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美國海軍要研製新型反艦飛彈?

獨霸藍星的兔子


美國目前開發的新型反艦導彈大致有三種,第一種叫NSM“海軍聯合攻擊”導彈,這種反艦導彈是專為LCS瀕海戰鬥艦配備的。NSM反艦導彈原為挪威康斯博格公司與法國聯合研發的產品,90年代初期開始設計,岸艦型號於2004年裝備挪威軍隊,艦艦型號於2007年裝備於挪威的“南森”級護衛艦於“盾牌”導彈艇上。這種導彈不僅能夠自主識別目標,還可以進行超低空掠海飛行,其最大射程超過200公里。


NSM在LCS上測試

挪威陸基版NSM

兩型LCS未來都要上NSM導彈

美國的LCS瀕海戰鬥艦原本計劃裝備NLOS-LS系統,不過該系統配備的兩型導彈射程很低,僅有70公里左右,所以在2011年被美國海軍放棄了;後來美軍先後又計劃採用BGM-176B“格里芬”導彈和“長弓海爾法”導彈以及基於新版“魚叉”反艦導彈的“AHWCS”系統,無奈這三款導彈在測試中也是不盡人意,理由包括威力不足、制導方式落後等等,所以美軍2011年授權雷聲公司和挪威康斯博格公司聯合開發新版NSM反艦導彈,用於裝備LCS戰鬥艦;新型的NSM導彈於2014年在LCS-4科羅拉多號上進行首次測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JSM模型


F-35彈倉裡的JSM模型


NSM與JSM其實是孿生姐妹

美軍的第二種反艦導彈叫JSM,屬於空射型號。JSM也是NSM的改進版本,同樣由美國雷聲公司與挪威康斯博格公司聯合研發;而且合作的時間比開發新版NSM的時間要早,早在2009年兩家公司就宣佈將為F-35戰機研發配套的JSM空射反艦導彈。JSM在今年3月由一架美軍F-16戰機首次完成全程掛載+精確打擊測試,這也是該型導彈的總第5次測試。隨後兩家公司宣稱JAS已經成功定型,並計劃在今年年底由F-35戰機進行掛載測試,隨後進入量產階段。




LRASM反艦導彈測試與想象圖

美軍的第三種反艦導彈稱之為“LRASM”,該型導彈由美國國防部與洛馬公司聯合開發,屬於亞音速反艦導彈,LRASM反艦導彈借鑑JASSM-ER聯合防區打擊導彈的部分技術,最大射程超過800公里。該型導彈於今年5月再次由B-1B轟炸機掛載成功試射,美軍隨後宣稱導彈將於今年底形成“早期作戰能力”,2019年正式全面服役。“LRASM”的適配性能非常強,不僅計劃用於美國海空軍的F-18E/F和B-1B戰機,還計劃裝備於美軍的驅護艦上,包括新型伯克與FFG(X)護衛艦。



魚叉反艦導彈

長久以來,美軍的反艦導彈代表作就是“魚叉”,這款從1971年就開始服役的反艦導彈目前除了美軍也裝備多國,簡直都成了反艦導彈的代名詞。不過隨著新時期海戰觀念的多元化發展,“魚叉”即使 逐年的拼命改進升級也已經略顯黯淡,至少在面對中俄海軍層出的各種新式艦載防空系統時,它已經沒有太多優勢。所以美軍急需開發新型反艦導彈來應對,這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一種趨勢。當然相對於美國這種好戰國家,擁有越多的新式武器只會更加助長其跋扈的姿態。


梁無咎


美軍研製新型反艦導彈主要是指中遠程LRASM隱身反艦導彈,另外還要採購一款挪威研製的NSM近程隱身反艦導彈,大家肯定都注意到,兩型導彈都有隱身這一概念,這也可以看出,美軍在“魚叉”反艦導彈服役多年之後,面對越來越多的對抗這一傳統反艦導彈的假想敵,美軍用隱身這一法寶押注。

老“魚叉”AGM-84反艦導彈由麥道公司上世紀70年代初研製,1977年開始服役,分空射型,艦射型,潛射型三種,是一種亞音速,具有較強電子對抗能力,主動雷達制導的傳統反艦導彈,後期型號最大射程艦射型130公里,空射型270公里左右,對付具有500公里以上射程的對手顯然是力不從心的,當然美國打水面戰主力肯定是航母艦載機,艦載機搭載“魚叉”對付絕大多數對手還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對付具有很強艦載反導武器的對手就沒有把握了。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海軍開始研發新一代反艦導彈,在超音速還是隱身兩者之間進行選擇之後,美軍選擇隱身亞音速,一是隱身突防比超音速突防要可靠,二是亞音速可以得到更遠的航程和更精確的制導,這樣由洛馬公司研發射程達900公里的LRASM就應運而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