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的孩子,因爲父母的焦慮,超前學習正在毀掉孩子的學習力

可憐的孩子,因為父母的焦慮,超前學習正在毀掉孩子的學習力

可憐的孩子,因為父母的焦慮,超前學習正在毀掉孩子的學習力

小區鄰居黃女士的女兒要5歲了,今年秋季學期上大班,卻忽然有了快高考的感覺。暑假剛過,她的同學就已經紛紛開始去什麼少兒英語之類的各種輔導班。最誇張的一個,一週上七節課——英語、算數、舞蹈、合唱、主持、畫畫外帶國學誦讀。這才開學半個月,就有家長為孩子報了幼小銜接班,直接不去幼兒園了。劉女士說,如果別人家的孩子報銜接班,她不給孩子報的話,擔心自己孩子會被落下。現在正在糾結要不要為孩子報一個幼小銜接班。鄰居李女士則表示,今年暑假她特意花了4500元,為孩子報了一個半月的幼小銜接班,可是孩子在銜接班的培訓效果卻不好。“銜接班肯定會間接教一些小學的內容,孩子學了這麼久,結果連漢語拼音都沒有認全。”李女士說,在她看來,孩子上小學前最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好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這樣才能為將來的學習打好基礎。

我大概瞭解一下,這種幼兒園級別的數學班,教授的所謂數學是什麼內容。他們就是讓孩子背:2 +4=6,4+2 =6,1 +3=4,3+ 1=4……

說句實話,背這些題和背“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有什麼區別嗎?這首兒歌我女兒2歲就會背了,還用一年花幾萬報個班去學?再說句不好聽的話,這些家長花錢讓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去學一個2歲就已經掌握的技能,還一副沾沾自喜的樣子……最可憐的是孩子,成了家長焦慮的陪葬品。

可憐的孩子,因為父母的焦慮,超前學習正在毀掉孩子的學習力

我們都瞭解,現在的招生考試的評價標準是分數:不管以後你想幹什麼,高考都是塊敲門磚,沒有足夠的分數,你進不了那個門,其他都免談。所以,對於孩子學習的問題,即便再開明的家長,也很難免俗的去看分數。

但看分數其實是最容易的。這就好像,讓孩子背2 +4=6,4+2 =6,1 +3=4,3+ 1=4……是容易的,但在孩子腦袋裡建立“數”的概念是難的。而當家長最難的,恰是要讓孩子學會那些分數考不出來的東西,比如: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

有個朋友聽我這麼說,很不以為然:你那都是理想主義,我們還是先解決眼面前的問題。

我想說:那並不是理想主義。學習就跟孩子吃飯一樣,是他們自己的事兒。當家長比孩子自己還著急吃飯的事兒的時候,一般孩子都不愛吃飯。學習亦是如此。如果孩子自己不想學,你弄死他也學不好。而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以及學習能力能成就的不只是一個好分數,他甚至能夠抹平教育資源的差距,招生政策的不公。

所以,學前班重要嗎?我覺得不重要。但學會學習很重要,它不是一個開關,在某個時間點一摁,孩子就會了。而是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便已經開始,並且會伴隨一生。

對於孩子教育的問題,每家自有每家的認知。有的家長就說:我們家就是打定了傳統應試那條路,所以就早做打算。

這種想法來自於多年的經驗,傳統的思維和完整體系所能給到的明確未來。無可厚非,卻也不敢苟同。無數家長好像是在千挑細選,左右斟酌為孩子報班的行為恰恰是最大的盲動。

都說:在上小學前多學點,上學了就能輕鬆點,不然壓根跟不上。彷彿聽上去是千好萬好。但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百利無害的事情,這些家長有想過這麼幹的負面影響麼?

班上有個孩子,家裡也是在上小學前就給他補課,把一二年級的課程都教了個遍。頭二年,這孩子也不怎麼聽課,照樣門門100分,家裡可高興了。很自然,他成為了很多家長口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但是三年級開始,這孩子成績一落千丈,印象裡好像是四年級還是五年級上學期,他便創紀錄地考了不及格。

他家裡人見狀立刻慌了,開始請家教補習,可越補習成績越差,最後到中考時,這孩子連普高線也沒達到。復讀再考,還少了2分,最終無奈去了職高。

當然,職高並不意味著世界末日,但是職高,並不是他們家在四五歲就給他上課時所想象的未來。

可憐的孩子,因為父母的焦慮,超前學習正在毀掉孩子的學習力

前幾天有個朋友抱怨說:孩子小學高年級,功課跟不上。

我說,他小時候上了學前班吧?

朋友說:對呀。我們家孩子10月份生日,學前班上了兩年。剛上學那會兒可輕鬆了,可就從三四年級開始,一年不如一年。

於是我把上頭的故事告訴他,然後說:我見過所有在上學前就上完一二年級課程的孩子,基本都是到了三年級就跟不上。

朋友詫異:為什麼?

我說:因為沒有好的學習習慣。頭二年的課都學過,於是就上課不聽講,反正不聽也會,也能考100分。可這種習慣到了三年級以後,基本就都歇逼了。更糟糕的是,這種學習習慣會影響他一輩子,可能會就此失去學習能力。

我並不想嚇這個朋友,因為確實如此。人的學習能力並不是僅僅在學校那幾年,而是要伴隨一生的一種能力。說白了,就算211、985畢業的,找到工作後,當初學校學的那些東西有多少能用上?不都還得再邊工作邊學習?可如果一個人學習能力差,最終就算考了高分,也不過就是大家口中的高分低能之輩而已,你5歲就會算蓄水池的進水管排水管應用題又如何?

可憐的孩子,因為父母的焦慮,超前學習正在毀掉孩子的學習力

中國父母的焦慮,很多人都歸咎於應試教育和制度。這麼說貌似深刻其實膚淺,因為誰都可以這麼說,任何事都能這麼說,所以基本也就是說說。其實中國父母焦慮的真正來源並不是源於制度,而是他們自己,是這些父母認為自己有義務,並且有能力為孩子安排未來。注意,我這裡用的不是“規劃未來”,而是“安排未來”。是的,就是“安排”——什麼時候上幼兒園,什麼時候上學前班,上什麼興趣班,去哪裡上小學,哪裡上中學,考什麼大學,學什麼專業,去什麼公司工作,和什麼樣的人結婚……

一切焦慮都來源於你想控制你控制不了的東西。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因為不可控,所以會失控,因為失控就更加焦慮,想更多辦法去試圖控制,然後擰巴,越來越擰巴,越來越……反正孩子最可憐。

對於家長們糾結的問題,有關人員表示,將建立科學的幼小銜接機制。建立“幼小銜接”責任區制度,指導幼兒園、小學科學開展幼小銜接工作。教研部門要加強“幼小銜接”的研究,優化小學起始年級課程內容和課時安排,明確小學語文、數學、英語,特別是拼音的教學標準、進度、課時數。幼兒園要注重培養幼兒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於探究和嘗試、樂於想象和創造等良好的學習品質,指導家長為幼兒做好生活常規、學習品質、社會交往等方面的入學準備。幼兒升入大班後,幼兒園要立即對大班幼兒家長進行幼小銜接專題培訓。小學要主動向幼兒園開放,讓幼兒熟悉小學環境,為他們上小學做好心理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