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229年的渤海国,短短二十多天就被契丹灭国,东北实现一统!

10世纪初,契丹再次崛起。公元901年(唐天复元年),耶律阿保机被推举为契丹迭刺部的夷离堇(部落酋长)。此后,阿保机率领部下连年发动对各部落的战争,统一了契丹八部,其势大增。公元907年(唐天佑四年),耶律阿保机即位,国号契丹(辽)。阿保机即位后,便把扩张的矛头指向辽东地区,从而加剧了与渤海的矛盾。

历经229年的渤海国,短短二十多天就被契丹灭国,东北实现一统!

辽东地区本属唐朝安东都护府管辖。但唐朝末期,唐王朝已无力管理这一地区。这样,这里就成了渤海国、新罗和契丹争夺的焦点。而契丹人凭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欲图辽东,势在必得。

自公元908年(辽太祖二年)至919年,契丹人采取“筑长城于镇东海口”、“钩鱼于鸭绿口”、“修辽阳故城”等措施,以强化对辽东地区的经营和控制。实际上此时契丹人已占领了渤海国一部分土地,掠获大批渤海人。

历经229年的渤海国,短短二十多天就被契丹灭国,东北实现一统!

与契丹人积极对外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渤海的统治者不顾业已衰弱的国力,大兴土木,建筑城池,在渤海国广袤的国土上,尤其是渤海的腹心地区,规模庞大的京、府、州城乃至县城拔地而起。京城,效仿唐朝,有外郭城、宫城和王城,布满巍峨的楼台殿阁,玲珑的亭榭,美丽的园林,雄伟的城墙,井然有序的里坊。这些建筑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渤海的王公贵族们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公卿大臣们争权夺势。贵族和官僚们为了维护其特权,不断强化暴力机器,仅军队就由数万人猛增至几十万人。在当时渤海的生产力条件下,供养这支庞大的军队,可谓倾全国之力。

历经229年的渤海国,短短二十多天就被契丹灭国,东北实现一统!

由于国力衰弱,广大农民、手工业者不堪重负,部曲和奴隶增多,广大渤海人民与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同时,国内的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不断加剧,经常发生激烈的斗争,渤海的统治力量在内耗中被大大削弱。

此时,渤海国政治不修,统治集团外强中干,已不是昔日那个令周邻敬畏的“海东盛国”了。面对咄咄逼人的契丹人,无能的渤海末代王大諲撰,连施下策。先是要联合往日宿敌新罗一起进攻契丹,而新罗却加入了契丹消灭渤海国的军事行动。

随后,大諲撰遣使向契丹称臣纳贡,但契丹人却不领情,没有动摇契丹人要灭渤海的决心。大諲撰见前两招不奏效,于是贸然派兵进攻契丹,从而招致契丹更大规模的军事反攻。公元925年,耶律阿保机诏告天下:“惟渤海世仇未雪,岂宜安驻!”杀青牛白马以祭告天地。契丹动员全国兵力,向渤海发起全面进攻。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率领契丹军主力和回鹘、新罗、吐蕃、党项、华陀等援军御驾亲征。皇后、皇太子、大元帅尧骨一道从征,契丹大军首先挥师东进,迅速包围了渤海国的边防重镇扶余府(今吉林农安)。

历经229年的渤海国,短短二十多天就被契丹灭国,东北实现一统!

经过数日激战,公元926年正月初三,攻占了扶余府,斩杀了渤海守将,耶律阿保机乘胜命令惕隐安端为先锋,领兵1万继续东进,途中打败渤海3万军队,契丹军乘胜前进,包围了忽汗城(上京龙泉府),驻扎在城南。

此时走投无路的大諲撰素服牵羊,率领僚属300多人出城投降,阿保机派遣近侍康末怛等13人进城,搜缴兵器。渤海士兵杀掉了康末怛,大諲撰又举起反对契丹的旗帜。耶律阿保机发起了对忽汗城的猛攻,康默记率领士兵首先登上了东门,上京失陷。契丹大军入城,大諲撰投降。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仅用了二十多天,就把历经229年名声赫赫的“海东盛国”打败了。

历经229年的渤海国,短短二十多天就被契丹灭国,东北实现一统!

渤海国灭亡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将大批渤海人迁徙到西喇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契丹的腹地和辽西一带。后又将大批渤海人迁至沈阳以南直到辽东半岛一带。据史料统计,迁居辽东、辽西、昭乌达盟一带的渤海人,总计有94000余户,约47万人。

契丹灭掉渤海国后,将其疆域扩展到渤海地区。地处渤海北部的女真、铁利、鼻骨德等部落相继归顺契丹,契丹的统治范围扩大到东北的东部和北部地区,从而实现了东北地区的统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