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晚年說「一生被日本葬送」,卻爲何又表示「尊敬日本人」?

“我的一生被日本葬送了。日本殺了我的父親,毀了我的家庭,奪了我的財產。這是非常不合理的。”1990年,90歲的張學良在接受日本NHK電視臺採訪時曾這麼說起日本對他造成的傷害和影響,看上去,言辭並不激烈。

從“東北易幟”到“九一八”,再到“西安事變”,對張學良的譭譽,皆跟日本有著根本的聯繫。那麼,晚年的他是如何看待日本的呢,他恨不恨日本?

張學良晚年說“一生被日本葬送”,卻為何又表示“尊敬日本人”?

少帥張學良

在1990年的這次訪問中,張學良曾著重談到了這個問題,總的來說,看盡人世的他態度是比較平和的,甚至提到了對日本的“尊敬”:“過去我去過日本,接觸了日本文化,非常感動,也尊敬日本人。過去是這樣,如今我也尊敬日本人。譬如在科學等一些領域,日本都超過了美國。對日本的研究、開發,我也很佩服。”

可見,雖然曾經身負國仇家恨,但張學良對日本的一些文化因素、及國民素質及科技發展還是有客觀的認知和認同的。早年張學良曾奉父之命赴日本考察,深感日方的威脅的他歸國後大搞軍備建設、整頓軍紀、加強訓練,決心趕超日本,只可惜對日方政策的誤判,讓他的努力付之東流,從而也背上了“不抵抗將軍”之名。

張學良晚年說“一生被日本葬送”,卻為何又表示“尊敬日本人”?

晚年張學良

談日本,自然避不開中日關係的話題,張學良又是怎樣看待的呢?“中國和日本的文化非常相似。中國人口多,國土廣。但過去、現在都比日本落後,這是事實。因此,中國不算哥哥,也算弟弟。日本與中國要互相協作,要利用中國的物、中國的資源,日本要能幫助中國才行。但是,過去日本的腦子裡光想用武力吞併中國。所以我現在勸日本,可千萬不要再有這樣的思想。年輕一輩也不要有這種思想。”

張學良晚年說“一生被日本葬送”,卻為何又表示“尊敬日本人”?

晚年張學良

“當然日本再用武力侵略,這個事情再不會有了。經濟侵略也不要。要跟人家合作,要幫人家。你幫人家,就是幫你自己呀!對弱者,你幫他點兒,弱者起來後,他會感激你。就像我剛才說的‘以德服人’一樣。如像你現在有點兒什麼難事,我幫幫你的忙,我幫忙併不是為要得你點什麼報酬,但你自然會報答我。所以我很希望日本的青年人能夠腦筋換一下。我很願意有機會到日本去,我願意跟日本青年說幾句話。要多想想過去日本的錯處,不要再想日本過去的威風。要自己好好沉思回想。我們中國孔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日本的忠字很大,對恕道就太少了。不但對旁的國家,就是對自己的人也沒有恕道。”

張學良晚年說“一生被日本葬送”,卻為何又表示“尊敬日本人”?

晚年張學良

毫無疑問,張學良是希望中日關係向好的,甚至以“兄弟”的關係來做比喻。不過由於日本文化的原因,日方始終不能深刻反省,只能忠而不能恕,導致現在兩國關係並不如“兄弟”一樣親密,這也許是張學良最不想看到的。

所謂推己及人,張學良對日本能做到“恕”嗎?“我這個人是這樣子,我說我反對日本,我不是一定反對。我不但原諒人,我也體諒人。什麼叫原諒?什麼叫體諒?原諒就是我原諒你了,體諒是要想想你的環境,想想你的原因,想想你的困難,想想你為什麼這麼做。”

張學良晚年說“一生被日本葬送”,卻為何又表示“尊敬日本人”?

晚年張學良

顯然,這段話是說給日本政府和人民聽的,雖然張學良被日本弄得家破人亡,但經過多年的沉澱,心中的怨恨已不再強烈,而是提到了“原諒”和“體諒”。當然,這更像是張學良對日本提出的要求,希望他們懂得原諒和體諒,才能促進雙方關係的進步和發展。

晚年張學良對日本的態度總體是平和的,這大概跟他所受的儒家教育及後來信仰基督教有關,他對日本的感情,已經超越了平常的愛恨而變得理性。

張學良晚年說“一生被日本葬送”,卻為何又表示“尊敬日本人”?

張學良晚年題字“愛人如己”

日本對中國曾經犯下過不可饒恕的罪行,張學良之所以接受NHK的專訪,也是提醒日本要正視歷史。然而直到今天,許多日本人和政客仍舊不願正視歷史,有人甚至故意歪曲歷史,如果這位歷史老人仍舊在世,他還會說些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