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要求下 傳統油氣產業路在何方

文長 | 2405字 · 時長 | 7分

綠色低碳要求下 傳統油氣產業路在何方

當前油氣市場新產品、新技術、新方法、新管理、新理論層出不窮,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高度融合對油氣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仍在局部領域探索,大規模商業性開採非常規油氣資源面臨技術和經濟挑戰,目前難以大面積推開。

改革開放 40 年來,我國油氣產業基本實現了管理體制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油氣企業從國家政府部門向經濟實體、油氣產業從封閉或半封閉狀態向全面開放的三大轉變。這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使得我國油氣產業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

但也要看到,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國油氣產業改革和發展正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隨著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的深入,國內主要含油氣盆地油氣資源探明程度高,多數富有凹陷探明程度已超過 50%,未來勘探主要對象為隱蔽、地質條件複雜的油氣藏,勘探難度日益增大。資源品位下降,新增探明低滲透、特低滲透石油儲量佔比達80%至90%,提高開發效果的難度加大。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增長,油氣勘探開發面臨越來越大的環保壓力和限制。

目前,我國已發現的非常規資源類型有致密油、緻密氣、頁岩油、頁岩氣、煤層氣、重油瀝青和天然氣水合物等。儘管資源量遠超常規油氣資源,但總的來看,我國的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仍在局部領域探索,大規模商業性開採非常規油氣資源面臨技術和經濟挑戰,目前難以大面積推開。

在全球氣候變化加劇的背景下,尤其是 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後,為尋求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保障能源供給安全,各國紛紛加速自身能源改革和能源轉型力度,大力加強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在成本持續下降的推動下,以風能和太陽能(3.250, -0.01, -0.31%)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對油氣行業的衝擊越來越明顯。據統計,自 2010 年以來,全球陸上風電成本下降了 23%,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了 73%,未來風電成本還將進一步下降。而我國新能源(5.490, -0.02,-0.36%)隨著產業鏈逐步實現國產化,設備技術水平和可靠性不斷提高,產業規模的擴大,新能源度電成本持續降低,將具備與油氣等其他化石能源競爭的能力。此外,作為石油消費主力的交通運輸領域也在悄然發生變化,電動汽車因其能效和環保優勢銷售量連年大增,在一些國家甚至提出了禁售燃油車的提議。因此,未來油氣行業若不能表現出在成本與綠色低碳方面的優勢,市場份額就會被擠佔。

2017 年我國首次成為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升至 67.4%,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升至 39.4%。油氣對外依存度的持續升高意味著我國油氣消費逐漸以依靠國內資源為主轉向以依靠國外資源為主。隨著各國把油氣確定為本國安全戰略的主要目標,全球油氣資源爭奪愈演愈烈:北非、中東和中亞等地區的大部分油田已被本國的油氣企業或者西方國家的油氣企業所開發。餘下的合作區塊大部分處在地質條件極為惡劣的陸地油田,然而這些油田由於其增產潛質小、含水量高等因素,對開發企業提出了較高的開發技術要求,同時投入成本較大,經濟效益較差。可以預判,未來我國安全、經濟、穩定地獲取境外優質油氣資源難度將不斷增大。

從高碳能源走向低碳能源,進而轉向無碳能源,是人類社會不可逆轉的客觀規律和必然趨勢。以往粗放的油氣開採方式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人們在生產和使用油氣的同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汙染。未來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源,在國際社會上將面臨巨大的壓力。隨著環保呼聲日益高漲、環保法規日益嚴格,排放要求日益提高,傳統油氣產業發展空間受限。環境變化將影響整個油氣產業發展進程,特別是碳減排問題。為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發展,美歐等發達國家已開始出臺相關法規以引導石化企業生產經營以及發展方式轉變。我國政府也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單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要比 2005 年減少 40% 至 45% 等一系列約束性指標,將對未來油氣產業發展帶來強勁的挑戰。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市場化程度的提升,當前油氣市場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市場,而是一個新產品、新技術、新方法、新管理、新理論層出不窮,市場創新加速,資本空前聚集,產業深入發展,生產與市場、生產與資本、生產與金融密不可分、環環緊扣,金融化、股權化、證券化發展的現代油氣大市場。同時,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高度融合對油氣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新技術的應用,以及以阿里巴巴集團為代表電商的興起,對油氣產業傳統的營銷模式造成很大沖擊和挑戰推動,推動其向網絡化、平臺化、高端化發展,進而帶來新商業模式的重大變革。面對這樣的現代油氣大市場,傳統油氣產業顯然要經歷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嚴峻的考驗。

按照《關於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及其配套政策,我國油氣體制改革將主要圍繞油氣勘查開採體制、進出口管理體制、油氣管網運營機制、下游競爭性環節改革、油氣產品定價機制、國有油氣企業改革、油氣儲備體系、油氣安全環保體系等方面展開,當然還涉及資源稅、環境稅、碳稅、成品油消費稅等改革。這些改革措施將高難度考題交給了現有的油氣市場以及傳統國有油氣企業:一是油氣市場主體多元化,傳統國有油氣企業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在油氣上游勘探開發領域,民營企業等“非傳統”力量將與傳統國有石油企業同臺競技,部分油田服務公司也將會“反客為主”,積極參與油氣勘探開發。在下游銷售領域,加油站業務將完全對外資開放後,與我國企業合資經營不再是外資進入成品油終端銷售業務的唯一方式,他們既可選擇與合適的中國企業以參股或控股方式開展業務,更可以獨立地設立公司和投資加油站業務。這將使我國的成品油終端銷售業務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而油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也將改變傳統國有油氣企業的贏利模式和核心競爭力。

(作者劉滿平,系中國經濟學會理事、宏觀經濟評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