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興好運旺

運河興則好運旺

京杭運河東平湖區航道工程開工建設。航道工程有利於實現京杭運河的全線通航,構建山東省重要水上運輸通道,將帶動東平航運業、旅遊業、臨港經濟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助推“東平湖百億產業”的培植壯大。

大運河興好運旺

會通河

會通河開鑿於元代,而繁盛於明清。這條古代黃金水道的興衰史,也是東平社會發展的興衰史。農業經濟時代,其通航時間前後約七百年,在漫長的歲月裡,為東平留下了一筆巨大的歷史文化遺產,至今受用不盡。隨著航道開通,東平會走向新的輝煌,可謂“運河興必好運旺”。

大運河興好運旺

為了解決山東境內大運河漕運梗阻,實現南糧北調以濟京師,元朝於1283年開鑿了南起濟寧,北至須城縣(今東平)安民山的濟州河。1289年,元世祖又下令開通了引汶濟運由安民山至臨清的會通河。東平運河南從新湖鄉小河涯村入境,北到戴廟鎮十里堡村出境,總長約30公里。至此,破解了山東運河漕船水陸不暢的難題,而運河也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京杭大運河。

大運河興好運旺

運河明珠

運河文化資源有著名的引汶濟運工程戴村壩、運河之畔的明珠州城、風景名勝區東平湖以及重要碼頭大安山、戴廟等。

戴村壩

世界文化遺產戴村壩位於大汶河和大清河的交界處,是中國運河史上的偉大工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水利風景區、是京杭大運河的心臟樞紐工程,被譽為“大運河之心”、“中國古代第一壩”、“江北都江堰”。(見《辭海》、《中國水利志》)。

大運河興好運旺

元朝統一中國後,通過隋代運河實現南糧北調,解決山東境內水陸轉運問題成為當務之急。元朝派都水監郭守敬實地堪察拿出解決方案。郭守敬採取在魯西低窪平原上開鑿運河的方法,通過引泗水、汶水匯於濟寧城南而入淮,然後在匯合處開一新河分水北上超過“南旺水脊”,又鑿通了濟州河通往臨清的河道會通河,從而較好地解決了航運不暢的問題。

大運河興好運旺

由於黃河頻繁決口,運河淤塞嚴重,河通水不足,嚴重影響南糧北運保障京都,疏浚河道遂成急務。元朝工部尚書宋禮採納農民水利專家白英“引汶濟運”的建議,在東平境內大汶河上築壩,截汶水入於新開挖的小汶河,使引汶之水七分流北,三分流南,即所謂“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抬高運河水位;同時,把南旺、安山、馬場、昭陽等湖改造成蓄放自如的“水櫃”,有效地解決了運河“瓶頸”南旺因地勢高南水北上不暢和水源不足的問題,實現了運河的長期暢通。這一治運的關鍵工程,就是戴村壩。

大運河興好運旺

戴村壩南北總長約3000米,壩頂寬約10米,在大汶河與大清河相接處,如長龍臥波,似猛虎鎖關,極其雄偉壯觀。戴村壩所起的作用至關重要,沒有戴村壩,就不會有山東運河的暢通,不會有明清兩代的漕運繁榮。戴村壩引汶入運的奇妙構想,與四川李冰父子的都江堰工程一樣,堪稱世界水利建設史上第一流的偉大構思,它的設計之精巧,製造之精工,運用之精妙,分水之精確,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的高度智慧,得到國際水利界專家的高度評價,享有“中國第二都江堰”的美譽。

戴村壩遠比都江堰偉大的多,都江堰僅起地域導流的水利作用,而戴村壩的實際效用,不僅在經濟上保障了南糧北運,以濟京師,而且因為這一交通大動脈的暢通,政治上有利於封建王朝的統治和國家的統一,文化上促進了南北大交流和各民族文化心理的認同,形成了明清以來社會的長期穩定。避免了歷史上三國鼎立、南北分治、五胡亂華等分裂混亂局面的出現,對於國家來說,這比任何經濟利好都更加重要。

大運河興好運旺

州城

州城原為東平故城,此時的東平路領54州縣,是東平建制史上管轄範圍最大的時期,也是州城經濟文化達到鼎盛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州城,商賈雲集,百業興隆;店鋪鱗次櫛比,作坊星羅棋佈;運河上帆檣林立,軸艫相連,拉縴號子聲聲,燈火日夜不息;岸邊車馬喧囂,貨物堆積如山。當地產的花生、棉花、布匹、蒲編等農副產品,源源不斷地輸往四面八方;南方的茶葉、絲綢、竹器、食糖;北方的皮貨、煤炭、木材、雜品等,經運河而彙集於此,又由此再經運河而分散到全國各地。

出現了以大戲曲家高文秀為代表的東平作家群,勾欄瓦舍,遍佈城中,笙歌舞樂,日夜不息,使東平成為中國北方除大都之外的著名戲曲之鄉、雜劇重鎮。元代還產生了大科學家王楨,他所著的《農書》,成為世界農學史上的名著。著名的有文廟、關帝廟、火神廟、城隍廟、鎮武廟、報恩寺、清真寺、狀元府,宋代的梁顥、梁固父子狀元牌坊等功名和節孝牌坊。

大運河興好運旺

東平湖

東平湖與大運河靈肉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東平湖。大運河進入東平境內後,在今戴廟鄉注入黃河的地方,與大清河流向基本平行,相鄰而不相交,現在的東平湖,實際上是大清河入黃前的一片低窪水澤,上世紀五十年代修建東平湖水庫時,才把大運河和大清河入黃口融匯一起。現在沿湖大安山至戴家廟一帶三十多里,都曾是京杭運河商貿經濟和民間藝術的繁華帶。

河湖融為一體後,東平湖總面積627平方公里,蓄水量40億立方米。目前,常年水面209多平方公里,成為青山環繞、綠柳垂岸、萬頃碧波、千鳥翔天的優美畫卷。

大運河興好運旺

郵票

《京杭大運河》郵票特種於2009年9月26日發行,這是我國第一次以運河為主題發行的郵票。這套標有地名的地方題材特種郵票共有六枚,刻畫有京杭大運河在源頭和流經地區的標誌建築物圖案有北京通州的燃燈佛舍利塔、天津的天后宮、山東濟寧的山陝會館、江蘇淮安的清江閘、江蘇揚州的文峰塔、浙江杭州的拱宸橋,以及一枚以千里通波內容的小型張。運河之心戴村壩卻沒有登上郵票。

大運河興好運旺

為什麼運河之心卻沒有登上郵票?為什麼戴村壩沒有都江堰的名氣大?其實,這一切都不重要,有掩飾不住的運河浩浩碧水不停在大地湧動、擋不住的歷史留下文化財富永存,這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