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的終極理想是哲人王嗎

知識分子的終極理想是哲人王嗎

馬克•里拉這位有著“美國自由主義陣營的一支健筆”的美譽的歐洲思想史學者,在他的《當知識分子遇到政治》一書中著重的談到了知識分子的一個寓言:敘古拉的誘惑。此典故出於柏拉圖的《理想國》。在《理想國》中,柏拉圖曾經三次遠赴敘古拉這個城市。第一次去敘古拉的時候,這個城市還處在暴君老戴奧尼素的統治之下,但是第二次去敘古拉的時候,受到了他的學生迪恩的邀請。迪恩很誠懇的告訴柏拉圖,現在的敘古拉暴君已死,是小戴奧尼素的天下,而且這位君主對柏拉圖十分的崇拜,對哲學的有著濃厚的興趣,並且處事非常的公正。不用說柏拉圖動心了,二次踏上敘古拉的行程,但是最終還是大失所望,用柏拉圖的一個比喻說明小戴奧尼素對待哲學的態度就是,他是一個“想生活在陽光下,但只是曬了曬太陽的人”。所以柏拉圖憤而離去。事隔六七年之後,他的學生又一次的邀請他,說小戴奧尼素重新撿起了對哲學的興趣,柏拉圖本不為所動,但是為了實踐自己的偉大哲人王統治的構想,毅然決定再一次的踏上敘古拉的土地。到那裡才發現小戴奧尼素已經傲慢非常了,他不但自認為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而且據說正準備寫一本書。柏拉圖不用說又一次的掃興而歸。

馬克•里拉在他的《當知識分子遇到政治》一書的後記中說,小戴奧尼素是我們的同代人,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他有許多的名字,列寧與斯大林、希特勒與墨索里尼、薩達姆與霍梅尼等等。但是誰是柏拉圖的同時代人,誰又是那些禁不住敘古拉的誘惑一次次的想投身於與暴君的合作中呢?馬克•里拉藉著蘇格拉底的口說,存在著另一個更加常見的有暴虐的靈魂組成的階層,“他們不是統治者,而是作為教師、演說家、詩人——就是我們今天所稱的知識分子進入公共生活的”。能有幸進入馬克•里拉的論述或者批判視野的知識分子的代表全是20世紀首屈一指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馬丁•海德格爾、漢娜•阿倫特、卡爾•雅斯貝爾斯、卡爾•施密特、瓦爾特•本雅明、亞歷山大•科耶夫、米歇爾•福柯和雅克•德里達。

知識分子的終極理想是哲人王嗎

在對這些哲學家和思想家進行評述的過程中是分章進行的,其中海德格爾、阿倫特和雅斯貝爾斯因為他們之間錯綜複雜的愛情和友情的關係合為一章,其餘個人各分佔一章的篇幅進行論述和評說。所以對於本書的閱讀可以從任何一章開始而不受其他章節的影響。比如我閱讀時就先選擇的我比較感興趣的本雅明的一章開始的。之所以這樣選擇閱讀本書是始於我內心中的一些困惑。在20世紀的中,也許由於工業革命的長足進步,現代化的發展,對於暴政的某些形式更加隱蔽了,但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還是徹底摧毀了人類十足的信心。尤其這期間法西斯主義的統治,讓許多的知識分子深陷政治的泥潭,助紂為虐。對於這段歷史,以及對那些禁受不住敘古拉誘惑的知識分子的反思都從來沒有斷過,但是本書中所列舉的幾位人物還是讓我大吃一驚。我之所以選擇本雅明開始閱讀本書就是因為心中的這些困惑。海德格爾、施密特曾經在法西斯統治期間作為希特勒的御用哲學家和御用文人狂熱支持法西斯而被世人所詬病,儘管他們在戰後的有生之年對自己過去的那些歲月聲稱死不悔改,但那些畢竟是不爭的事實,是他們終生都逃脫不掉的汙點,但是對於本雅明以及福柯、德里達等人來說,他們何罪之有?尤其是本雅明,本身也是遭受納粹的壓迫而死,難道他們也要對法西斯的罪惡負責麼?我就是攜帶著這樣的困惑開始閱讀本書的。

知識分子的終極理想是哲人王嗎

在馬克•里拉的筆下,無論是海德格爾何施密特這樣的納粹狂熱分子還是本雅明、福柯和德里達這樣的困守象牙塔或教室的知識分子,他們好像都沒有太大的不同,他們都應該受到譴責。因為他們的共同點就是:禁不住敘古拉的誘惑。敘古拉對知識分子而言有一種巨大的誘惑,對政治的熱情,對哲人王統治的願望。唯一的不同就是,海德格爾和施密特是把自己的這種政治熱情和納粹的統治結合起來,也就是說付諸實踐。海德格爾和施密特之所以終生不悔改自己所造成的罪惡,因為在他們眼裡,他們的一切都是正確的,都是為了復興德國的文明和偉大的文化。本雅明、福柯和德里達等人雖然他們聲稱不參與政治,他們所畢生研究的事業毋庸說與政治有關。因為聲稱不參與政治本身就是一種旗幟鮮明的政治態度。他們都曾譴責那些服務於統治者的知識分子,認為他們陷入了一種非理性的狂熱之中。但是據馬克•里拉認為,理性和非理性的劃分並不是區分知識分子的標誌,也不是知識分子禁不住敘古拉誘惑的原因所在。根本的原因在於愛慾。

“愛慾”始於蘇格拉底。在愛慾中,有些人體驗到的主要是肉體的慾望,並用身體得以滿足,而那些追求靈魂層面慾望的人則成為了哲學家和詩人。愛是嚮往善的,但是一種癲狂的愛會淪為惡的幫兇。所以那些禁不住敘古拉誘惑的知識分子是被“思想”灼傷了,他們愛的激情無法控制就會陷入了癲狂,並使在民主變為暴政的路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從這種意義上來講,本書所列出的20世紀的思想家和哲學家都對暴政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唯一的不同不過是在責任大小的區分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