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風暴來襲 「散亂汙」企業在劫難逃,企業應如何「絕地求生」

2018年下半年,更是一個不平凡的時刻,停工令很快到來。加上環保風暴來襲 ,“散亂汙”企業在劫難逃,企業應如何“絕地求生”?這是擺在企業主和環保治理面前的一道難題。


環保風暴來襲 “散亂汙”企業在劫難逃,企業應如何“絕地求生”


當然也存在很多企業在等,他們怕真的上了環保設備,成本增加了,等這陣風過去,競爭不過沒有環保設備的。企業不怕環保,怕的是兩套政策,怕的是環保一陣風。現在的環保技術是可以改善汙染問題的,但是企業因為成本考慮不願意承擔,也因為利潤率確實不高。其實這種等待是沒有結果的,環保嚴查在未來幾年是不會放鬆的,及早的升級改造,才是堅持下來的唯一出路。


環保風暴來襲 “散亂汙”企業在劫難逃,企業應如何“絕地求生”


也許“環保”的成本太高了,比起不環保的企業,環保的企業要花費更多,幾乎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既然把汙水毒氣直接排放,成本低,風險也不高,抓了改,走了繼續放,何樂而不為?我認為對這些企業真的得嚴懲,同時加大對“真”環保企業的補貼,不然對後者也太不公平了。


環保風暴來襲 “散亂汙”企業在劫難逃,企業應如何“絕地求生”


我認為要用市場化的手段來解決,建立環保分級機制,做得好的企業給予優惠稅率,環保不達標的企業、餐飲等等,也先不能直接關停,立法採用階梯稅率。企業自然會加大投資達成更高的環保等級。當然對於違法嚴重的還是要直接關停。 比如當年的限塑令到今天名存實亡,就是指望從末端去監管造成失效的。如果對生產不可降解的塑料袋製造企業採用逐年的稅收上浮直到最終重稅,而對生產可降解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那麼企業肯定會加大在可降解的環保袋的研發和推廣。而現在超市收費消費者無感,超市能夠負擔更高的成本,那些生產塑料袋的企業活得還是很好。


環保風暴來襲 “散亂汙”企業在劫難逃,企業應如何“絕地求生”


哪個地方環保要求低,汙染企業就往哪裡跑,成本優勢的自然規律。所以很多外國製造業企業把廠房建在中國,然後最近的環保督查讓他們很不適應…不只是德企,最近韓國現代和LG等的合作企業也因環保關停,“白天關門晚上開工”,同時考慮要不要搬出中國。


環保風暴來襲 “散亂汙”企業在劫難逃,企業應如何“絕地求生”


網友王博說:我就是在環保部門上班,表示基層環保部門人手嚴重不足,外出執法的同志幾乎每天都在往外跑,監測部門不論嚴寒酷暑,有監測任務都要去,監測的時候經常要扛一大堆儀器爬上企業的煙囪旁,常常碰到的就是高溫+臭氣,我跟著去過,從煙囪上下來的時候臉上鼻子都是黑黑的灰………有幾次別人問我:XX企業汙染的問題你們處理的怎麼樣了,啥時候不讓他們開 那麼多個億的企業,哪裡是區區一個環保局能關掉的哦…………還有很多群眾對環保部門有很大的誤解,環保之路很艱辛吶。


環保風暴來襲 “散亂汙”企業在劫難逃,企業應如何“絕地求生”


作為一個環保行業從業者,感覺汙染其實治理的方法很多,至少是有辦法的,問題是費用和排放標準是多少。管理部門只是用權利去執法,改變不了環境,只有找到合適的方案,細化到執行,才有用。有汙染的車可以不讓開,也可以加尾氣處理裝置或者提高油品質量,講大道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環保風暴來襲 “散亂汙”企業在劫難逃,企業應如何“絕地求生”


環境治理刻不容緩,堅決支持對汙染企業一刀切,環保不達標必須關停。當然,全國標準一致是必須的,不能讓汙染企業有空可鑽。要知道汙染環境省下的錢都是被那些企業老闆賺了。員工賺不到。但是汙染受害的是你們這些生活在周邊的鄉親父老。等回頭治理時也是你們付出代價,我們為什麼要讓這樣的企業存活。

為了長遠發展,為了子孫後代著想,環保必須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反對環保一刀切的都是隻顧眼前利益,現在通過破壞環境賺100塊錢,未來遲早都是付出10倍甚至100倍的代價去治理。另外環保不一刀切,有人就會想辦法鑽空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