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和成都,你更喜欢哪座城市呢?哪座城市更宜居呢?

见解派


这个话题有点意思,将中国东北最大的城市沈阳与西南中心城市成都来PK,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仅有现实意义,而且令人不免生起了历史的叹息。






一,从现实的发展来看,沈阳除了是辽宁省的省会城市之外,有点乏善可陈;而成都一跃成为左西安,右重庆,后兰州,前昆明四周拱卫的中心城。



曾经的盛京、奉天沈阳,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



作为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沈阳,曾经一统长春、哈尔滨等诸城,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重工业基地,素有“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也先后获得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也当选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2017年在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还排第13位,有着许多耀人的光辉。




但是从民间特别是网络来看,沈阳这座城市没落了。其它的数据不用多说,仅网友所言:在辽宁,不知沈阳只知大连,犹如游客来海南旅游,只闻三亚不知海口一样,中国这座副省级的省会中心城市沈阳,知名度渐渐被遗忘了,遗忘的背后,其实,折射的是一座城市霓虹闪烁中的无奈的叹息。



不仅是沈阳,整个东三省,随着30年改革开放转型,所有的国企重工业,几乎一夜之间倾塌,让这些工业城市顿时失去了魅力。



二,从旅游、宜居的角度,天府之国的成都,因为蜀地平原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和麻韵辣味及妖娆川妹,那是沈阳望尘莫及的。



沈阳与成都来PK,若放在网上投票,毫无疑问,成都将把沈阳甩在后面。这份结果,有时跟经济发展无关,而却与城市的历史个性与特色风韵和生活习俗紧紧相连。



沈阳,或许是很多东北人喜爱的一座城市,它的冬天,比哈尔滨更温暖。但对于关内,特别是长江以南以及西南诸省的人来说,沈阳的气候肯定没有成都那么温馨。



北方的刚毅与西南的阴柔,这两座城市的特点是老天注定的,是现实中无法改变的。沈阳的满清文化的故宫、少帅府等景点也无法与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等蜀文化与唐诗宋词里的古镇,加上周边藏地羌寨所形成的旅游景点比“巴适”喜欢度的。








加上,成都从秦始皇以来近二千年的历史沿革与人文所蕴涵出来的蜀文化独有特色,成都,犹如一位颇具风韵的少妇,令人仰慕向往。

故,有老话说,少不入蜀,老不出川。从旅游和宜居的角度,成都肯定比沈阳强!


刚峰看世界


沈阳VS成都,中国地理东北与西南对角线上的两个画风迥异的城市,喜欢不喜欢,宜居不宜居,对出生于这两个城市的人而言,答案绝对相反;对其他城市的人而言,这选择题的倾向性也很明显——无论从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度乃至就业、就医、就学、出行等等一切与生活相关的指数比较,沈阳与成都都不在一个数量级。

说这话,绝不是答主想当然或者地图炮,而是作为一个曾在沈阳工作、生活两年的成都人,客观比较后的个人结论。

10多年前,我曾在沈阳干媒体工作。那是辽宁省政府办公厅直管的一张报纸,受当时省长邀请,中国都市报教父级人物——华西都市报总编辑领军,当时的华西都市报抽调了10几个人去搭班子。从筹备新报纸出刊、具体运作直到市场反馈的两年工作、生活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当时的沈阳,从领导到普通群众,其思想、观点、意识与南方相比,不是落后一丢丢的问题。

工作方面

内耗太多,四处掣肘。原报社100多人,一半属于老体制事业单位人员。新报社全员接受,并按市场体制进行安排(为照顾情绪,老体制的人员基本保留原岗位),个人收入也按市场化运作,但对老体制人员特别照顾,其收入比原报社收入增加了三倍,报社领导层以为这样老体制的人会感恩接下来会努力工作,殊不知恰恰相反——老体制人员在原报社名面上收入较低,但他们在报社却可利用各种人际关系拉来广告,一个整版10万元,报社实际得到的只有5000多,大头都被他们和甲方瓜分,一年拉几个整版广告轻轻松松,灰色收入一年不下20万。但新报社按市场机制运作,这些见不得台面的灰色收入被杜绝,你断了人家的财路,人家就不会让你好过——当年报纸启动后,资方因为三角债资金链断裂,但报社凭借优秀的办报经验,基本打开了广告市场,但收入与支出短时间内不能平衡,于是对纸厂、印刷厂都有欠款。怪就怪在,报社今天收入了几十万,第二天纸厂、印刷厂就上门要欠款,人家对报社账面上的数字了如指掌,甚至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嗯,你猜对了,报社的财务人员大多是原报社老体制的,关键岗位的那位,她老公还是报社的领导层!

这个事情还不算狠。那位中国都市报教父,凭借自己在中国传媒界的影响力以及得益于辽宁省政府牵线搭桥,很快与大连中国银行达成贷款2000万协议,就在行长刚要签字放款的紧要关口,一封关于报社目前负债累累的财务报表神奇地交到了行长手头,当然,数据也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此类列子很多,囿于篇幅不展开了。一句话:当年的中国都市报教父,在沈阳国企改革最焦头烂额时,却过早地承担了事业单位改制更艰巨的攻坚,不铩羽而归,才怪!

生活方面

新报社在沈河区一栋32层的大楼,一楼大厅就是报社食堂,厨师都是请的沈阳当地比较有点名气的,成都过去的16位同仁,在这个食堂坚持吃了一个月,最终因为饮食习惯差异巨大,不得不把17楼一个没使用的卫生间改造成厨房,大家轮流值班,自己买菜做饭。在沈阳我就隔三岔五亲自买菜给大伙儿做饭,感觉沈阳市场的菜蔬以及副食品供应,其丰富度远低于成都,价格也比成都贵,尤其到了冬天,基本没啥新鲜蔬菜,即使有,价格也贵得吓人。

当然,这小股“川军”在沈阳隔三岔五如果要喝两杯,沈阳当地的确没好酒,有的,都是38度内蒙产的酒,诸如闷倒驴、烧刀子之类,喝惯了川酒的“川军”,这些酒能喝么?无奈,都是叫家人或朋友买川酒整件办“托运”到沈阳(当时还没物流快递啥的)……

到了冬天就更惨了。虽然沈阳走哪儿,只要是固定建筑里,都有暖气,但西南人,冬天再冷,装备也就毛衣、绒绒服、秋裤、登山鞋。但这些装备,走在沈阳冬天的大街上,三个字:然并卵。再则,沈阳一年四季整个气候都很干燥,成都人基本不能适应,一会儿有人流鼻血了,一会儿有人嘴唇干裂了,一会儿有人手又皴裂了……

栗子还很多,不能一一例举,就此打住。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这样一个事实:辽宁曾是共和国的长子。而沈阳的重工业,辽宁全省钢铁、煤炭等资源,为新中国的建设,曾做出了卓越贡献。但这贡献,也磨灭了至少两代沈阳人锐意创新的能力,更多的,则是墨守成规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思维之中。公元2000年左右,辽宁很多地方煤炭资源枯竭,城市出现沉降,沈阳铁西区这个老工业基地,更是在百废待举的阵痛中煎熬。而随着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日新月异的进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沈阳原有的生产资料开始落后并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包袱,这种包袱随着沈阳国企改革的攻坚日益加剧,日聚月累,年复一年,直到被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的N多城市,包括成都在内,甩了好几条街,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对于“沈阳和成都,你更喜欢哪座城市呢?哪座城市更宜居呢?”这样的提问,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勒克儿


不知喜欢看悟空问答的人注意到没有,凡是有关成都和其他城市对比的话题,都是成都的对手城市的人,站出来的多,不是多一丁点,而成都人很少,为什么呢?因为成都人大多不关心和自己无关之事,等着他的是血战到底。不信,多留意一下。

我是一65岁之人,生在成都,长在成都,其中有八年在云南,有三年在北京,有一年在广西,有半年在日本,两个月前,又来到江苏南通,我才知道,江苏为什么成为宜居城市最多的地方?

现在吃瓜群众都爱为自已所爱的城市争大,对百姓而言,一个城市大了,特大了,对你有多大的好处。八十年代前,成都真不是一个很大的城市,我很喜欢他,后来从1000万到1500万,再到有人说的2000万,我就不是很喜欢了。

到南通以后,我才发现这里是一个适合居住和养老的地方。邻江靠海,经济发达,CDP17年排名18位,和大连沈阳差不多,人口730万,面积八千多平方公里,号称主城区235万人,因为城市分散,老城区崇川区也就几十万人。在中国拥有100万辆以上汽车的城市拥堵指数倒数第一。我相信中国600多个地级市,除人烟稀少之外,也是最不堵车的城市。公交车也很好,高峰时段,大多都有坐位。四条高架路,呈放射状,因挨着长江,还没形成环状,都是双向六车道,有四五十公里吧!

中心老市区,高楼极少,一条护城河环抱老城,叫濠河风景区,国家5A级景区,有一句的大意是人在风景中,城在风景中,风景在城中,而它在中国一点名气也没有,不被外人所知,只能当地人享用了。这是一个治安极好的城市,非常宁静的城市,跳广场舞的人很少,物价不高,工资不低,一个饭馆的洗碗工,工资一般不低于三千。

这个城市最有名的医院是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还有上海交大正在建一个附属医院。有中国第二大的永旺购物中心,有五个大润发,两个欧尚,还有什么莲花等等。还有一个黑马蔬果超市,价钱特便宜,是一个沈阳老板开的,里面百分之七十的员工都是辽宁人,这里东北人也很多。有著名的吕四渔港。

坐落在长江以北的南通,和苏州上海无锡隔江相望,距上海一百多公里,和长三角的主要城市相距都在二百公里左右。

扯远了,说成都和沈阳扯到南通,谁都会说自已的家乡好,成都人沈阳人也不例外,东北除黑龙江外,我都去过,东北的夏天肯定比成都好过,冬天就各说各的好了。在我看来,东北的冬天太长,窝在家里有暖气固然好,出了家门,寒风刺骨也不好受,整个北方的田野,下点雪覆盖还行,就只露几根桔杆在荒野里飘摇,没雪的时候,那片荒凉感也不是很美好,而一旦下大雪,堵车也不好受,特别是行人和那些骑自行车和电瓶车的人。

而成都不一样,整个田野绿色一片,我们整个冬天吃的都是露地生长的蔬菜。虽说湿冷,但你出门只要走上十几分钟,身上就没什么寒气了。遇上出太阳,所有的露天茶馆都是满坐,无数的农家乐人山人海,人满为患。周末节假日,开上车想去哪散心,就去哪。东北人冬天出去好玩吗?我今年冬天去过长春和吉林,也领略了冬天的东北。还有就是现在成都安地暖和气暖的人越来越多,政府不管自己管,13年我也装了气暖,185个平方花了二万七,每年使用一个多月,花二三千块钱,家用气1.89一立方,取暖2.40一立方。冬季取暖在南方开始慢慢流行,安装地暖的新楼盘也越来越多,只是不能享受政府福利……

所以,我认为对百姓而言,城市越大,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不方便,越大,越不宜居。

江苏就是一个宜居的典范,它的城市都不大,经济都很发达,所以,江浙一带,大城市对当地人都没吸引力,因而不会出现特大型城市。


农村巷163


只听说四川人到沈阳打工的,没听说沈阳人去成都发展的可以参考一下,总体四川省和辽宁省比不了,辽宁省七个城市人均收入进入全国百强沈阳是省内第一而且人均收入高于成都,成都是这几年国家大力用钱和政策堆出来的,用同样的注意力,政策和钱砸在沈阳身上,估计东北振兴就不是这个局面,十二五期间辽宁全省经济形势不好沈阳发展缓慢,而辽宁却是对中央财政有贡献的九个省份,同时也是人口流入地。十二五四川省是接受中央转移支付第一的省份。经过五年的大力投资,成都的总体经济实力很强,涉及民生的指标还稍差。生活便利度方面,我认为两个城市应该差不多在各自区域称王,商业都很发达,无论是高端中端还是低端,饭店数量也都很多很方便。医疗的话,成都有西部数一数二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沈阳也拥有整个北方除北京外排名最高的医院中国医大一院。高校的话成都有川大,成电两所名校。沈阳有东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原卫生部序列唯一没和985合并的),辽宁大学,还有个公安部直属的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大家抵制地域黑


东北人,成都八年,成都目前的文化是融创二字,是融合的融,也谐音蓉城的蓉,创是创新创业创造之创,成都的文化也是一种火锅文化,行和不行好和不好都能在火锅里涮;

成都是一个包容的城市,从远一点的16省填川,到现今的汽车产业,航天产业,高新产业,金融产业发展来看,又融合了很多外来高端人才,更彰显城市的融合文化;

成都的幸福感来源于平民娱乐化,也就是老百姓有吃有玩的地方,逛逛景,喝喝茶,打打牌,这是一般城市不具备的;

成都的夏天湿热,但是好过重庆武汉,冬天阴冷,室内没有暖气,北方人受不了,但是自住住房安装天然气供暖的地暖或暖气片就解决了;

一个城市的好与不好,还取决于你的家庭关系,工作关系,你的情感,但是单纯地讲成都是比沈阳好的;

成都有成都省之说,因为成都承载了四川省的气运,获得了一省的资源


大雅崧高


哪座城市都不宜居。

现在每座城市都在大兴土木,环境污染越来越恶劣。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到处都是钢筋混凝土,到处都是玻璃幕墙,到处都是硬化路面。要生说活,人类有史以来都是生活在水源附近,与大自然绿色植物相依相伴。现在纯了高档别墅有这个条件外,基本所有的城市都是生活在纯人工的打造环境中,无法吸天地之精华,日月之灵气。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包围的现代人,缺乏灵性,除去化妆品的修饰,个个一副死面孔,没有朝气,这是大环境所致。

从题目中,题主问的是沈阳和成都,关键字是城市。说明题主的内心问的是哪座钢筋混凝土住起来舒服,很显然,都是钢筋混凝土围造起来的区域,效果都一样。可能题主更关注的是成都,因为成都在城市宣传上做得比较好,但是仔细看一看,每一个城市的宣传中,都把自然文化作为的是主流,比如景区,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景点,都是大自然的景观作为主要宣传重点,而这些宣传的广告中,恰恰不在城市,都至少在郊县或是二三级县城里面,主城只有商业贸易,没有宜居一说。

如果非要同质化的钢筋混凝土堆中选择,看自己的个性喜好,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其实都是一样的。


尘都迷路人


以我个人来看,我更喜欢成都。成都历史悠久,是中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而且成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在16度左右,相比较沈阳,冬天能达到零下二三十度来说,成都更有优势。



成都也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对沈阳来说可以说是望尘莫及的。


且成都河网发达,水系纵横,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国家首批历史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地理优势,经济优势造成了生活便利,所以,成都在我看来更适合宜居。


最后用歌词《成都》两句来结尾: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老潘音乐馆


沈阳没有成都有活力,老年化非常严重,基本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实业,人才外流也严重,虽然四季分明但是环境一般,风沙天气也伴之而来,平均工资也很低,根本不是官方报道的4000啊....5000啊……我看也就平均3000上下,商场黄了好几家,除了做食品行业的能赚钱,剩下行业基本都不好干。街道年年挖坑,一下雨就发河,车都变船,我沈阳人坐地户,生在沈阳长在沈阳。还有别再提什么共和国长子这一说了,基本上没啥资源了,都奉献了


大嘴猴大嘴猴


辽宁人,成都呆了10年,目前在沈阳。这个问题基本上除了一丢丢气候原因,基本上会全票成都吧。成都生活有快有慢,看个人选择,沈阳真的快不起来…我觉得其实主要差距还是在政府的执政理念。拿高新区来比较一下,成都的高新南区政策持续性很强,政府在各类规划上也相对合理的多,结果就是不管投资就业还是宜居程度,高新区发现的都不错,前两年就开始向南扩张天府新区。你再看看浑南…不说了,都是眼泪。


你米斯特Q


在沈阳,娶个成都的老婆…在成都娶个沈阳的媳妇&养个重庆的情人(川渝一家亲)!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