有中控屏,一个简单的收音机配置,有单碟CD和USB接口。

这款仪表盘基本开过大众汽车的都不会陌生,甚至是老款奥迪的也跟它一样,左边转速表右边时速表,最上面显示时间。

中控把手设计也比较简单,自动档操作更方便,匹配的是六挡手自一体变速箱,提速并不是很快。

德原朗最大的优点就是在于它的空间和耐用,每一台车最重要的设计就是发动机、底盘、变速箱,而家用车则是需要把空间设计放在第四位,前后排座椅绝对不能显小,实用性特别关键,朗逸后期的用车成本也轻,油耗少、配件便宜,相比之下什么座椅材质、科技感都不再重要,和奔驰宝马这类高端车从定位上来讲就是不一样的。

大众朗逸能有现在的销量也是经历过市场考验的,从配置上来看绝对不如奇瑞艾瑞泽、吉利帝豪,但实用性也确实不差,毕竟这个级别的合资车就是买个低调,大众正好符合这个要求。

不过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讲,合资车现在论性价比确实已经被国产车超越,无论是安全配置还是科技感都是如此,如果新款大众朗逸、日产轩逸还不寻求进步的话,未来真的不好说。


汽车修理大师


一身的话题性,坐拥“德元朗”的美誉,朗逸这车我们可得好好聊聊。

你我都知道“德元朗”是个伪命题,哪儿来的德国原产朗逸,这就是上汽大众拿着各种淘汰下来的玩意儿拼凑出的中国特供车。但你还别说,朗逸在中国卖这么多年,销量直接能让所有喷它的人堵住嘴。

2016年,朗逸总共卖了47.89万辆,2017年月销还是在4万辆左右。为什么卖这么好?想必是所有人疑惑的问题。

正宗的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口味

一个例子,每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的特产、特色小吃,大多人心里,最正宗的就一定是最好吃的,但一种地方特色食品在诞生的时候只是为当地人口味准备的,要想将它卖到全国各地,有时候必须做出点妥协。

有些地方喜欢吃辣、有些地方喜欢吃甜、有些地方喜欢吃酸……这些,放到全国范围内不一定会满足所有人口味,所以需要做出改变和折中的妥协。

不要怪我黑速腾

想当年,初代速腾(第五代Jetta国产)刚引入国内,海外最新的平台,最新的配置全堆上来,一台紧凑车卖18万起,差点把自己给做死了。后来,一汽-大众学乖,减配置,这减点儿、那减点儿,价格卖便宜些,反正大家好像只在乎LOGO和价格,其它好像不那么看中,诶,速腾果然就好卖了。

到了第六代,海外速腾的独立悬挂在国产后变成后扭力梁非独立悬挂,成本省不少,销量依旧蹭蹭蹭上涨。一直到断轴,大半年都不用召回,继续卖,后来迫不得已给它加上个补丁,所有车主都不用赔偿,就这种态度,就这种车,你猜猜现在速腾销量怎么样?

2016年买了34万台,平均月销近3万辆,2017年也差不太多,大家买车不知道使用身体哪个部位做决定,这还有啥好说的。


朗逸,当然不正宗,但在价格和品质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均衡,外加上大众LOGO,怎么都好卖啦!

朗逸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儿,这是上汽大众自己弄出来的玩意儿,说它正宗吗?肯定不正宗,德国根本就没这车,全世界除了中国市场,哪儿都没有。

但是它适应大多数人的口味啊,虽然不正宗,但朗逸的三大件儿还是大众的,基本品质还是有保障,有大众LOGO,设计上也讨大家喜欢,尺寸在同级别中也还过得去,那就它了。


坐上V8去拉萨


大众神车,自然需要神来评价,吾等凡人,又怎敢妄自菲薄?

但今天我还就要评一评。

朗逸这辆车,从汽车工业角度来说,是如同毒瘤一般的存在。道理很简单:宣传语为:德国原装的朗逸基于老旧的大众PQ34平台。我举两个同平台的车型让大家有更直观的对比:第一个是4代高尔夫,现在国内都是第七代高尔夫了,相差足足三代;而平台也相差了PQ34、35和MQB两代,可见此平台的年限;第二辆更具代表性:国产第一代宝来,那得多老啊。再来介绍下PQ34的出生年限:1998年,那年我才三岁呢…这么老的平台,倒不是造出的车一定不好;但是在一个汽车厂产能有限的情况下,旧车型大量占据流水线对于汽车工业的发展明显不利。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希望朗逸更新平台,而不是继续灌“德原朗”的汤,却不换老平台的药。

对于消费者来说,朗逸的意义就很复杂了。很多车黑都会抓着德原朗、旧平台、断轴以及“朗逸唐”这样个别事件对朗逸进行攻击。这些时间要么是个别事件;要么是安全没有科学依据的乱黑。还有的人就朗逸的销量黑说“人傻人多买大众”,殊不见隔壁本田加价买的火也没人说什么。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朗逸的售价便宜,保养更便宜,在并不能发挥汽车性能的中国道路上,底盘和发动机的确是够用就好,有钱宝马。那么买辆靠谱省心,后期开销少的车这种需求,也就不足为奇。

朗逸的发动机是EA211,可以说没有什么特色;平台老旧,也没有什么操控感;但是它有一样让中国人很认的东西——大众脸。“德味”的外观,便宜的价格,只要不要遇上短轴这样糟心的事儿,10万还要啥子自行车呢?


autocarweekly


存在的配置不一定是好配置,相对的,同样的配置,不同的品牌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大众这个LOGO要加三万元你难道不知道吗?虽然朗逸外观内饰都很一般,无论是动力空间油耗配置都比较中规中矩,没有特别突出的优点,要说明显的优势还要靠这个三万块钱的大众LOGO加成才行。朗逸也摸透了国人的心思,到位的宣传,更本土化的配置,使得朗逸卖的风生水起,也得到了德原朗的“美誉”,虽然销量不能说明一切,但是至少朗逸得到了良好的口碑。朗逸虽贵但很省心。

弹个车


看到你跟通用对比懒得打字回复你,看图。



网上的浮云


配置只是车价的一部分。汽车各个零件的价格才是影响成本的决定性因素,成本又是定价的决定性因素。比如发动机,缸径误差千分之三以内的出厂价为一,误差千分之十以内的出厂价下浮百分之五,误差千分之二十以内的出厂价下浮百分之十五,误差超过十五的出厂价下浮三十并打包出售。这些消费者永远看不到,厂家却可以大幅削减成本增加利润。这只是举例,数据没有实际意义。同样的安全系统,反应时间0.2秒的成本一万,0.5秒的成本六千,1秒的成本三千。同样消费者看不出来。所谓的品牌,就是口碑,口碑即是信赖。


明天不就可以吃好多好吃的东西了


首先,其实不是朗逸卖得贵,而是英朗卖不过朗逸只好大幅降价。至于为什么卖不过呢?真的是质量技术都一样吗?我也不懂,可能买车都是傻子吧。

其次,建议题主你不如拿宝马1或者奥迪a3和英朗对此,那个效果更加惊人,同样的配置价格翻倍了!另外还有苹果和小米手机,同样的配置小米价格只有苹果的三分之一!太tm吓人了!


五岳逍遥闲人


有的东西不是看配置就能看出来的,朗逸虽然是中国特供车,外形也比较中庸,但是它的市场口碑较好,质量也比较稳定,低油耗和大空间,朗逸的这些特点让它更适合家用和代步,综合这几点来说,另外两辆车还真比不上朗逸,朗逸的这些特点也让它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应,另外,大众的品牌形象在我国相对也更好,这些都是朗逸卖得更贵、销量更好的原因,英朗长年降价促销来换取销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这些情况。


大猫聊车


大众被人骂,可骂多也还是销量好,你说买个标吧,跟风吧,好,但标能让人追求,可见有它存在的意义,如果不好,能让人跟吗。我倒觉得总是骂的不如探讨一下人家为啥卖得好,尤其是车企,因为你的车买不好,哭的还是车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