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师都不喜欢职称工资制度?

我国的教师职称制度已经实施了近三十年,时至今日已经被很多人诟病,究其原因,无非是学历、教龄与职称评审制度之间的矛盾冲突,当然,我们也看到近年来职称制度改革一直在被提起,并且也有明天的改革。 教师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所以很多的大学生参加教师招聘的考试,争取将来也能当一个老师

首先职称不是考的,职称靠评和审出来的,评是参予者,审是他人,两个环节,一个靠己另一个靠天,腐败由此而生。职称与实际工作能力、态度、成绩等均无关,只与虚的假的有关,什么虚模范、假论文、阴捧阳违、托关系拍红包。想当老师必需要职称,职称高低决定工资高低,且终身制。

职称评定,学校领导占便宜,这是铁的事实!一些一线的教师辛辛苦苦,培养的学生不计其数,到头来评聘高级教师还要给领导送礼表现,还不如天天在领导后面拍马奉迎的,这样的事情真的不能理解!

那还堪为人师表,又怎能理直气壮地教育学生呢?

为什么教师都不喜欢职称工资制度?

评审制度弊端多

评审前给可能参加评审的评委打电话,打招呼,请客吃饭。全国各地都一样,每年评审中高级教师,选出高级教师组成部分的评委团,由组长带队,但抽出去的人中,有些是几年都抽中的,许多教师就拼命地打电话查问哪些人会去评委,哪一个队今年由谁带,很早就打招呼,所以就出现有的老师认识人,一次通过。

不认识的,四五次都不通过,于是死心不评了。更有甚者组长指定哪几个人一定要评上,少数评委也从中指出哪些人条件很好,暗示一些人一定要评上,大家都是当评委,不便说出不愿得罪人,也就只好同意了,无形中让少数人一路绿灯直行,剩下的人选就是硬件的较量了。

于是不少人通过各种关系找人,送礼,请人吃饭,使评审高级的活动成为比拼社会关系的竞赛,有一个教师直言,让我花几千元钱去参加函授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还不如花这些钱去拉关系,疏通评委,早一点评上高级更来得实惠的多。多么世故的现身说法!

论文评选分散教学精力

中小学教师评职称,一直对论文提出了较高要求,其弊端越来越明显地表露出来。一是对教师发展的误导:很多教师认为教学水平和能力并不重要,自己的专业发展就是发表论文,只有发表论文,才是发展的最重要的和最显著的标志。

于是,不少教师把精力用在写论文上,挖空心思发表论文,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一塌糊涂,结果,评职称竟然比那些教学实绩好的教师早。这种误导必然导致教师发展的畸形,不会上课没事,却一定要去搞所谓的教育科研;教学质量差没事,却一定要去写文章发表。

教师越来越不重视日常的课堂教学工作,不重视教育教学的质量,不重视班主任工作,最终受到损害的是学生的发展和国家的教育事业。

业绩造假突出

评中学高级条件是比较苛刻的,除了要有论文省或市级一等奖,还需要学课带头人,骨干老师,市优秀教师荣誉证书,优质课,说课一等奖……,为了达到这些条件,潜心钻研的教师们也真有办法,出高价买通管理证书的教育局工作人员。

为什么教师都不喜欢职称工资制度?

职称评定伤害了教师间的感情

平常大家的关系都处理得十分融洽,但是每到职称评定,昔日的融洽变成了争吵、上告,甚至冷嘲热讽,老师温文尔雅的形象变得粗鲁,相互间撕破脸皮。给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还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教师形象。

教师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而自己在竞争职称其实就是争取利益的时候,却扭曲了心灵,自贬了人格。

难怪会使人哀叹:世风日下,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原来并不神圣。每一次职称评定几乎都是在争吵中、大闹中、上告中落下帷幕,给许多教师留下了难言的心痛。许多原来要好的教师,因此反目成仇,甚至还动用了黑社会,增添纪委等部门麻烦和工作成本。

经历了教师职称评定的痛归之为“撕下脸皮之痛,折断脊梁之痛,不得不舍得放血之痛”,如此“三痛”,痛彻心肺!在某些地方,职称评定期间,常出现这样的场景:老年教师掉泪,中年教师哽咽,年轻教师无语。

干扰教学秩序

评审前教师处心积虑,花大量时间获得证件,无暇顾及教学。评审时要做各种材料,更是无心教学。评后落聘者失意,心灰意冷,没有动力,无心教学。有些被聘者认为从此高忱无忧了,也不用心教学了!

班主任也不当了,课也不好好教了,反正高级也评上了,工作也干到头了。这就是中国教育的职称评定!

为了参聘每年教师都要办理计算机证、继续教育证和其它能够加分的证件,花费很多金钱。为了评审,要定级的教师提前二三年就要准备各种材料,这迫使许多教师加入做假的行列,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从分配指标到评审结束这段时间是对每位参评教师的心理煎熬和精神的摧残,哪里还有心思去教学呀!呜呼哀哉!教师轻松愉快的生活哪里去了呀!

全国教师的期待

也许有人说,以上理由其实不是理由,那些现象只是个别现象。其实不然,你只要深入实际,看一看听一听就知道,找点数据分析分析就明白了,职称其实早已失去了应有的光环,若不是为了几个钱,谁还在乎呢?

既然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妨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成了实现教育公平的绊脚石,那就说明这个制度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有消息称,教师职称工资改革终于盼到头了,2020年起陆续取消。那中国教师心灵上的一道枷锁要去掉了,育人之心会轻松许多!以后可以凭本事吃饭全力投入教学,多劳多得!不再去为追名逐誉玩猴一样在领导面前耍了,收回心思今后要在学生身上了。

要么取消职称,要么职称与工资不直接挂钩,这是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制度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