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云南那些事儿》第十七章 曲靖:白石江大捷太夸张!

第十七章 曲靖:白石江大捷太夸张!

徐霞客的云南之旅虽然才开始第一阶段,但我们已经介绍了他在旅途中关于“住”、关于“吃”的好几个故事。

吃饱睡足后做点什么呢?

看风景估计也没什么好的体验,而且这一路走来,尽管我们是在说故事,也介绍了不少的风景。

那我们就来说说云南的历史吧。

关于“云南”这个名字的来历,我们留到后边到真正叫“云南”的地方再说。

这里要说的是云南和中原的关系。

说实话,云南这个山高皇帝远的蛮夷之地,对于历代中原王朝来说真的有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但有个很奇怪的历史现象:如果云南问题处理不好,又往往成为中原王朝改朝换代的导火索!

这个是有鲜活的实例的,比如说著名的唐朝与南诏的天宝之战,进而引发安史之乱,最后大唐王国over了。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去查查看。

历代中原王朝对云南的统治,都很难做到如臂使指那般顺溜。

往往采取一种笼络控制的政策,唐朝称为“羁縻”政策,宋、元、明、清几个王朝称土司制度

在徐霞客笔下的云南记录中,我们经常看到流官、土官这些字眼。这是云南多民族的特殊情况决定的。

而中原王朝要保持对云南这些土司们的震慑力或统治力,必须要有一次决定性的胜利来保证。

这也是诸多历史大人物都会有在云南亮相机会的根本原因,比如说忽必烈、比如说诸葛亮。

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后,兵强马壮的,当然不需要他老人家亲自上阵了。

他派了3名大将带领30万大军很快就搞定了云南,并留下1名大将世代镇守云南,这个人物就是西平候沐英。

才到云南的徐霞客,和木家的后人丽江的土司木增还没有见过面。

但在曲靖这个地方,徐霞客与木家就发生了交集。

那就是徐霞客对白石江大捷的质疑。

而白石江大捷正是明朝搞定云南的决定性、战略性胜利。

当然说质疑也不太合适,无非就是从地理学角度对战争的艰苦性进行探讨而已,毕竟这是人家徐霞客的专业。

这个白石江,就在曲靖,现在建有白石江公园。

而且离徐霞客住的那个后来发明了“沾益辣子鸡”的龚家并不远。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九月十二日。

尽管这天,徐霞客被热情好客龚家留着吃饭吃到上午才出发,但很快来就到了一个叫做“戈家冲”的地方。

这个地方,徐霞客是这么说的:

从这里往西,以及翠峰山各涧的溪流,都是白石江上游的源头。

为什么要这么详细地介绍呢?

因为在白石江大捷中有这样一个决定性的细节:

战争开始后,沐英一边虚张声势,令全军鸣金鼓,作欲渡状;一边暗遣数百名游泳高手,携旗帜征鼓,从上游先渡江,沿寥廓山一带,绕到元军阵后,吹角擂鼓,于深林中树旗为疑兵。

结果,搞不清状况的北元梁王军队惊恐阵乱、溃不成军、一败涂地。

事情发生在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12月。徐霞客到这里的时候,事情已经过去了257年。

徐霞客的质疑就在这里,他说:

有座桥横跨在溪水上,这水名白石江;其水流涓细,只有几丈宽,却特别著名,因为西平侯沐英首先在这里打败达里麻的军队(当时归顺“北元”的云南统治者梁王的手下大将),于是才率兵进入滇池地区。

源流短、水流小,回旋流经的区域不过在几里之内。

而西平侯沐英的曲靖作战捷报,却夸大其词为冒着浓雾横渡白石江,从上游绕渡然后夹攻敌军,成就不同寻常的功勋,却不知道白石江和小水塘没有什么区别。

在九月十二日这天的日记中、在学术论文《盘江考》中,徐霞客一共两次说到这个问题,内容和说法都差不多。

小水塘!徐霞客还真不可客气!

也只有徐老先生这么见多识广的人才会这样说啊。

到底是谁对谁错,估计现在也没有人再会去深究了。

总之,最后的结局是,白石江一战,明王朝大军占领了被称之为“入滇锁钥”、“咽喉要道”和战略重地的云南曲靖。

这一战,为攻克昆明、统一云南开辟了通道,扫除了障碍,短时间内就顺利平定统一了云南全境。

257年后,徐霞客来到当年大战的地方,看到真实的战场现场,真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

徐霞客这种严谨考证的精神固然可嘉,但也不必这样较真。

这就好比,今天我们去到徐霞客当年描述得无比优美的地方,我们也没有必要为美景不再,而无比失望是一样的道理。

毕竟,岁月这把杀猪刀,改变的除了沧海桑田,还有人的境界和眼光。

(未完待续!后面更精彩...。)


连载中......,敬请关注!

《徐霞客游云南那些事儿》第十七章 曲靖:白石江大捷太夸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