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必經之路:從虧損到盈利必經的歷程

有非常多的投資者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明明自己的投資能力比之前有了提高,但投資成功率卻有下降的跡象,甚至有的投資者出現了在沒有學習投資技巧時投資交易是盈利的,反而在學習了投資技巧後反而出現交易虧損的情況。

這是為什麼?是投資者不該學習投資技巧?還是學習的方式有問題?

其實,在我看來,之所以會出現如此的現象,是因為,雖然投資者的投資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投資者的交易心理缺陷卻沒能及時彌補,從而導致投資能力與交易心理不匹配,進而導致交易失策。

而接下里的問題就是,如何才能解決這種不匹配?怎樣才能儘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從而降低投資者在成長過程中的損失?

我認為,投資者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四個階段,只要投資者可以對此四個階段的成長有很好的認知,就可以預防上述問題。

投資者成長的四個階段

四個階段分別定義為:無基礎階段--初學階段--迷惑階段--穩定階段。並且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典型特點,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自我分類,來了解自己到底處在何種階段,並瞭解每個階段的問題都有哪些,以及如何解決。

(1)無基礎階段

特點:對投資領域瞭解較少,金融底蘊不足,對市場充滿了好奇與敬畏。在交易中的表現形式為十分謹慎,往往會對並不太大的市場波動產生較強反應,即止盈止損的區間較小,以微利多次為主要的交易盈利模式。

問題:由於對投資知識有限,因此往往在交易時依靠的是主觀感覺,信心不足是核心問題,從而導致的結果為,即使做單方向正確,也往往會因為短時的反向波動而止損,錯失交易機會。

解決方法:學習投資基礎知識,增加對市場的認知,提高交易信心從而提高本階段投資成功率。

(2)初學階段

 

特點:投資者往往會遇到行情與分析不符的情況,打亂了自身分析的假想後盲目做單,並且由於此階段的投資者信心已經比上一階段高出很多,因此止損空間往往會擴大,從而導致交易的平均虧損幅度大於交易的平均盈利幅度,因為在此階段的投資者信心雖然已經提升,但在已經盈利的交易單面前還是會發生扭曲,從而降低盈利預期,而在虧損時投資者信心反而會起到反作用,使得虧損擴大。

解決方法:提高自我認知水平,避免因投資能力的初步提升而導致的盲目自信情節,調整好面對盈利和虧損的心態,提高盈利與虧損的比率。

(3)迷惑階段

特點:已經掌握了基礎的行情分析方法,也對金融環境有了認知,但是在投資交易過程中還是經常出現與分析相悖的情況出現,尤其在自身把握較大的前提下,行情卻向相反方向波動並造成虧損的情況出現時,會產生對行情分析的迷惑情緒,出現投資交易的瓶頸。

問題:當基礎的投資分析方法已經掌握後,無法將分析技巧進一步提升,從而產生的投資交易瓶頸;由於無法提升交易成功率帶來的心裡壓力,使得在投資上出現焦躁情緒,導致更容易出現交易失策。

解決方法: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投資能力,深化行情分析技巧的使用,不能只滿足於基礎分析能力,要建立起適合自己的獨立分析模型,將投資能力提升至下一階級。

(4)穩定階段

特點:已經有了較良好的行情分析能力,並初步建立起了自身獨有的行情分析技巧與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對行情擁有自己獨立的判斷,並能夠較好的處理交易信心與止損保護之間的分寸,步入合格投資者領域。

問題:由於投資者個人性格各不相同,在此階段的投資交易傾向也大相徑庭,但分析判斷的過程並無嚴格的對錯界限,只要是能順應市場,投資盈利就是好的投資策略。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市場是變化的,因此也沒有永恆不變的有效交易模式,投資者還需跟隨市場變動,逐步調整完善自身交易方法,才能做到與時俱進。

 

解決方法:將所學知識技巧與經驗轉化為具有自身特色的投資方法,並不斷完善。

 

綜上所述,我們知曉了投資者成長中都要經歷的四個階段,並且也對每個階段進行了詳解,最後我們再簡單的將幾個階段做個總結,以便投資者更平穩快速的度過這些成長階段。

在度過了這四個階段之後,投資者就可以步入到可以穩定盈利的階段,但往往大部分投資者都停在了第二和第三階段之間,可謂既交了學費又沒能真正的步入正軌,十分可惜。因此,我希望此文能幫助投資者認知自身,走出迷茫,從量變走向質變,真正的成長為合格的投資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