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從容的活著,不是焦慮的自殘(原創)

我們配有尊嚴嗎?

自律是從容的活著,不是焦慮的自殘(原創)

當高高在上的他人對我們橫加指責,而我們委屈求全、忍氣吞聲時。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其實是把我們的尊嚴當做供他人踩踏的紅地毯,踩踏的人趾高氣揚。我們,也因為別人的踩踏而得到某種心安。

我們覺得這是他人對我們的信任、親睞,是他人對我們的認同和接納。或者,是他人對我們的某種暗示性承諾。

可當我們獨處時,又時常為此而痛恨自己。覺得自已好憋屈、好窩囊!

我們不配擁有尊嚴嗎?

我們配有好的生活嗎?

自律是從容的活著,不是焦慮的自殘(原創)

面對亂糟糟的房間,邋遢的自己,我們心安理得。一份外賣、一臺電腦、一部手機、一張床,在睡覺與做事的地方來回穿梭,成了我們生活的全部。

某天,當隨便什麼“尊貴”的人光臨寒舍時,我們趕緊打掃房間,打掃自己,準備美麗的詞藻,再準備不菲的銀兩。

這樣做的全部意義只是為了讓對方感到舒適、滿意,進而對“我”產生好的印象。

可是我們難道不需要為自己打掃一下房間、打掃一下自己,為自己準備美麗的詞藻和銀兩,賄賂賄賂自己,讓自己感到舒適、滿意,給自己也留個好印象嗎?是我們不配擁有這樣的生活嗎?

我們配有健康嗎?

自律是從容的活著,不是焦慮的自殘(原創)

加班、熬夜、應酬、強顏歡笑、奔忙。成了我們的生存常態。

這樣做的意義首先在於,向他人宣告:作為一個奮鬥的存在者,自己一直在勤奮的努力著;其次,為自己謀得更好的差事,爭取更多的回報;最後,求得自我的心安,“我為自己奮鬥了,對得起自己了!”

某天,當我們的生理、心理,因再也無法承受這樣的努力,而不得不讓我們停下匆忙的腳步時,我們是否還存在呢?我們還會認為已經對得起自己了嗎?

我們配有情感嗎?

自律是從容的活著,不是焦慮的自殘(原創)

我們為了獲得自我在他人眼中的存在,而焦慮、甚至恐懼。於是拼命的按照他人的標準、規則來塑造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耗掉了我們全部的激情、衝動、熱情。以至於再沒有任何的心靈、情感空間來接納愛、接納美、接納自己最愛和最愛自己的人、甚至也無法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這個過程,讓我們不再相信世間真情。我們開始懷疑一切,不再相信任何事,任何人,甚至家人,自己。

彷彿除了在他人眼中的存在,世間的一切都己無法讓我們心動、感動。

請別再說要自律

自律是從容的活著,不是焦慮的自殘(原創)

人人都說要自律,因為自律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

但無視人性和自我情感、尊嚴的自律,不是真正的自律。是自殘!

在我們早己喪失了愛的能力、不再對人生充滿激情、不再能發現美、感受美、無法感知生命的意義、甚至連靜心生活都成為一件奢侈的事時,自律的意義又在哪裡呢?這樣的自律真的能讓我們成功嗎?

假如,我們按照這樣的自律,真的獲得了他人認為的成功。對一個無法感知幸福、羸弱的靈魂而言,又能將這樣的成功揹負多遠呢?

反之,如果我們沒有取得他人眼中的成功,又將如何是好呢?人生會因此而豪無價值嗎?生命會因此而毫無意義嗎?生活還要繼續嗎?

生活當然還要繼續!可是,當我們按照他人的標準,把自己打磨成他人的複製品;或者,當我們按照成功的自律標準,將自己變成一臺冰冷的工具。早己失去生而有之的靈性、情感和激情時,我們又該遵循什麼樣的生活、情感邏輯去生活呢?

另一個問題在於,當我們取得了他人眼裡的成功時,我們就真的成功了嗎?或者說,我們就真的存在了嗎?

成功是主觀定義,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成功標準,哪個才是真理呢?

當我們獲得他人認為的成功時,真正存在的,其實是他人眼裡的成功標準,而不是我們。因為,當某天,我們不再滿足這些標準時,在他人眼裡,我們還是不存在的。我們到底在哪呢?

從容的活著

自律是從容的活著,不是焦慮的自殘(原創)

我們需要尊嚴,需要情感、激情、美、愛的能力、感知幸福的能力。需要有溫度、陽光的生活,有價值的奮鬥。這既是人生而為人的天然需要,更是生命的意義!

每個人都配得上!

從容活著不是追求奢侈、享樂、好逸惡勞的生活。而是有尊嚴、完全接納自己、善待自己、家人、他人、在艱難的打拼中還能保有自我豐富的情感、情趣、夢想、敢於直麵人生、勇於追求幸福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

如此,自律才有了強大的內在力量和堅實的生命基礎。

如此,自律才能成為每個人的自我生命實踐。

但這樣就能保證我們一定成功嗎?同樣未必。但至少可以讓我們成為一個有力量、有尊嚴、有勇氣追求幸福、真實存在的人。

這,未嘗不是一種成功!

自律是從容的活著,不是焦慮的自殘(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