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绥德雷家大院

名州古城近百年来,在财气上的名誉,显然数安文钦、蔡幼轩、高鹤年、霍仰岱、马育麟及王玉璋等家族。但他们演绎的历史故事,和我们雷氏家族的历史故事不尽相同,表现在住宅建筑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一、雷氏老宅

雷氏家族的第一处老宅,坐落在二郎庙坡的半坡处,即现在的子洲图书馆的背后,门牌号是二郎庙坡4号。此处的雷氏老宅四合院,是我第一先祖雷黑驴购置的(购买的年代不详)。

我第一代先祖原籍是在陕西合阳县,出生地在合阳县城西北四华里的雷家洼村。兄弟二人因不受恶霸的欺负,奋勇杀死了恶霸后,逃亡于外。其家族人员为避祸害,陆续迁往城南五里处的南庄头村。兄弟二人历艰辛排万难,终于在明末清初来到绥德。为避险,兄弟二人分开,老二又逃亡到横山。所以直到2003年我们编写家谱时,九十四岁的雷坤生母亲,还说一句老人们已传下来的话:“老大留在绥德州,老二奔赴抚远城(今横山)。”

我族人为了解合阳情况和寻根问祖,我们六人专程去了一趟合阳。据雷家洼村和南庄头村的负责人讲:去年来过横山史志办主任雷建忠,和你们说的情况一样。在寻根回乡的路上,我族人都很激动和向往祖先的家乡。虽然在寒冬腊月的大风天中,却没有一个人说冷。到南庄头村长家中,在激情、热情和亲情的同时迸发下,我们给村长吟了一首回乡诗,以表达我们的心情:

三百年来念合阳,五代先辈回故乡。

千里归途即日还,万般思念喜若狂。

亲情亲在田上雨,美酒美在家乡水。

炎帝子孙今相聚,绥德雷氏有根基。

我们祖先的职业是铁匠,因铁匠的家具是黑的,驮家具的毛驴也是黑的,打铁人烟熏如墨更是黑的,故当时人们称铁匠是黑驴。又因祖先犯事逃亡,不能叫真名,顺其自然黑驴就成了化名。好在英雄本色不变,只改了名而不改姓。

二郎庙坡的老宅原来是三孔窑,到第五代先人雷作柱时,是绥德的名人(太学生)。其墓志铭曰:“……因奋之太学,凡我绥郡有识者,为缙绅、为武弁,仰其丰采,咸乐引之为知己焉……。”后经商贸易挣了钱,到其儿子雷师焕时,于道光辛巳年(1821)年,补修两孔正窑,并修建了二厢房、倒坐庭房,还修了木牌楼,至今仍在。木牌楼上原来有二字,文G时期毁掉了,现在虽有痕迹,但字已认不出。新修的大门是五脊六兽的屏风大门,高大的门楣上方有二字:“诒榖”。诒同贻,是赠送、传给的意思;榖,音gǔ,在此有两种意思,一是俸禄,另一是同谷,是谷类作物。合起来的含义很明了,读者您可随意解释。原来的大门在巷口处,因不合风水,故改在巷口深处。本应坐兑字门,但坐了兑字后,人无法行走(该门在子洲图书馆的脑畔上),结果修了坤字门。还是因不合风水,故在门前修了一个照壁以挡之。

二、背巷的雷家院

背巷的雷家大院一进巷口即是,对门是蔡家院。此处的雷氏宅院大约修建于光绪年间。修建的主人是我第八代传人雷钿。大门是典型的绥德古城四合院大门,上边有五脊六兽,下边有台阶踏步。双扇高大的门,门楣上方挂一块大匾:“深明大义”。该匾是清光绪二十三年春三月(1897年),由钦加同知衙署直隶州知州焦为(即焦云龙)赠。该深明大义匾在文G时期的破四旧运动中,被我族人雷生龙藏了起来,否则必将被砸烂。2003年,在我编家谱时,生龙把它重新刷漆后,我拍了照片,把它印在我雷姓家谱封面上。虽然时光流逝,但其光彩依旧,由此不难看出我雷氏家族爱国济民的美德。虽然雷钿当时并非官宦及盈实之人,仅做小生意维持家计。时遇灾荒年,他慷慨解囊,捐银济民实在是难能可贵之举。那时名州城尚有许多富庶人家,尚不为此,而他能若此,故而州官送此“深明大义”四个字就不足为奇了。

当深明大义匾取下后,原来刻在门楣上的“树德务滋”四个字就显露出来。树德就是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脚踏实地的创立家业,务滋就是务必使我雷门之人滋润起来。而捐银济民就是高尚道德的完美表现,若无务滋哪有今日的雷家大院呢?用现今人的话说,也就是以高尚的道德来发家致富。这和我们今天的求实创新、发家致富的政策不也是一样的吗?由此可见,我雷门的先人们捐银济民的爱国爱民之举,的确是高尚的、纯洁的和难能可贵的。

陕西·绥德雷家大院

进了大门,靠右边的是圆门小院,三孔正阳窑,西侧有三间厢房,这处院子是民国初年修建的。从圆门往后走丈余,左边有个二门,门楣上刻有“怀永图”三个字。怀永图是什么意思呢?先辈人未流传下什么说法。不过就其字眼来说,可以这样解读:由于先人们艰苦创业,修建当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修建好窑洞及大门后,为缅怀先辈人的在天之灵和激励后人,刻上怀永图三字,意思是提示后人,永远怀着奋发图强的上进之心和励精图治的发家之德。这和前边大门上的树德务滋的思想不是正好一致吗?

进了二门后,院内有五孔正阳窑,窑上有高大的穿廊挑石,窑孔高大,穿廊宏伟。台阶下,东西各有三孔石厢窑。院子很大,倒坐三孔窑,两侧各有三间厢房,合围成一个典型的大四合院。怀永图门往后走约数尺,还有一个小院,倒坐三孔窑(前几年才修了厢房),这前后三处院子,共同组成一个雷家大院。

陕西·绥德雷家大院

三官庙巷的雷家院

三、三官庙巷的雷家院

此处的雷家四合院,是我祖父上世纪二十年代购置并加以扩建的。我的祖父雷镒是第八代人,和雷钿是叔伯弟兄。原来有三孔窑,该窑修建于明代,和东侧的蔡家大院当时都是道台衙门府。我们这个院是小吏的府第。后来我祖父修了二厢房,二门外边修了倒坐庭房和大门。大门上边是五脊六兽,下有台阶,门楣上刻有三字“庆有馀”。大门内挂一个铁铃子,一开门就响,家里的人就知道来人了。上世纪我祖父租赁蔡家的四间门市(上十字处),开个杂货铺,铺名“协同心”。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已是60多岁的人了,还亲自放了几串鞭炮,以示庆祝。就在日本投降后不久,他就与世长辞了。

雷家大院不仅有二郎庙坡、背巷和三官庙巷这三院,在五一村、东山上和落雁砭也有雷姓人家的住宅院。

四、宅院因人而精彩

当然,大院也好,家族也罢,归根要和人联系在一起的。无人则院宅不会精神,无人则不会有精彩的大院。那么我们雷姓人家有些什么人物呢?诚然说我们雷姓人家未曾出过帝王和将相,也没有出过巡抚和总督,更谈不上英雄豪杰。只有一些平民百姓和一些小人物,不过就是这些小人物的汇合和叠翠,才是真正组成了我们华夏龙的传人的一分子。

我第一代祖先是打铁的,当时社会上人们都说一坐官,二打铁。祖先辛勤劳作,所以吃穿外,还购置宅院,再就是供子弟们读了点书。故第二——第四代中,出了几位吃皇粮的,但是日月过的很一般。如第四代先人雷沛寰的墓志铭曰:“……公力不余,财不遗丝,粟不有备,物尽至堂……”。直到第五代先人雷作柱,字廷梁,太学生;雷作相,字君宰,其墓碑上有清皇敕封,正七品儒人,文林郎,而其父的墓碑上有清皇貤封,文林郎,正七品儒人。雷作相的三儿子雷师爚(实际是四儿子,其二儿子雷师焕过继给雷作柱了),是正七品知县。以上这些都是八代以前的人物,历经康乾、道光、嘉庆及咸丰年代。

解放战争时代,我族有许多人参加了共产党的八路军。有雷兆旗、雷金旗、雷健福、雷飞、雷凤伟、雷秀山……。据九十年代的绥德县志记载,名人录中有雷飞、雷秀山。载入绥德文库的有雷安祥等。地师级干部有雷飞、雷治生、雷秀山,县团级雷奋兴、雷祝毅、雷震霄、雷淑琴、雷增元、雷焕龙等。教授级的有雷音、雷福健、雷增歧、雷坤昌、雷奋兴等。雷生龙的大姑是革命先烈李子洲的夫人,雷健福是青海省原副省长薛克明的夫人。

五、建立新家谱

为什么要建立家谱呢?用我们雷姓家谱的前言就可说明之。其文曰:“盖家族之谱,乃我中华传统文化是也。通过家谱,可知祖先之生存变异,后人之传承,以及今后我族人认祖归宗之依据也。通过对先人的认识,有助于后辈之人发扬广大,代代相传。除启迪后人励精图治,奋发向上之外,亦可使历代祖先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慰。如若有灵,他们的忠魂亦会为我后辈族人引吭高歌,神威力助,则,不甚感激涕零矣。”

四十年前,二郎庙坡的雷炳连保存有旧家谱,我们家的大房子内有神柱房,立有祖先们的牌位。不幸的是,在文G破四旧运动中,均被毁掉了。

自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又悄然兴起。人们在发家的同时,不忘先人;致富的时候,更盼子孙千秋万代,飞黄腾达。所以我们雷氏族人,为缅怀先人,激励后人,共同发起了编写家谱的呼声。编委有生龙、治旗、治国、凤鹏、明智、振平和我。我们首先找到刘家塬山的祖坟,把已倒地石碑立了起来,又把被盗的洞口也填起来,同时我们还找到了卜家湾山上的老坟。我族人都很激动,但能代表我们共同心愿的唯有一首祭祖词:“皇天在上,厚土载物。芸芸众生,万物有灵。前世今生,轮转无穷。亡人入土,灵魂永存。草木有根,水流有源,人有祖先。枝之茂者,由其根之固也。流之长者,由其源之深也。人之繁茂者,皆由祖先之庇佑也。今我族人在刘家塬山上,为深切缅怀我雷氏历代祖先,特举行此祭典仪式。除以安慰我历代祖先的在天亡灵之外,并以激励我雷氏族人继承祖先的艰苦创业精神,且能发扬光大,并代代相传之……。

章到此,我想用我们家谱中的引言和尾语来结束这篇愚文,也许它将符合我们百家姓中的每一个家族。

引言曰:凡尘世之人,谁不怀念自己的父母和祖先呢?凡尘世之人,谁不盼望自己的子孙千秋万代呢?诗曰:

天公施云雨润田,地皇耳闻唯我雷。

源本炎帝九世孙,华夏雷氏一人累。

千年王侯本无种,万代黎民皆有根。

雷氏后裔缅怀祖,更盼子孙永传亘。

尾语曰:该说该干的都已言表了,谁想该干的也已表述了,至此应告一个阶段了。诗曰:

千年祖先已知晓,万世子孙承传生。

荣华富贵人间情,争取权钱为百姓。

家谱既读事理明,创造条件荣壮丁。

后辈继续家谱时,王侯将相在册铭。

读者您说,难道这不是尘世之人共有的心愿吗?


陕北故事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感谢阅读,收藏、转发。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评论区说出对文章的看法,小编会认真看大家的意见,及时做出调整。让“陕北头条”更加完善、积极健康、正能量满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