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蜚聲海外的柳州棺材,還能煥發「第二春」嗎?

「深度」蜚声海外的柳州棺材,还能焕发“第二春”吗?

柳州市的棺材聞名天下,就有著“食在廣州,死在柳州”的民諺。除了給過世的人生產殯葬棺材,柳州還有專供“活人市場”的工藝品棺材,且遠銷海外。那這些“小棺材”們的誕生和發展又有那些故事呢?

「深度」蜚声海外的柳州棺材,还能焕发“第二春”吗?

王菊和她製作的工藝品棺材。王以照 攝

柳州棺材的名聲大噪與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有關。相傳,柳宗元晚年被貶柳州,客死柳州後,當地民眾以一口楠木棺材裝殮將其送回山西老家。經過半年的長途跋涉,柳宗元遺體仍完好無損,讓人稱奇。

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所著《鹿鼎記》寫道:“柳州盛產木材,柳州棺材天下馳名。”另一武俠小說家古龍在其作品《天涯·明月·刀》中提到:“那是口上好的楠木棺材,是特地從柳州運來的。”讓柳州棺材更廣為人知。

「深度」蜚声海外的柳州棺材,还能焕发“第二春”吗?

資料圖:雕龍畫鳳的柳州棺材。

工藝品棺材如何走向世界?

20世紀50年代,中國推行火葬之後,柳州的殯葬棺材也逐漸在歷史長河中“壽終正寢”。

但197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出現,讓柳州壽枋世家第五代傳承人王菊給棺材找到了新的生機。她將棺材微縮製成工藝品,讓與死亡相伴的棺材,開闢出了一片“活人市場”。近日,微評柳州(ID:cns-lz)在柳州市城中區蓮塘路一棟民房見到了她。

「深度」蜚声海外的柳州棺材,还能焕发“第二春”吗?

王菊製作的工藝品棺材。王以照 攝

王菊告訴微評柳州(ID:cns-lz),在1979年時,有幾位來柳州旅遊的幾位香港客人因對柳州棺材好奇,經過他人介紹特意到王菊老家祖宅,參觀她父母的壽枋。參觀後,香港客人對柳州棺材工藝讚不絕口,提出想帶一些縮小版棺材回香港。這便是她拾起祖宗‘飯碗’的契機。

「深度」蜚声海外的柳州棺材,还能焕发“第二春”吗?

王菊正在製作工藝品棺材。王以照 攝

雖出生在壽枋世家,但當時37歲的王菊從未打造過一副棺材。“從小耳濡目染,硬著頭皮,全手工製作了10個10釐米長的小棺材。”王菊笑著介紹,很粗糙什麼圖案都沒有。

在王菊看來“很粗糙”的棺材,卻得到香港客人的認可,再次向王菊訂購20副小棺材,用於贈送親友。

「深度」蜚声海外的柳州棺材,还能焕发“第二春”吗?

王菊在棺材上雕刻一個“鳳凰”的造型。王以照 攝

當時在柳州市一家國營單位就職的王菊,萌發了開發工藝棺材的想法。一口氣製作了50副小棺材,親自拿到廣東找市場。“當售貨員看到我拿的是棺材,一邊罵一邊嚇得跑走了。”王菊回憶起當時情景,連跑大型商廈,都被“趕走”,“我也不服輸,軟磨硬泡告訴他們這是‘升官發財’的意思”,最後,這些棺材分別“落腳”在廣東、深圳的三個商廈。

在生產之初,王菊製作棺材也並不被鄰居和朋友們理解。“他們開始也覺得很害怕,感覺忌諱。但是經過我們長期不斷解釋,年輕人最後還是表示歡迎,認為這個工藝品很有創意。”王菊說道。

4個月後,從深圳傳來了好消息,王菊留下的20副棺材幾乎銷售一空,讓她儘快發貨。於是,王菊抓住這一商機,1979年成立了柳州市雲鶴工藝品廠(現名柳州市壽鶴工藝品廠),專業生產工藝棺材。一時之間,打開了中國南方及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市場。

「深度」蜚声海外的柳州棺材,还能焕发“第二春”吗?

王菊和她製作的工藝品棺材。朱柳融 攝

1982年,王菊帶著工藝棺材走出國門,打開了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的市場。在銷路大增的同時,王菊前往也拜師學習雕工,開發設計了不同規格、不同花樣共150多種工藝棺材,申請有10多項專利。

「深度」蜚声海外的柳州棺材,还能焕发“第二春”吗?

大大小小的工藝棺材,經過開料、刨光、打磨、雕刻、燙金等十幾道工藝才能完成。圖為毛坯狀態的棺材。王以照 攝

工藝品棺材有哪些打造工藝?

王菊的工藝品棺材均採用名貴的楠木、紅木或紅檀木,為了進一步提升品質,她開始運用所學的雕工,在棺材的底板、銅板和蓋板上以浮雕或線雕等形式,呈現雙龍、雙鳳或100個不同字體的福字等。一掃傳統棺材給人隱晦、壓抑之感,透著精緻和美觀。

「深度」蜚声海外的柳州棺材,还能焕发“第二春”吗?

王菊製作的“百福”棺材,上面縮寫的“福”字均不相同。王以照 攝

大大小小的工藝棺材,經過開料、刨光、打磨、雕刻、燙金等十幾道工藝才能完成。“我們的工藝棺材幾乎是全手工打造,除了開料和拋光藉助機器。”王菊介紹。

「深度」蜚声海外的柳州棺材,还能焕发“第二春”吗?

王菊正在雕琢大號手工藝棺材上的圖案。朱柳融 攝

工藝品棺材價格如何?

除了選材講究,工藝也是王菊緊抓的點。“製作一副30公分尺寸的工藝品棺材,最起碼需要兩天半,如果遇到圖案複雜的,4天也是有可能的,一定要保證質量。”

「深度」蜚声海外的柳州棺材,还能焕发“第二春”吗?

王菊在雕刻前打磨刻刀。朱柳融 攝

工藝品棺材主要的成本來自手工工時和材料。“工時主要取決於棺材的尺寸和圖案的複雜度,30公分棺材成本要300元左右,價格高了也不好銷售,也就掙幾十塊錢,相當於給自己發份工資。”王菊說道。

最鼎盛的時候,工廠佔地約2000平方米,22個工人日夜加班趕工,每月製作上萬副棺材。王菊介紹,那個時候,一年的銷售額能有接近100萬元。

柳州工藝品棺材走向沒落。

但近幾年,柳州的工藝棺材逐漸走向沒落。“以前訂單雪片般飛來,現在一年也沒有幾張訂單。”76歲的王菊無奈地說,現在工廠只有她1人管理,工廠已連續兩次搬遷,目前還沒有找到落腳地,成品放在家裡,木材堆在女兒的傢俱廠。

曾經跟王菊在市場上競爭的廠家前兩年也停產了,“那家工廠兩年前就停了,不是因為它失去了銷路,而是這麼低的價格造不出產品,價格高了難以銷售。”王菊嘆了口氣說道。

「深度」蜚声海外的柳州棺材,还能焕发“第二春”吗?

棺材上寫著“升官發財”字樣。王以照 攝

柳州手工藝棺材的沒落,王菊稱“原因很複雜”。“長期存在著仿冒產品,我堅持使用名貴木材、純手工打造,成本高於別人,有競爭壓力。”王菊說,因銷路不好,女兒不願接手,兩名徒弟也沉不下心,四處找活幹;工藝棺材侷限於“升官發財”的理念,難以吸引年輕的買家。

為了降低成本,王菊曾嘗試過開發機器用於雕刻圖案。“機器雕刻角度不精準,線條不流暢,圖案呆板,根本不能和人工相比。”王菊說起自己失敗的嘗試,“想要製作好的工藝棺材,一定要堅持手工打造”。

「深度」蜚声海外的柳州棺材,还能焕发“第二春”吗?

王菊正在用刻刀雕刻浮雕。王以照 攝

工藝品棺材後繼乏人。

手工藝棺材銷售的低迷,也讓這門手藝傳承陷入困難。王菊坦言,她曾想把手藝傳給女兒,但是女兒接手的意願並不強。她也表示理解,“她們的情況是要找錢,但是這個目前賺不了什麼錢,她有她的困難,她要養家庭。”

「深度」蜚声海外的柳州棺材,还能焕发“第二春”吗?

雖然已經76歲,但是王菊做起雕刻仍然精神滿滿。朱柳融 攝

雖深陷困境,但已經叢書棺材製作40年的王菊仍壯志滿滿。她開發了一些小型棺材,可用作鑰匙扣、手機鏈,希望得到年輕人喜愛。臉上已爬滿皺紋的王菊正在找土地建新廠,準備啟動二次創業。

「深度」蜚声海外的柳州棺材,还能焕发“第二春”吗?

王菊新開發可用作鑰匙扣的小型棺材。王以照 攝

76歲,不少老人已經開始頤養天年,腰也變得佝僂。但是今年76歲的王菊手上的功夫也依舊寶刀未老。鑿畫、雕刻也是輕輕鬆鬆,順手拈來。

王菊說,“很多人問我,現在也賺不到錢,為什麼還在堅持?我想,柳州棺材這門手藝不能斷在我們這一代人,要傳承。相信柳州棺材還會再創輝煌。”

「深度」蜚声海外的柳州棺材,还能焕发“第二春”吗?

王菊在棺材上鑿畫。朱柳融 攝

微評柳州報道 圖文:王以照 朱柳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