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體」瑞安實踐經驗

在我國農業生產規模微小、農戶兼業化和多種經營的條件下,發展農村合作經濟應該走綜合農協路子。浙江省瑞安市積極探索與實踐新型農村合作經濟體系建設,構建融合農民專業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的綜合農協,作為涉農聯合服務的平臺。10多年以來農協建設進展順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總結推廣瑞安農協經驗意義重大。

“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中央長期的既定方針,並且載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八條。習近平同志早就指出:“家庭承包經營是黨在農村政策的基石,是農村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決不能動搖”。現在進一步把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相互分離,更是一個重要的經驗總結和理論創新,富有政治智慧。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1990年3月在同江澤民等的談話中提出:“中國社會主義農業的改革和發展,從長遠的觀點看,要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這是一個很大的前進,要長期堅持不變。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明確鼓勵農村發展合作經濟,扶持發展“規模化”經營,這就揭示了合作經濟與規模經營的內在聯繫。農業的規模經營未必要以土地的大量兼併為必然前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的增收不僅取決於產量上的增加,更取決於價格條件及其背後所隱含的市場力量對比。這就需要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增強市場談判地位和議價能力。社會化服務,也需要通過規模化的合作經濟降低和分攤成本、擴大覆蓋面。

2006年初的中央一號文件剛剛部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就在當年1月8日的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了農民專業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的宏偉構想。

1990年代,江澤民為延安南區合作社紀念館欣然題寫了館名,他要求“引導農民進入市場,把千家萬戶的農民與千變萬化的市場緊密聯繫起來”。進入21世紀,胡錦濤同志任內簽署主席令,全面取消農業稅,公佈了首部農民專業合作社法。

習近平提出的農村合作“三位一體”構想,更進一步開創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新型合作化的中國道路,正如他的豪邁預言:“新型的合作化道路將會越走越廣闊”。

2006年12月19日,浙江全省現場會召開,進行經驗總結和推廣。會議認為,“三位一體”的農村合作協會,發展農村新型合作經濟方面認真探索、大膽實踐,創造了有益的經驗。農村新型合作經濟在堅持和穩定農村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了雙層經營體制中“統”的內涵,創造了新的形式,提升了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層次和能力,加強了農民專業合作的薄弱環節,為家庭生產經營進一步走向市場、走向現代化開闢了新的空間,可以說是農村生產關係和農業經營體制的又一個創新。會議要求,條件好的地方可以大步前進,建立區域性的新型合作經濟聯合組織。至此,“三位一體”的合作制理論已經基本確立,並在實踐中日益發揮著巨大的指導作用。

自從2017年6月份“三位一體”全國現場會在瑞安召開後,全國各地已有80多批次考察團到瑞安市考察研究,“瑞安模式”在全國許多地方得到推廣。

2017年,中央黨校研究室和瑞安市政府簽署了相關協議,就瑞安市“三位一體”課題進行研究。同年6月舉行的這個研討會,就是調研組在參觀了瑞安市的專業合作社、為農服務中心等處後,有針對性地進行研討。會上,中央黨校研究室原副主任曾業松、中國供銷集團資本運營部兼企管審計部總經理劉國生等專家對瑞安“三位一體”改革探索的多種“惠農”做法予以肯定。

探路潛行“三位一體”十多年,其改革實踐取得顯著成效。據統計,到2017年底,瑞安市土地流轉面積約17.3萬畝;家庭農場註冊數401家;瑞安市農民合作社1547家,聯接特色產業基地18.8萬畝;已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15萬多畝、現代農業園區30個,其中天井垟已成為浙江省最大的糧食生產功能區,梅嶼蔬菜基地成為溫州最大的現代農業園區。瑞安市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從2006年的9439元增長到2017年的27820元,年均增長10.3%。

瑞安市一直堅持突出農民主體地位,創新性地提出了訴求民意化、決策民主化、服務高效化、治理社團化的組織結構體系。比如堅持“農有”、“農治”、“農享”,確保農民擁有實際決策權。瑞安市還實行議行融合制,確保訴求由農民提出、決策由農民作出、成效由農民評出,探索農民考核農合聯公職人員運行模式,推動服務高效化。

瑞安市“三位一體”改革和供銷社綜合改革以市場為導向,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比如瑞安打造了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瑞安農產”。這是全省首個縣級區域性農產品公共品牌,整合了近200種農產品,拓展了農產品的銷售市場。與此同時,瑞安積極建設特色交易市場,如“上綠花椰菜交易市場”與全國14個省(市)市場建立穩定購銷關係,惠及周邊10萬畝園區農戶,實現年交易額近4.2億元。圍繞18.8萬畝農業特色產業基地,瑞安市牽頭組建蔬菜、糧食、鐵皮石斛、林果等四大產業聯盟,聯結農民合作社及聯合社1263家農戶8.6萬戶。梅嶼蔬菜專業合作社開展的合作社+公司+農戶+市場“企業化營銷”模式,為企事業單位、超市提供精品蔬菜配送服務,年配送業務1500萬元,外銷業務1000萬元。

瑞安市整合多種要素資源,千方百計為農民服務。比如採取“政府投資、農合聯運作、社會化服務”模式,為農民提供規範化指導、農技推廣、農產品展銷、信用擔保、農民培訓、農村電商孵化等一站式服務,目前已建成的馬嶼、上望、飛雲、塘下等四個為農服務中心,成為農民的“貼心管家”;支持農合聯發展行業(產業)協會,農產品經紀人協會聯結農產品經紀1200多人,年銷售農產品10億元;支持農創客、新型職業農民發展農業眾創空間“草根工社”,為涉農企業、家庭農場主、青年創業團隊提供服務。

2018年9月8日,習近平“三位一體”合作經濟思想和瑞安實踐研討會在瑞舉行。來自中央黨校、農業農村部、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齊聚瑞安,實地觀摩“三位一體”瑞安實踐樣本,探討總結瑞安經驗模式,共謀瑞安“三位一體”改革升級版。市委書記陳勝峰參加研討會,並介紹了瑞安“三位一體”創新實踐情況。

“瑞安樣本”獲專家組點贊。 2017年,“三位一體”綜合合作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在全國推廣,同時全國發展“三位一體”合作、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現場會在瑞安市召開。作為全國農村“三位一體”合作體系建設的始源地,自2005年以來,為了答好習總書記的“命題作文”,瑞安市展開了一系列探索實踐,走出多個“三位一體”改革的“瑞安樣本”。

9月8日 當天上午,研討會專家組實地觀摩了馬嶼鎮農合聯為農服務中心、梅嶼蔬菜專業合作社、“禾盛農夫”項目、“三位一體”合作經濟產業發展示範區項目、“瑞安農產”品牌門店、市農村產權服務中心等6個項目點。馬嶼鎮農合聯為農服務中心成立於2012年,設有農業公共服務、金融服務、科技示範等七大平臺,是一座現代化、多功能、複合型的農業服務綜合體。在育苗基地內,一臺自動化播種流水線吸引了專家組的目光。這臺機器每小時可播種8000粒,相當於60個熟練工的工作量,具有省種、提高發芽率等優勢。專家組對我市在“三位一體”工作中,能夠深化農業“機器換人”,提高生產率和農產品品質的做法表示肯定,並希望繼續發揮優勢,不斷延伸助農服務。

共謀“三位一體”改革升級版。 “從2005年開始,瑞安市就瞄準農村經營組織的集約化、專業化、社會化,率浙江之先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試點,不斷深化‘三位一體’改革的瑞安實踐。”陳勝峰在研討會上說。

瑞安市在組織構架上突出“農有、農治、農享”,構建了市級農合聯、10個鄉鎮農合聯和一批產業聯盟的“1+10+N”農合組織體系,創成溫州首個浙江省級農業社會化服務示範縣;在“三大合作”上探索成立了全國第一家綜合性農村合作組織“瑞安農協”、全國第一家財險農村保險互助社“興民互助社”、全國供銷社系統第一家縣級農信擔保公司“瑞安農保”,先行先試走出了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的新路子;圍繞18.8萬畝農業特色產業基地,聯結農民合作社及聯合社1263家、農戶8.6萬戶,瑞安通過農業龍頭企業、青年創業團隊、農創客帶動引領,讓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從2006年的9439元增長到2017年的27903元,增長了近3倍。

研討會上,多位專家圍繞“三位一體”課題研究報告和瑞安實踐經驗展開思維碰撞、交流探討,並在報告中提出打造試驗示範區作為“三位一體”改革升級版。 “此次觀摩,看到了習近平‘三位一體’合作思想在瑞安的生動實踐,看到了瑞安13年來創新發展的豐碩成果,看到了新時代合作經濟發展的新樣板和瑞安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原副校長趙長茂說,瑞安“三位一體”實踐已在改造培養農民主體意識、創新農村組織方式及要素配置、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等方面創造優勢,在新的探索階段要進一步研究處理好體制突破等多個問題。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監事會副主任王韓民認為,瑞安“三位一體”實踐點多面廣,走在前列。“認真總結、思考、梳理瑞安經驗,讓改革紮根農村,真正開花結果。”研討 會上,中合農業溫州有限公司與恆豐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就打造“三位一體”合作經濟產業發展示範區項目展開金融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