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大量中資流入歐洲這一行業,被視爲「反制美國」利器

能源武器被外界視為中國反制美國挑起的貿易戰的重要工具之一。法國《世界報》近日刊載題為《中國購買能源歐洲》的文章稱,最近10年來,能源行業已經成為中國資本流入歐洲的僅次於化工業的第二大行業。從希臘到葡萄牙,這些中國資金有時有助於拯救困境中的歐洲企業,也因此保障了就業崗位。

文章稱,中國是否正在建設能源歐洲?這個針對中國在能源領域投資的問題最近又重新成為熱點。首先是5月份,一家中資公司收購葡萄牙電力突然讓人們意識到一家中國企業是可以參與歐洲重要的電力公司運作的。對葡萄牙電力的掌控目前還沒有實現,需要面對多個重要障礙。但是,這筆總價90億歐元的收購在里斯本是得到積極響應的。

文章稱,數週之後的7月份,另一家中國企業宣佈有意入股德國高壓電網企業50赫茲輸電公司。

文章稱,這兩個例子體現了中國對歐洲能源的巨大胃口。自2008年以來,根據彭博社輯錄的數據,歐洲能源企業得到的投資是約345億美元。最近10年來,能源行業已經成為中國資本流入歐洲的僅次於化工業的第二大行業。

文章稱,10年來中國企業對歐洲大陸的可再生能源領域投入86億美元。能源經濟和金融分析研究所在8月中旬曾公佈一份研究報告。該研究的作者西蒙·尼古拉解釋說:“中國希望成為新能源的全球領軍者,也已經在太陽能板或電池等領域居於主導地位。”

文章稱,北歐同樣也沒有被忽略。中國企業收購當地中小企業和風電專營資產。

文章稱,還有一個能源領域尤其得到北京的關注:核電。正是得益於中國公司的資金投入,法國電力公司才可以完成英國欣克利角壓水核反應堆項目啟動。通過資金支持欣克利角項目,中國公司展示了想要在英國核電市場持久落戶尤其是想在英國建設一個百分百中國的核電反應堆的意圖。

文章稱,在法國,阿海琺集團在2017年重組時期,中國公司曾希望入股。

文章稱,是否應該擔心這些活躍行動?國際能源署中國合作部負責人戴維·貝納澤拉夫表示,所謂“中國威脅”的觀念實在是太過於簡單化了,不應當有如此妄想。

文章認為,事實上,在發生危機而歐洲團結互助一直不到位的局面下,從希臘到葡萄牙,這些中國資金都是尤其得到讚賞的。這些資金有時有助於拯救困境中的歐洲企業,也因此保障了就業崗位。

文章稱,此外,中東歐地區同樣歡迎中國的舉措。北京為協調同該地區16國的投資而成立了“16+1”金融控股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