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招投標」,助力我省營商環境優化

“数字化+招投标”,助力我省营商环境优化

近年來,省招標辦以開展國家電子招投標綜合試點為契機,會同省交易中心,大力推動數字化技術與招投標活動深度融合,堅持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注重頂層設計、資源整合、流程再造,全力打造統一、規範、高效、安全的省重點項目招投標活動數字化監管服務模式,推動招標投標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助力全省營商環境優化。

當好服務員,為招投標主體提供數字化服務

建立重點項目電子招投標服務、交易、監督三大系統平臺,推動招投標活動全流程電子化,2016年以來為招標投標主體節省制度性交易成本約1.2億元。

讓群眾最多跑一次

依託招投標電子化系統,實現業務流程全部在線辦理,正常項目標段進行招標活動,招標人和投標人最多需在開標時來一次交易現場。

讓成本只降不升

全過程電子化服務有效減少了文件製作、文件購買等直接費用,經測算,僅一個標段就可為招標人、投標人減少制度性成本3500元、2000元,每年可節省4000餘萬元。取消信息服務、場地租賃、席位等費用,統一按中標價收取階梯式交易費,交易平臺總體服務費用下降20%以上。

讓數據聯通共享

整合省內各分散設立的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服務平臺,在統一的平臺上發佈信息、共享資源,加快推進全省CA簽章互認系統建設和應用。目前,服務平臺年均發佈15萬條交易信息。

當好引導員,為招投標活動制定標準化流程

開展以“評定分離”為核心的招投標領域改革創新,為招投標各方主體提供標準統一、運行高效、程序規範、全程留痕的交易流程。

推行標準化文本

制定了涵蓋公路、水運、水利水電、房建市政、軌道、鐵路等六大類工程的19種招標文件示範文本,固化各類招標文件的主要規則、程序、合同、條件等,基本實現了招標文件標準化管理。

推行電子化評標

建立健全電子評標系統,推行電子評標和電腦輔助評標標準化,固化評標程序、量化評審標準,進一步減少評審專家自由裁量權,提高評審效率和質量。在實現電子評標基礎上,推動“異地評標”改革,目前僅溫州、台州、衢州、海寧四地已設立遠程評標機位近100個。

推行評定分離改革

在省重點項目設計領域和義烏、海寧、瑞安等試點縣層面率先開展“評定分離”改革試點工作,改變以往由“評標委員會全權評、定中標人”為“評標委員會評選合格中標人,由招標人組建定標委員會確定中標人”,解決招標人權責不對、評標專家權力集中等問題。2017年至今,共有73個省重點項目標段完成“評定分離”試點,試點項目保持“零投訴”。

當好裁判員,為招投標市場營造法治化環境

健全重點項目招投標監管體系,實現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監管,全力打造公平公正、公開透明、規範高效的法治化招投標市場。

營造制度環境

先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嚴格規範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活動的意見》《浙江省綜合性評標專家庫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等系列制度文件。大力推動文件“廢改立”工作,全省招投標規範性文件從1432件精簡至135件,精簡率達90.6%。

營造監管環境

加強招投標事前事中事後監管,實現省重點項目評標現場監督“全覆蓋”。嚴格備案審核,2017年至今完成1834件招標文件和1599件合同備案審核。推動監管重心後移,會同建設廳開展專項檢查、定期抽查檢查等方式對標後合同履約情況進行監管。完善投訴舉報查處機制,實現調查全過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2016年至今,招投標行政處罰37家法人、58位自然人,罰沒款達3000餘萬元。加強評標專家管理,2017年至今,對240名專家作出不良行為記分處理,作出行政處罰16名。

營造信用環境

加快招投標信用體系建設,各方主體在參與省重點項目招標活動時有被追究刑事責任、行政處罰和其他嚴重違法行為等失信信息的,納入失信懲戒管理機制。全面實施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制度,將投標人及其擬派項目負責人無行賄犯罪記錄作為投標資格必要條件。

“数字化+招投标”,助力我省营商环境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