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革命的源起

正如世界上的任何一場革命,“革命”一般都來源於壓迫,正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有反抗。而在傳統和一般認知中,法國大革命是一場資產階級反抗君主專制的革命,理所當然的許多人就會認為,在18世紀的法國,商人和農民應該是受到了十分殘酷的壓迫,因此才會舉旗反抗當局。這樣的說法並不算錯,但是並不全面和準確。今天的課程就是為了給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關於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

法國大革命發生在18世紀末期的法國

現在一般以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佔巴士底獄為起開始的標誌。當時的法國處於路易十六(即“太陽王”)的君主專制統治之下,是當時歐洲最強盛的國家之一。雖然大革命爆發在18世紀末期,但是實際上這場革命已經醞釀了很久。從思想上來說,我們可以追溯到17-18世紀,以法國為中心、影響範圍覆蓋了整個歐洲甚至遠達美洲的思想啟蒙運動。思想啟蒙運動是繼文藝復興後的又一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反封建的主要對象就是反對當時在歐洲大陸盛行的“君主專制”制度。歐洲的的“君主專制”與中國的君主專制不同,歐洲的君主通重商主義政策聯聯合城市市民建立君主專制,客觀上來說促進了資產階級的發展。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反對宗教愚昧及特權主義,宣傳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作為啟蒙運動時期影響力最大的人物之一盧梭,他提出的“社會契約論”是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基礎。他的作品中充滿了自由與平等的思想,並且認為通過社會契約建立起來的社會是最完美的社會。人民與人民簽訂契約,管理者也與人民簽訂契約,如果違反了契約,人民就可以收回自己賦予管理者的權利,駁斥了當時統治者“君權神授”論調。盧梭生活在路易十五時期,在君主專制的生活中,他體會到君主立憲制的寶貴,但是最終還是認同了人民主權的無上地位。他的思想深刻影響了美國,並且成為美國革命的藍圖,最終為美利堅共和國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樣,這樣的思想也影響到了後來發生的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的源起

與通常的設想相反,

革命之所以在法國爆發並非因為人們的處境越來越壞

雖然當時的法國不可避免存在著一些社會不公和壓迫,因為只有壓迫才能夠產生反抗的種子,當時相比其他鄰國卻並不是最難以忍受的。首先從資產階級的經濟處境講起,資產階級因為稅務商貿等事宜與貴族產生了許多矛盾,而且從1788年最高法院宣佈在經濟事務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的三級會議將大幅度減少非貴族身份的資產階級的話語權,因此將大量的經濟資源轉移到了貴族手裡,激怒了資產階級,與貴族們形成了強烈的對立。但是當時資產階級不但人數很少(僅佔全國人口6%),對政治事務總體而言都不大感興趣,只對與自己利益相關的經濟事務感興趣,而且資產階級們與貴族、統治者們的利益並不完全向左,在對待農民、小資產擁有者的問題上還有共同的利益,因此不能說資本主義的發展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全部原因。其次是法國農民的處境,相比備受壓迫的德國農民,實際上法國在當時並不是對農民壓迫最重的地方,或者說反而是最輕的地方。十八世紀末的德意志,國內幾乎沒有一處廢除了農奴制度,農民就如同奴隸一樣被束縛在土地上,是領主的私有財產,沒有人身自由權利。而法國農民早已沒有這些束縛,他們可以自由買賣、耕種,甚至是土地的擁有者。如果不是資產階級或者農民與貴族等統治階級之間的經濟矛盾完全導致了法國大革命的發生,那麼還有什麼因素在這場革命中顯得如此重要呢?

其一是國家政治制度的危機

當時的法國政府政府深陷於一個無法自拔的財政危機的泥潭之中,而且路易十六還揮霍無度,導致負債累累。其次在政治結構中,代表司法的法院和代表行政的各級政府搖擺不定、猶豫不決和效率低下,屢次推行改革,但是由於政府自身的問題,改革難以有成效。正如托克維爾在《舊制度與大革命》中所說,“被革命摧毀的政權幾乎總是比它前面的那個政權更好,而且經驗告訴我們,對於一個壞政府來說,最危險的時刻通常就是它開始改革的時刻。”歷史上很多國家的改革不但沒有恢復政府的制度化權力,反倒加速了國家的解體——這種現象至今在非洲國家仍比比皆是。

法國大革命的源起

其二是思想的解放

雖然在經濟上資產階級與貴族們並沒有出現不可縫合的裂縫,但是在思想上知識分子與統治者們出現了這樣的分歧。當時法國的知識分子大多出身資產階級,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並且沐浴在啟蒙運動的思想之光中,有著許多與當局向左的見解,對於統治者自己的君主專制制度十分不滿。知識分子在這場大革命的宣傳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們不僅將法國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傳播到了世界各地,而且也將這一思想深入到了其他有產階級、農民腦海中,為革命勢力的壯大做出了不可抹沒的貢獻。雖然法國當時的制度不是最差的,人民的生活環境也不是水深火熱,但是對比1688年光榮革命後秩序井然的英國,法國的知識分子們覺得自己顯然是落後了。英國的光榮革命和美國抗擊英國殖民者的革命運動刺激了法國本土的知識分子,而並沒有經驗的知識分子並不指望改革能給這個國家帶來什麼,他們期望用更加激烈的革命來斷絕這個國家與過去聯繫起來的一切。

法國大革命的源起

法國大革命與我們通常所理解的革命不同,她並沒有一個明確要建立的目標,他只知道要推翻君主專制,但是推翻之後建立什麼卻是個謎團。除此之外,這也不是一場有著具體階級領導的革命,資產階級在這場革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不能說是在領導著革命,因為連資產階級們本身也不知道這場革命最終要指向哪裡。法國大革命當時的君主路易十六並不是個無可救藥君主,他的人民也不是真的洪水猛獸,只是當民怨沸騰,一點點的民智之光,都能夠燃起大火。人民追求自由並不是真的追求自由,而是反抗壓迫。追求平等並不是真的追求一切平等,只是反抗不平等。與英國對比,在光榮革命建立君主立憲制度之後,英國的法律和制度是條條分明的,權力範圍是井水不犯河水的,而法國的行政體系混亂,權力範圍模糊不清;英國貴族是和群眾在一起參與政治的,從通婚就可見一斑,而法國的貴族是自以為鶴立雞群地孤立著,享受著特權卻並不承擔責任;與德國的對比,德國的農民受到了嚴苛的壓迫卻不吭一聲,而法國的農民明明有更大的自由權利卻怨聲載道

。大革命也並不是什麼新思想激發出來的,而是從未痊癒的頑疾的解藥。

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是由多種因素合力促成的,雖然資產階級的發展在其中佔據了比例,但並不是決定性因素。資產階級與貴族的對立以及其本身發展壯大的要求、當局的無能懶散以及知識分子的思想啟蒙等各種原因導致了大革命的發生。而且這場革命有明確的目標,那就是推翻當時的統治者,卻沒有明確的結果——到底是再建立一個新的君主專制國家還是效仿英國建立君主立憲、或者效仿美國建立民主共和?這也是為什麼這場革命發生的如此混亂,結束的如此不明,最後由拿破崙掌握了政權,甚至成為了新的大帝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